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定价高昂的天价药,三明医改有何破解之道?

2021
09/17

+
分享
评论
苗苗(特约) / 健康界
A-
A+

集采能遏制住天价药的价格吗?低价产品的质量经得起推敲吗?为什么一定要加大对创新研究药物?

本文为健康界看健日报原创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请点击:看健日报

近日,一名不到2岁的小女孩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看病4天花费高达55万,此事引发热议。许多人以为他们被坑了,实则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价格……对于这类天价药,广受关注的集采能否遏制?若价格压低,药物的质量能否得到保障?为什么说科技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4天花费55万,但中国诺西那生钠的价格为全球最低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名不满2岁的小女孩,因四肢无力,运动落后,2个月前来到医院儿童病院求诊,最终确诊为SMA,该病系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网上流传的住院收费票据视频中上传的住院收费票据显示,这四天里医院收取床位费620元,化验费930元,护理费80元,检查费1555元,诊查费120元,最贵的是西药费,高达550177.2元。票据同时显示,这次治疗医保统筹仅支付了570.25元,而西药费大头属于自费。治疗SMA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是目前唯一被获批治疗SMA的药物,在国内的售价为每支数十万元,目前没有纳入医保,属于完全自费药物。临床使用时,患者在第一年内需要注射6支,之后每4个月注射1支,诺西那生钠属于进口药,进口价格是全国统一的。

许多人第一次看到“4天花费五十五万元”的标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是否遇到了黑心医院、黑心医生,是否因不合理的过度医疗导致了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可惜,随着新闻事件的详细曝光,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非常简单粗暴的明细,没有任何多余的过度医疗和乱收费情况,在用药这一栏里,巨额药价不禁让人瞠目结舌,很多不去医院的人,估计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昂贵的药物。根据相关疾病来看,这个患者家庭后续还会负担更重的医药费,现实不是童话,《我不是药神》的故事情节还在上演……

截止到目前,中国家庭人均年收入仍远不到55万元这一数字,就药品单价而言,中国诺西那生钠的价格已经是全球最低的。如果有患有SMA的孩子,大多数家庭都负担不起这么高的医疗费用,这些患病儿童面临着无力支付疾病费用的无助处境。针对这种昂贵药物的定价原则,全球制药巨头从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集采不能只考虑价格,也要考虑到白菜价后折射的问题

随着最近国内三明医改模式的推广,其目的是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已经开始了多次国家集采,面对类似诺西那生钠这种药物,集采能遏制住天价药的价格吗?

我国的西药中,最早知识产权95%都是国外的,中国完全原创的不足5%。尤其是国内罕见病的药物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研发成果还是一片空白,很多患者需要依赖昂贵的进口药。一旦外国制药公司撤出中国市场,病人将无药可用。今天,中国在医药领域上还不是一个强国,对于那些确实属于治疗药的原研药不能集采,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大多数降价集采的药品都是仿制药,它们已经上市很多年了,根本没有创新这回事。但是集采药物的效果也是值得商榷的,最低价中标,一箱药品卖出白菜的价格,药品临床效果却打了个问号,在选择厂家降低利润的同时,能否坚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低价产品的质量能经得起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吗?这是一道难关。集中带量采购不应该只让中标企业可以从中获利,也要避免把科研实力第一的企业误排除在外,集采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鼓励企业为研发创新投入更多金钱,争取早日实现科技不断创新。

但现在的问题是,每个县、市级医疗保险都有巨大的赤字,医疗保险基金要保障基本线,不可能把所有“天价”药品都纳入医保。否则不仅医保基金吃紧,还会挤占其他常见病、多发病的医保资金,所以集采的原则是价低者中标,但一味以低价为指标,国内众多企业的重心或许会放到让药物生产时更能省钱,而不是专注于实验室科研创新。如果药物集采的结果是压缩医药企业的利润,打击他们的创新热情,显然对中国医药行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集采,创新,价格,仿制药,原研药,三明医改,诺西那生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