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下)

2017
08/24

+
分享
评论
王爱亮
A-
A+
8月8日,我授课的内容是《国际标准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下),以下为授课内容的实录。

点击阅读国际标准下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上)

今天我们共同分享《国际标准下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下半部分。

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一次讲的四个部分:关于标准化精细化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标准的建设,国际患者安全目标,标准化的工具来保障有效沟通,标准化的患者评估。今天我们就进行下半部分的三个部分:

5、标准化的诊疗患者更安全;

6、标准化的应急体系,防患于未然;

7、标准化的后勤保障让患者就医更安全。

第五部分 标准化的诊疗患者更安全

在国际标准当中,我们引入了“患者流”的理念,大家都去过北京,经常会看到车流的现象,我们把它引入到患者流这一块。完整的患者流,强调从患者门诊挂号或入院到患者出院整个过程的医疗连续性和可及性。通过流程建设和再造,实现患者诊疗全程的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优化医院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患者满意度。这就是我们关注“患者流”的意义。

大家看一下图1,我们关注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这一张幻灯片主要是给大家展示了患者流的环节当中关键要点,大家从这张图片看出,患者流从办理入院到预约、安排床位、床位统筹,以及到住院相关的检查评估,以及危急情况下的转院,和供餐及用药,以及出院的医嘱,包括出院之后,我们交通随访,以及出院的计划,以及去向,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

图1 患者流

怎么才能让患者流更通畅?医院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这些患者流当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梳理,然后做出标准化的流程,这样才能不漏掉关键因素,同时保障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比如说在患者入院的时候,由专门的入院和病员服务中心和预存医嘱的方法来解决。像入院除了当时要评估,还涉及到在入院后,每天要对病人进行评估,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以及及时更新等一系列的问题。

图2给大家提供了标准化的患者流的关键环节。可以看到,在患者诊疗的流程过程中,如何全程控制患者流。这个流程图完整展示了:每一个环节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控制,控制的主要要点、标准和关键要素是什么。

图2 患者诊疗流程(患者流)的全程控制

急诊住院流程

接下来从源头开始讲流程。比如说急诊住院流程,在患者急诊入院的时候,首先要保证有一个专业高效的急诊队伍,在这个前提下,还必须有基于医院收治范围决定对病人的筛查。比如说医院是不救治精神病人的,那就不能把精神病人拉到医院去。到了医院之后,就进入了精确高效的预检分诊环节,这一环节结合了国际标准的五级五区和国内标准的三级四区的原则,更加明确的分成四级四区。再比如,在转院环节中,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再评估。

对病人实行了精确高效的预检分诊之后,就进入了急诊处置的环节,患者的去向非常明确:

第一个去向,病人要留观,医院对留观的病人要保证与住院患者同质化服务。

第二个去向是入院或手术,这一块要保证紧急病人的绿色通道问题,同时要做好对这一部分病人的随访和管理工作。

第三个去向就是离院或者是转院,这类病人需要进一步关注。也往往是医院相对的弱点,我们至少要提前联系好接收的医院;同时要进行评估;并且要根据病情提供相应的标准化的交通工具,比如说病人需要呼吸机,交通工具上是否具备呼吸机,这样能保证患者在转院过程中的安全。

急诊的分级分区问题就牵涉到医院急诊科的设置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保证生命的绿色通道。

第二,要针对不同的病情让病人进入不同区域,进行分级分区管理,不同的病情决定我们处置的时间、以及病人可以等候的时间,以及在哪一个区域进行救治。

第三,这些区域的颜色不同,这就是颜色管理。颜色管理让不同区的患者能更加清晰看到自己就诊的流程,就诊更加方便快捷,医院也因此实现了对患者的引导。

图3 急诊就诊流程

对于标准化的急诊评估,我们要做到这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至少有一个流畅的急诊就诊流程,这个流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管理,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病情分级和不同的处理流程。

