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工程的县域实践:以紧密型医共体为载体,驱动专科建设能力高质量发展

2025
11/24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11月15-16日,第十三届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2025“强基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11月15-16日,第十三届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2025“强基工程”分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管理者、医管学者、临床专家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 围绕国家深化医改的重点举措 “强基工程”,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利益、责任与命运共同体的县域医共体探索格局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强基工程”的核心抓手。其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到县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见效,更关乎亿万城乡居民的健康福祉。15日下午的“强基工程”分论坛以战略规划视角,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与管理”进行智慧碰撞。
多元探索医共体
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会议伊始,中国医院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专家白志勤致开幕辞。他指出“强基工程”的核心要义在于筑牢县域医疗服务网底,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载体。2024年医共体建设已进入规模化推进阶段,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存在人才留不住、技术提不高、患者往外跑的困境。他强调,唯有真正打破资源壁垒,才能破解基层医疗困局。
中国医院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专家白志勤教授
专题报告环节,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县域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展望”,江西省医院协会会长曾传美表示,县医院是最贴近基层、最接地气、最天然的县级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五化”方向,特别是模式集团化建设要建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做到联体更要联心。曾会长提议,县级医院应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和县级医疗发展“带头人”,并通过“五个坚持”来落实各项工作。
江西省医院协会会长曾传美
玉环市人民医院院长董寅以所在医院为例,就“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他介绍,根据分院病种分布,设立了14个全-专科联合门诊、联合病房。搭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心电一张网”,作为信息化支撑,实现影像、检验、心电、病理、消毒供应结果互认。在医共体建设的基础上,玉环市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在全省率先启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建设。董院长总结,健共体建设要实现资源全民共享、疾病全域诊疗、健康全程管理的整合同质服务。
玉环市人民医院院长董寅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宋超介绍了整合医疗资源的医共体“安宁模式”——坚持政府高位统筹,由市委书记和市长牵头分管。核心要求是在推动体系中抓“十统一”,在人、财、物等八个统一基础上,加入了质控和运营的统一。组织保障有力,建立了医管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治理机构和安宁市医共体党组织联系共建机制。宋院长强调,改革要让老百姓有实惠,职工有绩效,政府才满意。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宋超
大名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程东强介绍,大名县医共 体建设的核心是机制的重组。管理维度方面,由行政统管转向服务协同,有效打破了壁垒。资源共享方面,创新开通了低空无人机运输,用于配送检急救物资。运营维度方面,推行成员单位单独设账、集中核算模式,并投入使用了智能审方系统,实现AI审方+药师审方的前置审方。临床服务方面,建设了医共体慢病管理中心。患者维度方面,注重发挥乡村医生的“前沿哨点”和“最后一公里”双重作用,初步做到“疾病及时治,小病不出村”。
大名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程东强
从医联体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发展与探索,浏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明亮介绍,浏阳市强基工程底气在于“百花齐放”。通过全面托管、对口支援、服务共享、科室共建等多种模式与乡镇合作,并与江西等地联动,形成了“跨区域的专科联盟”。周院长坦言,目前更多关注“健康瘦身”,即如何回归功能定位和诊疗价值。未来的医共体应是“两张网”:一张是健康促进的金字塔型网络,一张是分级诊疗的金字塔型网络。
浏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明亮
机制重组应对
人才虹吸与基金外流
“创新对话”环节汇集了大名县中医院院长卞建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海宁院区党委书记陈水芳,安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夏永法,浏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明亮,洪湖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湖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学德等8位基层医疗管理者,围绕《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解读与实践展开了深入交流。
对话嘉宾一致认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落实“强基工程”的关键载体。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基层医院面临医保基金外流和人才结构性短缺的严峻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各地探索了多种可复制的创新做法。最终,基层管理者们认为,推动《方案》与现有管理模式深度融合,关键在于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上下协同与急慢分治的有效衔接,从而让“强基工程”真正筑牢县域居民的健康防线。
本场论坛由福建省福清市医院党委书记何光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医联体理事会专职副理事长、四川省医院协会县级医院分会会长古翔儒共同主持。
左:福建省福清市医院党委书记何光
右: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医联体理事会专职副理事长古翔儒
伴随着古翔儒会长对本次论坛的总结,论坛进入尾声。他指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强基工程”的核心抓手,它不仅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更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这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心与使命。本次论坛为推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基层根基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和宝贵的借鉴。
