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建设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重构。
为期三天的“第十三届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2025”于11月16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顺利闭幕。
本次大会以“开局‘十五五’,共赴新健康”为主题,特邀23家学术支持单位、38家协办医院、79家合作企业、460余位医院管理领域学者专家、4800余位医院管理从业者、60余位健康产业企业家,联袂打造了一场引领行业、聚焦前沿的医管思想盛宴,致力于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航船破浪前行校准方向。
在这场大会上,我分享了医院智慧结算项目建设的体会。回顾复盘这段工作经历,我对医院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有了更深的理解。智慧医院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我们不能“为智慧而智慧”。信息化建设必须目标导向,遵循科学规律与实施路径,在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中深度融合以下三种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
信息化的本质,是某项具体工作的信息化呈现。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它的目标、功能价值、服务对象、主要任务、执行标准、基础条件,以及需要协调处理的各类关系。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工作目标的实现,并且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式达成目标。
其次,要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信息技术并非万能,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计算、存储与传递等方面。
结合工作本质与信息技术特点,通过对流程与场景的重塑、工作标准的提升以及分工模式的优化,才能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改善顾客体验、提升运行效率。
以智慧结算项目为例,首先要深入理解结算工作的内涵、边界与基础,把握各方在结算环节的利益诉求。结算是医院与其他主体在交易与资金方面的互动,涵盖多项具体业务。结算工作本身目标明确,而智能结算的实施正是为了更精准、高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系统思维
首先,任何一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需要厘清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并通过流程图加以呈现,再以信息技术予以固化。
其次,该项工作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必须明确其与哪些子系统存在关联,谁是上游并影响它,谁是下游并受其影响。这些关联同样需要梳理清楚,并以信息化方式表达出来。
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的信息化建设,既能真实还原工作全貌,也能在相关模块发生变动时,确保当前系统作出相应调整。
例如,患者结算系统作为医疗活动的下游环节,在功能设计上就应与诊疗行为联动;在任务分配上,也要动员相关团队共同参与。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推广应遵循项目管理的逻辑。
在项目规划阶段,应围绕建设目标,平衡好功能质量、时间周期与成本预算之间的关系。
在项目推进阶段,要做好顶层设计,理清项目目标、利益相关方诉求、建设任务、难点与关键环节。
同时,项目建设具有阶段性,应围绕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合理配置任务。
最后,要围绕任务构建机制,借助制度与协同机制,推动项目组各团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以患者自助出院结算项目为例,建设阶段的难点在于设计技术路线,解决医保数据不共享的问题;而在应用推广阶段,难点则转向如何应对患者不熟悉系统、收费人员积极性不高等现实挑战。
综上所述,智慧医院建设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重构。本质思维让我们回归初心,系统思维让我们看见全局,项目思维让我们走得更稳。只有将这三者融会贯通,才能真正以信息化驱动医院管理升级与服务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有价值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 杏林数豆者
作者 | 韩斌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