其次要有明确的标准化工具,我们靠什么来评估他们的病情,比如说儿科,靠哪些依据来评价这个病人的病情是一二三级还是四级,来决定他的分诊流向。同时根据这个标准化的根据,生成相关的标准化的信息。大家看图4的门诊病历的生成,经过前面标准化的就诊流程和标准化的依据,就能生成一个对患者就诊的基本信息,比如说病人的用药筛查、心理筛查和跌倒风险评估,以及分诊的时间、接诊的科室,以及就诊的时间、患者的生病体征变化、病情的分级、急诊接诊护士和患者的体重身高这些基本信息。这样患者就诊时,医生能获得部分信息。同时,我们关注病人结束急诊的时间是什么时间,患者的去向是留观还是离开了急诊。

图4 门诊病历

普通病人的入院预约服务

我们在有的医院,对大多数的普通病人实现入院预约服务。

预约服务首先要对收治进行标准化,为此需要制订出入院标准和计划,我们对47个专业做了703条疾病标准,这样让我们的收治更加有依据,更加标准化。

第二,我们制订了全院床位统筹原则,统一调控床位,方便患者选择住院时间,医护人员工作也更有计划性。比如说,我前期在胃肠外科做手术的时候,就是患者根据他的时间,又能预约我的时间,在某一天内完成几台手术。

建立了入院与病员服务中心,根据统一的入院标准预约登记、预约检查,完成入院前宣教,这样就完成了很多术前的准备工作,同时也节约了时间。

我们在实行预约住院制度之后,投入非常少,但效果很明显:我们这家三级甲等医院,在上半年平均住院日较同期下降0.8天。

患者通过预约登记入院后,也有标准化的流程。下一个环节是一站式的检查,一般的病人在入院预约之后,到达医院,在服务中心一上午的时间,或者是短短的几个小时就能解决术前很多复杂的检查和检验,实现一站式检查。比如说计划入院,计划入院让医院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又能排除禁忌,比如说避免病人服用阿司匹林而不能做手术的情况——这样就排除了因事先沟通不够,导致患者没有配合医生所有的术前准备,而不得不暂停手术在医院滞留。同时,还完成了入院宣教。

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在病人入院之后,医院要为患者提供规范化、个性化的诊疗服务,主要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个是我们要建立标准化的病历。

第二患者信息的连续性和可及性要保证,要保证就像车流一样,兼顾通畅性和连续性一样。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明确哪些是高危患者,哪些是高风险服务。

第四,我们要优化输血流程。

对于标准化的病历,需要注意这么四点:

一、要建立留观病历,关键是注重与住院病历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医生在住院病历调阅的时候,能同时看到留观病历,这样能了解整个的留观的过程。

二、关于生命体征:除了对生命体征的评估之外,还要进行全面的疼痛、营养和DVT的评估。

三、在入院记录的病史当中,加上入院前用药清单,让医生了解在就诊前的治疗。

四、在入院的诊疗计划当中,要制定出院计划。这对于大家来讲可能比较新鲜。比如说,现在要对一个骨折病人进行治疗,在他入院时就要写好出院计划,患者什么时候出院,出院时需要准备拐杖还是轮椅。这在患者一入院的时候,就把病人所需要的东西制定在计划当中。另外在出院计划中也要明确地写出,在什么样的指标下才能出院,大约住院需要多长时间,需要花费多少费用。这样,诊疗的目的更加明确,有针对性,患者得到更加系统化的进行治疗,能有准备地出院。

如何保证患者信息的连续性和可及性?

