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联合发文,民营医疗迎来“AI+”新机遇

2025
11/11

+
分享
评论
欣福源
A-
A+

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民营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服务能力薄弱、患者需求多样化,这些长期制约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的痛点,如今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正迎来破解之道。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五部门共同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基层智能辅助、临床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应用。

59061762831846217

《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智慧医疗发展进入规范化、规模化推进的新阶段。尤其对民营医疗机构而言,这一政策不仅带来了技术升级的契机,更可能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政策背景:AI医疗进入规范化发展时代

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已具备一定基础。截至2025年9月,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突破3000家,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了超过89%的县级以上区域。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动医疗AI发展。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84个细分领域的应用规范。

同期,国家医保局将AI辅助诊断技术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首次确立其收费依据,打通了技术价值转化的关键路径。

此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旨在破解技术应用中的"不敢用、不会用、不规范用"等问题,推动人工智能从零散试点走向系统应用。

发展目标:2027年与2030年两阶段规划

《实施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制定了清晰的两阶段目标。

到2027年,将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

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务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应用。

到2030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推动实现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展医学影像智能辅助诊断、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届时,"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将基本完善,建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

民营机遇:技术赋能破解行业痛点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而言,《实施意见》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

基层医疗市场空间广阔。国家卫健委《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县级医院18133个、乡镇卫生院3.4万个、村卫生室58.2万个。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95.5亿,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9.4亿人次,占51.8%。

然而,基层卫生人员只有495.3万人,占32.5%,执业(助理)医师、专科医师严重短缺,"不会看、不敢看"问题突出。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乡乡有AI辅助、村村有智能随访",并要求到2027年"基层诊疗智能辅助基本实现全覆盖"。

民营基层医疗机构可借助AI技术实现服务能力跨越式提升,针对基层场景的轻量化、低成本AI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场景应用:八大方向提升医疗价值

《实施意见》从八大方向部署了24项重点应用,为民营医疗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应用场景。

在基层应用方面,政策提出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能应用,强化医学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作用。

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向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疗、处方审核、随访管理、中医诊疗等智能应用。

在临床诊疗方面,推广医学影像智能诊断服务,支持省统筹集约化开展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报告生成、影像质量评价。

拓展临床专病辅助诊疗服务,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拓展智能临床决策支持应用场景。

在患者服务方面,优化患者智能服务流程,二级及以上医院为患者提供精准预约分诊导诊、智能预问诊、云陪诊、智能随访等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服务。

这些场景应用将帮助民营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患者体验

产业融合:构建共赢生态圈

《实施意见》鼓励政产学研用多方参与,推动医学人工智能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

政策提出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构建行业共创平台,培育产业共赢生态,加快建立临床专病数据集和人工智能语料库。

探索建立垂直大模型行业公共支撑服务平台。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这一举措能加速人工智能医疗技术的成果转化,带动智能医疗装备、健康管理服务、医药研发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服务优化"的良性循环。

AI医疗产业已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政策明确了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标准、监管要求和价值转化路径。

特别是医保支付对AI辅助诊断技术的认可,将极大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未来思考:挑战与展望

尽管《实施意见》为民营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但企业在落地过程中仍需应对多方面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医疗AI应用的核心关切。《实施意见》强调要优化行业管理和审核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和预警机制,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民营医疗机构需在合规前提下推进AI应用,确保患者数据安全。

技术成本与人才储备也是民营医疗机构必须考虑的因素。AI技术的引入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这对于资源有限的民营机构来说是一项挑战。

政策提出加强科技人才和标准支撑,将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人机协同的工作流程重构同样需要时间磨合。当普通患者、基层医生通过AI获取海量知识时,理论上确实有助于分级诊疗和精准医疗。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AI医疗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公开数据预测,到2028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将达976亿元,占AI行业比重升至15.4%,渗透率持续提升。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未来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规模大小和设备高低,而是转向数据驱动的精细化服务能力和智能化运营效率的比拼。

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民营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引领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疗,应用,AI,技术,服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