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发现
APP
注册 登录
申请认证 退出

以管理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服务。

72 小时热文

人才强院 苏大附一院的五个招式

原创 文/相海泉 2016-11-30 来源:健康界
A- A+

高层次人才、在职员工、入职新人,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苏大附一院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策略。经年积淀,该院已经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良性竞争的氛围,一支技术有优势、科研有方向、学术有地位的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医、教、研是教学医院的“三驾马车”,不可偏废,三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梯队的建设。

近年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苏大附一院)结合医院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人才培养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人才引进、出国进修、学历培养等方面作了规范,走出了一条全方位培养人才之路。

五招打造“人才强院”

苏大附一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人才强院”方针的指引下,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狠抓落实。

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鼓励开展科研工作,同时,在团队人力资源、仪器设备、实验用房、生活保障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再上台阶,脱颖而出。

其次,对于招收的年轻新职工,给予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的培养。在新职工来院初期,医院安排上岗前培训、专项业务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等。同时,经过多年的摸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新手培训、科研能力专项培训、独当一面系列培训等项目已经逐渐规范、系统。另外,在此基础上,医院加强考核,保证了培训的质量,让培训能够富有实效,切实起作用。

第三,国际路线打品牌,开拓国外联合培养之路。苏大附一院以海外主任、讲座教授等形式聘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通过开展学术交流,人才互访、信息互通等方式对学科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支持。尤其是聘请海外主任,为医院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

苏大附一院院长侯建全向健康界介绍,医院的每个省级重点专科都聘请了一位兼职的海外主任,因为他们对国际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协助前者做好临床工作。这些海外主任可享受医院科主任的待遇。该项目得到了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医院还开辟多种渠道,鼓励人才出国研修。首先,充分利用政府渠道,通过国家留学项目、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江苏省卫计委国际合作处出国专项等渠道,积极申报、推荐,为医院人才出国争取机会。其次,医院部分医务人员也可以到海外科主任所在医院进修,海外科主任培养的人才回国后,会优先考虑入职苏大附一院。

在开展院际交流方面,近年来,苏大附一院与美国、德国、法国、韩国等多家医疗、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意向,通过双向交流,拓宽视野、引进技术、培养能力。医院同样鼓励以自费公派的形式出国进修,加大在专业层面长期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医院投入专项资金,大幅度提高在职人员出国进修期间的待遇,切实促进人才参与国际联合培养的积极性。

开展“东吴人才计划”,初步遴选42岁以下,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对其进行三年培养:一年培养国际化思维高度,一年学习国内一流技术,一年接受管理培训。

医院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临床(技术)论坛,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医生们做讲座,分享最前沿的医学知识,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第四,加大投入,鼓励在职学历培养。

医院通过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形式,一方面提高员工整体的学历,另一方面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促进工作。

第五,优势学科群建设为海外人才提供优秀平台。

以若干个重点学科为核心,集约具有一定内涵联系的学科,在优秀的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通过具有合理人才结构的团队的共同协作努力,在良好的科研条件支撑下,进行临床技术互补和学术间相互渗透,并围绕某一共同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临床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侯建全介绍,苏大附一院的骨科研究所、血液研究所和呼吸科研究所都引进了不少海外人员,做紧密结合临床的科研,比如,骨科研究所的海外人员围绕骨科的临床材料做研究,类似项目让医院成为拿到江苏省“卫生创新团队”数量最多的医院。

“这些专家进来之后,确实对我们科研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尝到了甜头。”侯建全说。

人才培养成果斐然

经过多年努力,苏大附一院已经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良性竞争的氛围,一支技术有优势、科研有方向、学术有地位的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出国进修:期限在一年及以上的出国进修人员,2012年10人、2013年14人、2014年18人,人员数量逐年上升,而且回国人员均完成了出国协议中的既定任务,保证了进修质量。

学历培养:医院审批推荐2012年84人、2013年86人、2014年104人进行在职学历培养,其中攻读博士的比例由2012年的不足50%增加到2013、2014年的超过一半,2014年已达到57.7%。

苏大附一院着力培养的人才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获得江苏省卫生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33人(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各1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23人,2014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7项,继续保持近几年的上涨趋势,并再创历史新高,在江苏省内位居第二。

已发表0篇文章

已发表0篇文章

0人收藏

0人打赏

最新评论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新闻

  • 李子君 2016-10-13

    0
  • 李子君 2016-08-21

    2
  • 相海泉 2016-05-12

    3
  • 赞+1

    ©2012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京ICP证150092号 健康界备案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745号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X

    打赏金额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X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X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