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Regenerative Therapy》期刊发表一项关于卵巢功能不全和不孕症的临床试验,文献显示,10例患者接受外泌体治疗后.....
近期,《Regenerative Therapy》期刊发表一项关于卵巢功能不全和不孕症的临床试验,文献显示,10例患者接受外泌体治疗后,卵巢储备参数FSH(促卵泡生成素)、E2(雌二醇)、AMH(抗缪勒管激素)和AFC(卵泡计数)基本恢复正常,其中6例成功妊娠。
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比较性研究,旨在分析自体外泌体在逆转衰老和再生卵巢方面的有效性,以改善间质纤维化,并提供激活新卵泡发生的必要元素,从而帮助卵巢功能不全和不孕症患者。
患者筛选:本次试验共有3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平均年龄41.20±2.86岁,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46岁,入组前所有患者均曾被诊断患有抗药性或卵巢功能不全,并且拒绝卵子捐赠。
分组与治疗: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均经阴道卵巢内给药(2 cc),每月1次,连续4个月,并在第5个月进行辅助生育程序。第一组进行自体外泌体卵巢生物刺激,第二组进行PRP卵巢生物刺激,第三组进行0.9%盐水溶液生物刺激。
卵巢功能改善结果:随访结束时,外泌体组改善最为显著,各项指标(FSH、E2、AMH和AFC)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如表4所示;PRP组也观察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善,但没有外泌体组显著;生理溶液组中没有观察到显著改善。
此外,还对以下参数进行了评估,包括:收集的卵母细胞、未成熟卵母细胞或处于中期I和成熟卵母细胞或中期II、受精率、临床妊娠、流产和冷冻胚胎数量。
卵母细胞数量:术后自体外泌体组获卵母细胞数量最多(56个),显著高于PRP组(43个)和生理盐水组(22个)。在卵母细胞分期统计中,PRP组第I期卵母细胞数量最多(18个),自体外泌体组在第II期表现更优(44个),生理盐水组在各期均为最低(第I期12个,第II期10个)。
胚胎受精成功率:共有63个胚胎受精(图4),分布如下:自体外泌体组33个(淘汰5个),PRP组22个(淘汰6个),生理盐水组8个(淘汰5个)。
妊娠试验结果:自体外泌体组有6例患者成功妊娠,流产2例;PRP组有4例成功妊娠,流产2例;生理盐水组1例成功妊娠,流1例(见图6)。
冷冻胚胎数量:自体外泌体组冷冻6个胚胎,其中4个来自第3天,2个来自第5天;PRP组(均为第III天)冷冻2个胚胎,生理溶液组未冷冻,见图7。
由于环境、激素干扰、反复排卵等因素导致卵巢功能性创伤,以及延迟生育的社会趋势,共同加剧了女性生育难度,到30岁时,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导致不孕,并提前出现退行性、认知和心血管等疾病。
卵巢功能衰退受多重核心机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纤维化进程:卵巢皮质间质中纤维组织持续积累,形成生理性疤痕(35岁时约450个),阻断卵泡激活通路。纤维化卵巢基质无法接收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干扰素信号,从而损害其重新激活新卵泡发生的能力(图1)。
2、蛋白质稳态崩溃:女性出生时卵巢含8800种长寿命蛋白质,到25岁仅存383种,56种关键蛋白完全丢失,严重破坏卵母细胞功能。这些蛋白质的丢失不仅影响卵泡发育,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增加。
3、代谢调控失效: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4/5,图2)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下降,伴随CD63/CD81、Hsp8/90减少,导致卵母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减数分裂障碍和凋亡加速。其中SIRT3缺失会直接损害线粒体功能,影响成熟与受精能力。
目前关于卵巢功能不全常规治疗中,激素替代仅缓低雌激素症状,促排卵对严重者无效,修复类缺乏证据;不孕症治疗则有输卵管问题易复发、内膜薄与男方严重少弱精难解决、不明原因治疗盲目,辅助生殖受年龄及费用限制,两者均多为对症处理,难以根治。
卵巢作为95%女性性激素的合成场所,其功能衰退直接影响整体健康,提示维持蛋白质稳态和延缓纤维化进程,可能是干预卵巢衰老的关键靶点。近年来,生物疗法的快速发展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总 结:本文研究结果分析发现,自体外泌体组治疗后表现出了更好的卵巢储备参数,如FSH、E2、AMH和AFC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以及卵母细胞的收集、受精率、冷冻胚胎和阳性妊娠率。表明自体外泌体疗法是一种安全且有前景的疗法,可以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参考资料:
Carmen Navarro a,*, Pedro Torrecillas Cabrera b, Alejandro Teppa Garra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se of autologous exosomes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s in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and infertilit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observational, analytical study.Regenerative Therapy 30 (2025) 309-320.
注:本文参考资料和图片均为外网开放获取,无侵权行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