早在11月9日根据国家药监局的公示,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ALK抑制剂盐酸恩沙替尼胶囊(贝美纳)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适应症为用于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非小细胞癌)患者,即二线治疗。这也是继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之后,贝达药业的第2款上市的创新药,也是首个国产ALK抑制剂,至此又一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赛道出现国内药企的身影。
我国是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国家,非小细胞肺癌又占据肺癌的85%左右。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前期发展缓慢,因此很多患者求医并确诊时已经中晚期或发生转移。根据睿安的访谈与整理,预计48%左右的患者会发生突变,其中以EGFR+为主,占比73%,这也是目前国内外药企在EGFR+靶点着力的主要原因。其次便是ALK+靶点,但由于目前靶向药的选择很少,免疫治疗效果仍未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因此ALK+靶点仍属于蓝海市场。但无论对于创新药还是仿制药来说,最终能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才是提升销量的关键。通过对医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处方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一、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对于药品来说,不同于一般消费品,医生的处方以疗效及安全性为首要决策因素
二、药品经济性的考量。多位医生反馈,对于大部分癌症患者来说,整体用药费是透支患者开销的,因此在处方时会综合考虑经济性,医保药品是首选。在国家推进创新药的大背景下,除对创新药在注册审批方面的绿色通道,对于进入医保也有很大的利好政策,从而能间接增加产品的销售额。
三、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产品可及性、公司学术推广、患者影响、患者关爱计划以及KOL推荐,这些因素中对于疗效差异不大的产品来说,正式进院的产品处方比例和概率会高一些,而KOL推荐则影响很小,很多专家表示KOL推荐只能反映一部分产品的信息,更多处方的考量会着重在自己患者使用后的真实疗效。
总体来看,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赛道仍存在蓝海市场,但如何在市场立足以及扩张则要重点关注医生处方的影响因素。
文章来自:睿安管理咨询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