为了保证患者信息的连续性,我们每天都对病人进行评估和记录;对手术记录也进行了标准化,有八大要素;并且记得打印保存患者的用药记录单,就是我们的平时护理上用的执行单。我记得在国际标准认证专家来检查的时候,问某个病人用药的记录情况,我们都是到垃圾桶里找来。如果没有保存,万一整个用药过程出现问题,是很难进行观察和分析的。

还有出院记录也值得注意。目前很多医院的出院记录,经常是这么几句: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辛辣食物——这些出院医嘱,我认为是流于形式的。一个较好的出院计划,应该对患者的用药进行指导,比如说用药的频次,用药的时间,用药时间的长短,以及用药之后产生的副作用,并且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回家的交通工具,患者应该如何补充营养,以及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紧急来院就诊。比如说患者做了一个腹股沟疝,你要写明:在出现阴囊血肿、刀口剧烈疼痛、出血等情况下,患者需要来医院紧急就诊;如果来医院,和医院如何联系,和谁联系,到哪里去就诊,和哪一位医生联系,这都是关键的。标准化的出院记录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着手。

对于转诊记录,我们更加注重连续性、交接与沟通。我们应该了解,这个病人已经提前联系好要转诊的医院,同时我们要跟转诊的医院医生联系好,要在转诊的时候进行评估,到了下一个医院后,我们要进行交接,请接诊医生签字,最后拿着这个签字的评估单,一起拿回来存放到病历当中。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患者的转诊的连续性及后续处理的可续性。

患者的综合诊疗计划,如图5,主要目的是实现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等组成的医疗团队的协作,以索引的形式系统性展现患者诊疗要点的纲领,让每一位医疗团队成员清晰地了解患者已经完成的、正在进行的或计划中的诊疗要点。这个综合诊疗计划在一入院的时候,主管这个患者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就会在上面书写,病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以及相关会诊信息也要在上面填写,比如说这个直肠癌患者,需要医生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直肠癌,解决方案是手术,目标是手术成功,达到目标的日期是什么,都非常明确。

图5 患者的综合诊疗计划

护理和会诊人员同样在上面书写要点,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参与诊疗的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都可以做到不用翻阅病历,通过这个表就可以了解患者已经做了哪些治疗,目前正在进些治疗,将来计划做什么,以及整个的处理要点又是什么,这样一目了然,即使你前一段没有参与治疗,或是中间因为休息没有参与,现在回来又参与到这个病人的治疗当中,你仍然非常能够系统的了解病人的前期、中期、后期治疗,便于患者诊疗的连续性。

门诊病历小结,如图6,相当于门诊患者就诊档案。在医院进行第2次及以上就诊的时候,接诊的医生能在系统里自动提取患者基本信息,比如说患者既往就诊过的科室、既往的过敏史、既往是否有手术,既往曾经做过哪些诊断,既往三个月之内主要的用药是什么,这样接诊医师就能非常迅速准确的得到患者既往的主要诊疗信息,指导医生制定下一步的诊疗计划,同时减少用药差距等隐患,这样就提高了诊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图6 门诊病历小结

对于关注高危患者和高风险服务这一个环节,很多医院只告诉大家要注意疑难危重患者,要注意急危重症患者,要注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但什么是疑难危重的患者,什么是重症患者,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没有。现在我们国际标准当中有非常明确的界定,明确了什么是高危患者,什么是高风险服务,同时制定了照护的规范,专业化的评估治疗来加强医疗安全。

在国际标准当中明确了什么是高危患者,高危患者主要包括急诊患者、昏迷患者、生命支持的患者、传染病患病、免疫抑制患者、透析的患者、受抑制的患者、化疗患者和老弱病残孕等。对于高风险服务,主要是指中深度镇静、麻醉和手术、血液透析、输血和血液制品。高危药品比如说化疗药物的使用,有创诊疗操作,以及使用约束具。

中深度镇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

什么是中深度镇静?就是仅次于麻醉。和麻醉的主要区别是,插管的是麻醉,不插管的就是中深度镇静。在医院传统的管理当中,对中深度镇静没有很大的关注,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中深度镇静主要用于哪几个方面呢?我一说大家就明白,比如说现在日常检查当中,无痛胃镜、无痛流产就是中深度镇静,对于小孩子还有去CT室和核磁共振室去检查的时候,为了避免躁动,进行的镇静也叫中深度镇静。对于中深度镇静来讲,大家首先要明确的是,它在医院当中非常危险的,中深度镇静是很容易引起死亡的。

