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一致性评价风险 破解中国药品之惑

2018
06/21

+
分享
评论
中国医疗保险
A-
A+
在看似繁花似锦的政策环境背后,中国的仿制药是将一路阳光,直接引领制药产业格局,还是仍需脱胎换骨,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来源 | 中国医疗保险  杨艳

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仿制药产业的重视,通过陆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扶持仿制药的发展。而在这看似繁花似锦的政策环境背后,中国的仿制药是将一路阳光,直接引领制药产业格局,还是仍需脱胎换骨,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5月30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在天津举办第十三期青年药政论坛,以“仿制药的质量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医保、医疗、医药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议仿制药发展大计。会上北京医院的胡欣主任从临床研究与医院准入的角度分享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风险规避。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的用药现状是否合理

近年来,业内一直评论中国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其实通过国际数据的比较分析,中国的人均药品费用和全年药品消耗费用在国际上的排名非常低。从2015年国际人均药品消费情况来看,相比较中等发达及以上的国家,中国的人均药品消费仅为130元人民币,而美国为1162美元,英国为497美元,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药品消费为40~50美元。 

中国药品之惑

《第一财经》曾有一篇报道提到:“心血管药,夏天吃国产,冬天吃进口。病情严重吃进口,病情稳定吃国产。普通病人吃国产,领导干部吃进口。”那中国的仿制药质量到底行不行? 

从质量上看,就中国的制造工业的基础而言,中国是具备能够生产出质量合格药品的基础条件的。但前些年政策只要求仿制药的主要成分与原研药一致,不要求效果一致,所以有很多企业就钻政策空子去降低生产成本。现在政策标准提高了,企业也都开始重视起来了。但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国内企业的品牌和信誉度。马云曾有个讲话提到“中国下一个红利是信任”。因为国内企业品牌和信誉度不高,国人宁可在国外疯狂购买马桶盖。这一点特别需要中国民族企业重视。 

从辅料、包装和材料上说看,中国药品的辅料、包装、材料也非常落后,与全球差距悬殊。如果没有质量较好的包装、材料和辅料,中国民族企业想生产一瓶合格的输液都很难。 

从药品说明书上看,中国药品说明书也存在诸多问题。药品说明书是药物研究的最终文件,也是临床治疗的依据。但我国药品说明书缺失多项重要信息,如特殊人群信息、药代动力学信息等,通用名、商品名不规范,疾病名称与ICD10无法对应,用法用量、疗程不规范,抗菌素的抗菌谱细菌名称不规范,缺乏上架标准,储存条件和效期不一,以及修订不及时,如新警告、注意事项等。而且中国的药品说明书没有英文版,无法供国外的患者选择和参考。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用药信息极度缺乏,说明书信息项中涉及老年人用药的,很多都标注为“尚未明确,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或尚无相关研究”等模糊描述。 

从药物的临床研究来看,再回首2015年震惊中外医药界的大事件--“7.22”临床试验自查风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在“7.22”风暴之前,北京医院曾做过一项中国仿制药基于上市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分析,以普伐他汀和替米沙坦为例,在中国不同实验室、同一参比制剂,对于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曾做出过巨大差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因此这些年,国家、医院实验室均在推行风险管控,国家也陆续采取了很多举措,包括在线核查、发布药品橙皮书、成立合规办公室,启动药品说明书核查等,来降低政策风险。 

一致性评价之路

中国现有药品批准文号18.9万,其中化学药品有12.2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有11.6万个。90%都是在2007年以前批准的,按照政策要求,这些仿制品都需要通过一致性评价。 

按照政策规定,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应该具有与参比药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和适应症,且治疗等效应该等于药学等效加生物等效。 

而现实中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并非轻易之举,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而且困难重重。国家明确要求2018年底前289个品种必须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这289个品种涉及1.7万余个批准文号。目前离年底还有不到7个月的时间,大量项目需要进入BE阶段,此外,临床试验机构也面临瓶颈,再加上参比制剂获取困难,技术审评更加严格,现场核查形式变更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展BE试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在面临各方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机构风险和商业风险等。 

尽管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仿制药的产业政策,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制药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包括如何建立老百姓的信任,以及如何建立医生的信任。否则即便政策再好,医生和老百姓觉得不行,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医院准入之路-----仿制药替代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中提到,“将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然而政策落地并非易事,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仍然需要面临一系列准入之路,包括招标采购、医保准入和支付、医院一品两规限制、临床医生对原研药的使用习惯,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 

临床如何优中选优?

面对医院处方集的压力,医生在临床使用时必定要选择性价比最优的药品,因此需要明确临床用药评价法的指标权重。为此北京市推出了新举措,开展了卫生技术评估以及药物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从医院的角度,医院对药品也有很多的关注点,包括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说明书的规范性、药品的生物药剂学特性等等。 

对一致性评价结果的期待 

对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结果,业内有很多期待。首先,仿制药一定要在质量上能等同于原研药。其次,一致性评价后的药品说明书能科学、严谨、内容完整。再次,中国的诚信体系一定要快速建立,一致性评价不能成为一次性评价。最后,国内的仿制企业,应该挑战专利、挑战原研,要真正成为品牌仿制药。这样才能确保临床患者用上真正有效、安全和经济的仿制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药品,风险,规避,仿制药,原研药,政策,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