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其中的细则多达七十条。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新一轮医改正在全国全面铺开。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笔者注意到了两则和医院发展息息相关的细则:
正如笔者所料,本次新医改,不仅要通过“取消药品加成”、“增加个人医疗补贴”等新政来减轻患者负担,还要改革公立医院,逐步减少医院对国家财政的依赖。
笔者曾在上一篇文章《“明知山有虎也要虎山行”的中国新医改》中提到,随着地产经济上升趋缓,以房养医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年的福利大跃进造成了包括医保、公费医疗及新农和在内的巨大的支出黑洞,未来如果房地产经济继续萎缩,除了开启印钞机模式暂时解困,别无它法。
故而本次新医改难度极大,因为和以前的数次医改一样,其中牵涉太多利益。
关于医改中的一些问题,很多时候是医疗内部的人都明白,但谁也不说破。
比如:药价问题。
药品通常在院内药房和院外药房同时出售,那么,院外药房和院内药房有区别吗?
有,区别很大。因为院外药房和院内药房是两套体系。
院外药房主要以非处方药(OTC)为主,是可以做广告的药品,消费者可以自行购买的药品。
院外药房的药品价格高主要还是市场行为。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实体都被房地产绑架,每一个院外药房背后都背负着沉重的房租压力。
所以,院外大药房的药价能下调多少?
这个将由市场来决定。
院外药房所出售的药品中,虽然部分也可以刷医保卡,但大部分还是还是消费者自费为主。未来唯一能堵住漏洞的大概就是对医保可以报销部分的药品价格,可能会采取限价,部分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而院内药房则以处方药为主,与院外药房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其实院内药房有先天优势,既没有房租压力,又有源源不断的顾客。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喊降药价喊了多年,真正能降下来的仍然寥寥。
因为牵涉到院内太多的流通环节,暗箱操作,药厂销售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通过不断提高回扣来打开销路,
所以药价成本高企也就成了必然。
那么,院内虚高的药品最终由谁买单?
大部分由国家买单。
虽说中国人还未实现全民医保,但经过十年前开始的医保福利大跃进,医保的普及率还是非常高的。
中国的患者常常有一些“特性”。
如果是自费,一定会在费用方面一省再省,哪怕是危及生命,也宁愿拖死自己,那些偶尔曝光的就医方面的社会悲剧就是医保没有覆盖的人群。
而一旦他是有医保的,那对于用什么药,是否做手术,是否要住院,基本都是多多益善。
病往大里看,手术往大里做,住院更是排着队也要去,反正医保能报销,为什么不多用药、多住院、多做手术?
作为医生,很多绩效跟业绩挂钩,当然也希望用药多多益善,药品价格高不高,跟医生有什么关系?甚至觉得越高越好……反而更容易完成任务。
所以依我看来,这次深度医改,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挤出医保黑洞中各个环节的水分。
至于说已经开始了多年的公立医院药品阳光采购方案,为何不能落到实处的问题,这涉及到多方利益纠葛,在以前的多次医改中,都没有真正的触及。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民营医院。
虽说民营医院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药品采购方面,真正能做到阳光采购的恰恰是民营医院,尤其是备受诟病的莆系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先天不足,没有国家补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想要创收盈利,就必须在成本上精打细算。
再者,药品的采购者本身就是使用者,不存在层层回扣,利益分配问题。
为了在谈判中占得优势,莆系医院常常以集团方式进行采购,和药厂的谈判是纯市场化行为,很象电器行业中的“苏宁”、“国美”,采购代表直接找到药厂,以低价进货,没有任何中间环节,也不涉及医药红包、回扣等问题,甚至没有医学推广费用,这样大大降低了药品的采购成本,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光采购。
再来说说医疗设备的采购。
如果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不需要一次次地开名目繁多的展销会、考察会、订货会……,而是像电商一样公开、透明地售卖医疗器械,减少中间环节,减少回扣,那么除了少数专利产品和低利润设备外,医疗设备的采购大幅降低也是没有问题的。
在医疗设备采购方面,目前能做到低价采购的还是只有民营医院中的莆系医疗机构,原因同上。
而医疗设备的采购是国家对公立医院补贴的重要部分。
本次深度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要降低国家医疗补贴的总费用,然而,仍然存在很多实操上的难题。
在药价、检查费双降的情况下,医院收入从何而来?
现在国家又要求公立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双重压力之下,医院自然会在如何增加其它收入上动脑筋……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医护人员的工资该不该涨?会不会因此需要国家更多的补贴?
做为一个医疗行业的从业者,我个人是非常赞同并希望增加医生的技术性收入,中国医生的工资相比世界的平均水平,实在太低,同时我也更希望能让医生的收入阳光化。
此次的深度医改,已经有了这个趋势,比如北京现在出台的挂号费就开始大幅度攀升了。
如果医改可以填补一些医保漏洞,减少一些国家资产的流失,那么医务人员工资的上调就不会增加财政补贴的总量。
处方药的药价要怎么才能降下来?
只有一个办法——让药品的出售如超市里百货般自由流通,让市场来定价。
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模式是,医生负责开药方,除了手术用药、急诊用药和一些特殊药品,患者购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都可以自行去院外任意药店,甚至可以在网上药房购买,价格公开透明。
医生不靠药费赚钱,所以在诊疗上会更用心,也更能体现出技术上的差异。
个人认为,医药分家是迟早的事,未来中国的医疗改革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也只有到了那一天,国内的药价虚高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和国外不同的是,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所以笔者现在大胆预测——当院内药房消失后,顺应市场需求,公立医院门口将诞生出类似于电器业的“苏宁”、“国美”这样的大型药品零售超市。
可以肯定,这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新商机。
本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中也透露了相关信息。
那么未来,谁将成为中国连锁药店之王?
谁将成为中国医药界的“苏宁”?
谁将成为中国医药界的“国美”?
中国的深度医改已经展开,国家要斩断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的各个中间环节的决心是毋容置疑的。
在这个大的变革背景下,谁能成为中国连锁药品零售之王,谁就是世界药品最大的零售商!
商机乍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黄石头.2017.5.9)
后记:
前几天和朋友探讨此次深度医改,包括上文中所提及的一些问题,不由感慨,医改如果单靠国家一方发力,很难。
古云“法不责众”,这个词的另一层含义是:当涉及到太多行业的利益关联方之后,很多改革就难以进行下去。
所有的利益方都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损,会下意识地抵触,排斥,无形中给改革增加了难度。
然而中国医改确实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关键时刻。
除了国家精心制定政策之外,还需要企业界、资本界一起发力,需要利益阶层为了长远未来做出适当的让步,需要医院拿出刮骨疗伤的决心,需要老百姓能理解配合,需要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医改新政才能更快地落到实处。
作为一个公民,不应该只看到国家的问题,逞口舌之快,当键盘侠,而应当在国家真正出手解决问题的时候,积极提供反馈,献计献策,一起寻求更妥善、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所以笔者想在这里大胆地为新医改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也更希望有魄力的企业家、资本市场能够尽早出手,协助国家彻底解决医改中的顽疾。
此文仓促提笔,文中尚有不少瑕疵,还请读者诸君见谅。
也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