给大家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大家知道世界明星迈克尔·杰克逊吗,当时就死于中深度镇静。就是因为他经常应用镇静药,应用丙泊酚之后,没有人进行监护,导致呼吸的肌肉、气管的肌肉瘫痪,气管塌陷,没有人监护,所以没有人给他插管,导致了气管塌陷窒息死亡。虽然在传统医院管理当中没有注重这一块,但是中深度镇静在医院管理当中是很大的一个安全隐患。

在很多医院,实施镇静的医务人员没有培训,药物剂量也无法准确计量,镇静没有专门的场所和复苏标准,没有完善的急救设备。比如说病人要做CT和核磁共振,医护人员把病人推在那里,进行镇静以后,不一定有专人进行监管。那如果这个病人窒息,能不能立即有人给病人插管?

规范的做法是:规定“四统一”:

第一是人员,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专业医务人员才能进行中深度镇静。

第二,要建立标准,要建立镇静复苏标准,在胃镜室做完无痛胃镜后经过什么样的复苏以后,才能够离开;再就是精确的药物剂量。

第三,要有一个专用的场所。要建立门诊的镇静观察室,对一些在门诊进行中深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观察。

第四,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要全程陪同,在观察室等患者清醒以后方可离开。同时我们要有陪同和进行中深度镇静的相关的一些关键设备,比如说小型的监护仪来监护患者的脉搏、血压,来全程监测病人的情况,比如说小儿镇静之后去做核磁共振,整个过程都应有专人来陪同,有专业化的设备来进行监管。

第六部分 标准化的应急体系,防患于未然

对于标准化应急体系,我们首先还是要考虑应急的问题,有两个体系来保证患者的最紧急的安全性的问题:一个是早期病情识别预警体系,第二个是紧急医疗救护体系。

早期病情识别预警体系是医疗和护理人员最困惑的。从护士的角度来说,什么时候我该告诉医生这个病情让他来处理,我用什么标准来确定这个需要汇报?对年轻医生来讲,什么病情我需要给上级汇报呢?对上级医生来讲,我什么情况下需要紧急处理呢?所以早期病情识别和预警体系就告诉我们,哪些生理指标异常变化以后,我们要进行处置,要启动快速反应小组,在多长时间内进行干预,这样就能够避免心跳呼吸骤停,在这之前就进行干预。

虽然进行了早期干预,仍然会有病人会出现紧急情况。比如说,有患者在医院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紧急医疗救护体系就开始起作用了。我们要求紧急医疗救护小组在5分钟内不仅要达到出事地点,而且要进行气管插管,也就是高级生命支持援助。这一点要保证医院整个的院区,不管你的院区有多大,要保证院区的每一个角落,能够在五分钟之内赶到并气管插管。大家都明白,呼吸心跳骤停以后,黄金抢救时间应该是5分钟,因为4分钟之后,大脑就不可逆了,即使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

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当中,以往早期病情识别预警的弱点是什么呢?专科医务人员抢救能力有限,专业队伍年轻、经验不足,过分依赖ICU,病人一出现情况,马上就推到ICU去,缺乏病情的早期识别机制和标准。所以说往往会产生慌乱,在慌乱当中导致错误。

现在的早期病情识别预警体系,是让医护人员能够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比如说哪些生理指标,包括成人、儿童和孕妇产妇的生理指标。一个患者达到了怎样的指标时,需要医护人员安排一些专业人员协助抢救,在多长时间内要进行紧急干预。这就是早识别、早处置、早告知。综上,标准化应急体系的流程可以概括为: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及时评估、迅速启动抢救机制,由专业的急救小组协助抢救。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7,对于这种早期病情识别明确了标准,比如说呼吸出现什么情况,心率到了什么指标,需要进行早期干预;出现哪些病情变化,需要早期的干预;比孕妇和产妇出现哪些病情变化,需要早期干预。