从模式创新到经验交流,各位嘉宾围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与管理,勾勒了“强基工程”落地的清晰路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不仅是利益共同体,更是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这正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心与使命。

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与专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随着优质资源下沉与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县域医院正从“基础保障”走向“专科引领”,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16日上午的“强基工程”分论坛以学科建设视角,就“县域医疗专科建设特点与实践”进行思想交锋。
从“基础支撑”到“专科引领”
论坛伊始,内蒙古医院协会会长尹赤林致开场辞。他表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已成为医疗改革的关键一环,随着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广,县域医院正从“基础支撑”走向“专科引领”。县域专科能力建设,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短板补强”,更是推进医疗公平、提升体系韧性的必由之路。他希望通过经验交流,凝练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县域专科发展模式,为全国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样本。
内蒙古医院协会会长尹赤林
专题报告环节,德清县武康健康保健集团党委书记陆国强以德清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绩效改革在推动县域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他介绍了德清县通过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运营、信息、药品耗材采购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在绩效改革方面,德清县创新性地实施了RBRVS、KPI、成本控制和DRGs相结合的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激发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了学科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
德清县武康健康保健集团党委书记陆国强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院长王芳以宿州市立医院为例,阐述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学科建设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提升教学培训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医院通过集中资源打造优势学科,形成了“一院一特色、一科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她指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她强调,学科建设是医院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必须注重人才引育、资源配置和科研创新。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院长王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海宁院区党委书记陈水芳就区域信息一体化在慢病管理与学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介绍了医院通过信息化建设,在推进区域信息一体化方面的实践与成效,通过构建心电远程诊断中心、胸痛救治管理体系等,实现了心电远程诊断、胸痛救治、卒中中心等慢病管理项目的全域覆盖。同时,医院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了诊疗流程,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海宁院区党委书记陈水芳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松从全病程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学科建设与慢病管理的紧密结合。他指出,完整的医学链条应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等多个环节。医院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设、多学科协作(MDT)等措施,为患者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理服务。特别是在呼吸学科及慢病管理方面,医院通过微信群、公众号等数字化工具,实现了患者管理的精细化、个性化。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松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谢阶飞就基层医疗机构在肺癌慢病化管理中的用药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随着ALK-TKI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机构在肺癌慢病化管理中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谢主任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数据,验证了第二代靶向药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呼吁将更多优质抗肿瘤药物纳入基药目录,以满足基层患者的诊疗需求。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谢阶飞
本次论坛由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夏永法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伟强共同主持。
左:吉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夏永法
右: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伟强
县域专科建设的
突破口与实操方案
如何精准定位县域专科建设,培育和打造特色专科?县域专科人才引育、设备配置的优先级怎样,有何实操方案?医联体如何切实助力县域专科技术提升与双向转诊落地?对话交流环节,在主持人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伟强的引导下,大名县中医医院院长卞建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海宁院区党委书记陈水芳、曹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松、宿州市立医院院长王芳、博兴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杨耀同等基层医院管理者围绕县域专科建设定位、人才引育、设备配置、医联体助力技术提升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困惑,共同探讨了县域专科建设的突破口与实操方案。
进行对话的基层医疗管理者
展望未来,县域医疗专科建设仍任重道远。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县域医院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规划、机制创新与持续赋能。通过精准定位特色专科、强化人才支撑、深化医联体协作、创新管理机制等措施,可以推动县域专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未来健康界将继续与基层医院携手共进,推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基层根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建设,基层,医院,县域,专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