图7 早期病情识别标准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需要立即获得医务人员最快速有效的抢救,确保患者安全。这往往是目前国内没有做国际标准的医院当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就是说,如果有医院院区内遇到了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打电话通知急诊科、ICU、麻醉科的医护人员到场抢救,一般是延误的。为什么?比如你打电话去急诊科的时候,可能电话正在占线,别的抢救人员正在打电话,或者是他们正在抢救病人,ICU重症病人特别多,很难抽身。给麻醉科打电话,可能麻醉师正在手术台上,这些情况往往会导致延误。我们曾经测算过,这种机制,一般情况下,到场的时间是12到15分钟。

新的救护体系那就不一样了,我们设置了代码,比如说6995,这是我设计的,“来救救我”的谐音,医护人员一边抢救一边呼救。建立紧急的医疗救护流程,还需要对医院进行分区,并在这些区域人员聚集的地方设置不同的指示牌,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是处在哪个分区,一旦出现了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应该拨打外线电话是多少,内线电话是多少,来呼救。

另外我们培训全院的所有员工CPR培训,包括保卫和保洁员等外包人员,这样能够保证即使是保安,发现病情也能在第一时间实施CPR。这样的培训之后,发现有很多病人是保安抢救的,他们进行了第一时间的CPR。

同时我们建立8个紧急救护小组划分区域,把医院分为8个区域,分别由不同的24小时值班的紧急救护小组来负责每一个区域,这样就保证了紧急救护小组的到达时间,5分钟内能达到高级生命支持。

另外我们看一下图8的紧急医疗救护小组启动流程。患者刚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时候,工作人员就拨打6995急救专线,这个急救专线是与消防广播连在一起的,不会占线,不经过总机。消防广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区域性广播,在某一个区域内进行广播,不会影响到医院的其他区域。再一个就是急救小组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在这个喇叭的支配区域之类,能够听到以后立即出发,才能保证5分钟到达现场。为了保证这一点,我们事先对每一个区域负责的小组进行试跑,保证在5分钟之内能到达。

图8 紧急医疗救护小组启动流程

回顾一下这个紧急救护体系,首先是全员的CPR培训;第二就是紧急救护小组要分区负责;第三就是在公共区域我们要设置指示牌,让所有出现意外情况的人员能够得到可行性的救治信息;第四,用应急广播系统来保证信息的流畅性。

我们统计过,在我们进行这个体系建设之前,心跳呼吸周挺高级生命支持到达的时间大概是12到15分钟,但是我们经过半年的建立体系训练以后,首先达到了5分钟,有一个月我们平均时间是1分30秒到达;心跳骤停的患者数量大大减少,同时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而且5分钟的到达率达到100%。

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

除了标准化医疗应急体系以外,我们还要建立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主要是提升保障安全的能力,比如说如果出现了洪水,出现了暴雨,医院如何进行应对?这需要一个整个的流程:

首先我们要进行防范,在防范的环节中要进行组织建设,对整个的医院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制定行动计划。

然后进入准备阶段,我们要进行制定预案,同时对医院进行应急培训,另外还要建立预警系统。

建立了预警系统之后,如果出现情况,我们就要有反应。对于反应来讲,我们首先要对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我们要启动预案,然后进行应急处置。

在处置完毕之后,恢复阶段,我们要清理现场,对预案进行评估和评价,另外我们最主要的是要尽快的进行常态恢复,恢复原来的工作。

这就是标准化的应急与管理体系建设的完整流程。

这样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如何建立才有科学性?这里就要说到我们经常说的脆弱性分析。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时候,很多专家要让我们医院去做脆弱性分析,脆弱性分析怎么来分析,第一我们要进行风险评估。首先我们要用评估的工具对潜在的事件从可能性、风险和准备情况进行评分,经过评分以后,对所有的过去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评分,然后进行排序,然后选出我们认为风险最大的事件。经过评分之后,我们可以把既往医院当中,或者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高风险事件进行排序,比如说自然灾害事件,我们医院是有可能发生地震还是最可能发生中暑?对于技术灾害事件,过去发生的是火灾比较多,还是电力供应中断,或者是信息系统失效瘫痪比较多?在人为灾害事件,是患者走失的比例比较高?还是婴幼儿失窃比较多?这样把这个医院有可能会发生高风险事件进行排序,对排序的事件,我们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预案,这样才能对高风险高概率的危险事件进行应对。

我们的预案怎么来的?就是根据刚才系统性分析,分析出医院主要的风险是哪些,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制定出处置议案和应急预案。这才是科学的,而且这些高概率的事件,往往是未来当中最可能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表示了他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

对于预案的制定和演练,这一步我觉得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911事件,当时花旗银行有四千多名职工,在911事件发生过程当中,他的伤亡最小,就是因为他每个月都要进行防火演练,当别人还在看着飞机飞过去,马上要爆炸;而当烟出来以后,花旗银行就开始疏散了,人员伤亡非常少。这就是平时科学演练的结果。

在科学的演练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个流程:第一我们要撰写一个非常实用的,接近实际的脚本;第二我们要对演练进行详细记录;第三我们要对记录的演练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整改反馈。经过不断地评价整改和反馈的过程,不断地让预案和演练更加成熟,更加贴近于实际,来增加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了方便我们对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的管理我们引入了国外的颜色代码系统,比如说红色,大家一听说红色预案,往往就是灭火和疏散预案,火灾预案。比如说蓝色预案,你可能会听到蓝色预案6995,只有医疗人员知道,蓝色预案是心跳呼吸骤停,6995是来救救我,所以不会引起恐慌。

比如说我创造的婴儿失窃的预案,它的代号是2222,四个2,那就是代表我的儿我的儿,我的儿丢了,我要启动粉色预案,大家听到2222的时候就是我的儿我的儿。比如说危化品的泄露,7777,就像油漆泄露一样,这个形象生动便于记忆。这就是颜色代码系统的真正意义所在。

另外我们不仅要有应急的处置体系预案流程,我们最主要的还要保证应急处置信息随处可及,我们在医院护士站,在医院的电梯口都会有关于应急处置流程的张贴。即使你在电梯口也可以随时看到,出现什么紧急情况以后,应该怎样遵循哪一个流程,处置流程非常简单,而且随处可及。我们的应急设施管理标准化,这些标识一定要可及。比如说病人坐在树下乘凉,就会看到这一个牌子,出现什么情况,拨打哪个电话,然后得到抢救。包括医护人员的胸牌备注,也有我们的颜色代码体系,这样让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紧急的信息。

我们认为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做到了四大改进:

第一,让新的应急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而且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定期应急演练,克服了经验管理的弊端,凭经验去疏散,没有具体的方案。

第二就是制度化的建设,我们把他形成一种制度。

第三就是强调团队化协作,没有团队是无法进行的,特别是消防演练,你没有对岗位角色的设置,只是对某一个人设置角色,那么这个人不上班呢,那就失去了他的效能。

最后就是我们要更加专注人性化的关怀,特别是应急之后的常态恢复工作。

第七部分 标准化的后勤保障,让患者更加安全

只有标准化的后勤保障,才能够保证我们营造更加安全的就医环境;有了安全的就医环境,患者就医更安全。比如说我们的公共区域卫生间安装扶手。有些医院的门诊大厅里面没有扶手,另外有的医院甚至在洗手间里面根本就没有扶手,像这种情况,防跌倒就化为空谈。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医院的一些门都是生锈的,这对院感来讲是违规的,比如说开水炉,我们很少关注它的开关是不是进行了管制,小孩子能不能够到那个地方,能不能打开这个开关,开关是不是应该锁定。另外滴下水来之后的安全,这些开水炉的下面有没有防溅装置?如果热水炉下面只有漏水的地方,没有防溅水的边围,如果水溅下去的话,可能会溅到人的身上,导致烫伤。

另外我们在病房里面经常会看到,病人被反锁到洗手间了,但是我们找钥匙很难找。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锁都换成一把钥匙都能打开的,叫一锁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就保证了及时抢救。

另外我们对噪声超过限值的区域,配置24小时噪音监护,配置防护设备,张贴标志来保证安全。

同时我们建立门禁系统,来限制一些不法人员的进入,或者限制探护人员随意进入,以保证患者安全。

标准化的后勤保障还包括危化品的管理,大家还记得,天津爆炸事件里危化品的管理。天津危化品爆炸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危化品是什么,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医院的这个预案,已经做了接近一年的危化品管理了。医院当中有很多有害物质和废弃物,我们要进行分类,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降低风险的管理措施。

有些人对危化品还没有什么概念,比如说消毒剂,里面有酒精,会引起爆炸。我们用的酒精,如果用整瓶的酒精放在那里是非常危险的,这时候我们要对他的储存、标识都制定MSDS,标准化操作。对于MSDS,我们要注明这些化学品的成分、组成信息、急救的措施、消防措施,怎么来进行储存,如果接触个人以后怎么来进行防护和处置,如何防护才能避免危险等等这一系列的信息。

如果我们编入信息随时可及,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安全性,关键是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性。比如说如果我们护士站存放了十瓶酒精,它的爆炸量能把整个的护士站炸掉,那我们的危险性就很大了。如果我们有专门的危化品柜,它有防爆炸当量,它能够存的基数是五瓶,那就不存在这个风险。

消防安全无死角

标准化的后勤还包括消防安全无死角,一个是防火门,一些医院的防火门是有玻璃的,这个不符合规定,需要改成标准化的防火门。

另外磁共振室如果失火了怎么办?我们的灭火器铁制的,我们就必须配置无磁性的泡沫灭火器。比如说我们的房屋,我们很多建筑物会遗留很多漏洞,往往在失火时,人没有被烧死,但隔壁已经有人被呛死了,就是因为漏洞的问题。以前我所在的医院,在标准化建设期间,光堵漏洞就堵了36000个,这样才能让患者更加安全。

包括消防安全的巡查,以及消防标志的张贴,都是我们关注的内容。

今天和大家讲了这么多系统化的内容,最后分享一个我的感悟,我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标准化,包括辅导了一些医院,我认为医疗服务的核心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相结合,通过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这是我们需要实现的。

另外我们真正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作为一个口号,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患者需要什么,他们需求保护隐私,我们就保护隐私,所以说我们以患者需求的角度确保质量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是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核心要务。

最后感谢各位同仁参与这两次的讲课,感谢医管通各位专家和主持人的协助支持,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营分院提供的演讲场所,谢谢大家。

问&答

提问:紧急医疗救护体系的人力资源如何解决?

王爱亮:紧急医疗救护体系人力资源的解决,主要就是气管插管资质的解决问题。这个要经过分期培训,你首先要划分区域,针对这个区域列出我们急诊的人员,ALS-高级生命支持是必须具备的,ICU是必须预备的。心内科、呼吸内科这些人员都是具备高级生命支持能力。所以说你要先梳理一下医院当中能够进行高级生命支持的人员有哪些,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

提问:有相关制度吗?

王爱亮:有这方面的制度,我是执行编辑,曾经发过一本基于这个标准的制度,分上下两册。

提问:标准化病历是针对每一个病种?

王爱亮:标准化病历并不是针对每一个病种,是针对所有病人的标准化病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国际标准,精细化,医院,标准化,患者,病人,流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