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不是静态文本,而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治理过程。
本文为笔者谈公立医院「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系列文章第四篇。在前三篇,笔者运用PEST、SWOT、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对公立医院「十五五」规划进行过解析(见《基于SWOT分析的公立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框架构建》《基于PEST分析的公立医院「十五五」发展路径思考》《五力透视下的公立医院竞争环境与「十五五」应对策略》)。
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出新部署,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等重大任务。
全会将「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的理念贯穿改革始终,为医院「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坐标与行动指南。本文分析公立医院如何以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发展实效,通过规划革新实现从「文本规划」到「治理革新」的范式跃迁,为健康中国建设筑牢微观基石。
以全会精神定向:
把握规划的时代逻辑与核心遵循
当前,医疗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从「治病」向「健康」升级,呈现多样化、高品质的新特征;医学模式加速向「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演进;数智技术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重塑服务形态。
这要求公立医院制订「十五五」规划时必须跳出「床位扩张+资源叠加」的传统思维,紧扣三大核心遵循: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作为攻关和突破的重点,健全早筛早诊早治早康复的服务体系,强化多病同防同治,进一步提升健康产出的效率和效果。
今后,医院将在预防端进一步强调精准干预,在治疗端强调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协作,在康复端强调接续服务,在管理端强调长期健康随访,让各个环节能够真正连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同时,为了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如何看好病、科学看病的愿望,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服务流程的再塑、再造,在院内、在医院之间搭建会诊和转诊的工作平台,满足患者科学规范有序便利看病就医。
坚守公益性本质是规划的根本立场。全会强调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这意味着「十五五」规划必须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具象化,在资源配置、服务供给、绩效考核中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融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治理体系。
聚焦高质量发展是规划的核心主线。针对大型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顶尖人才密度与国家战略需求不相匹配、科研承载力与创新使命不相匹配、管理制度与健康服务导向不相匹配」等突出矛盾,规划需以改革思维破解结构性难题,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践行创新驱动是规划的动力源泉。全会提出「加强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要求医院将医学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力」,而医学科技创新是医院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
医院需紧扣临床需求痛点与行业技术难点,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患者、赋能于临床。打通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实现从服务主体向创新主体的升级。
以问题导向破局:
构建规划的四维实施体系
落实全会精神,公立医院管理者需将宏观部署转化为具体行动,围绕「学科、人才、服务、治理」四大维度构建系统性规划框架,确保目标可测、路径清晰、举措有力。
(一)学科体系:打造「强专科+优综合」的特色格局
学科建设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十五五」期间,医院应锚定「强专科、强专病、优综合」定位,细化形成学科、空间、服务、功能、创新「五大格局」。一方面聚焦优势学科的发展方向,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在组织器官移植、微创医学、健康管理等特色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家级临床高地;另一方面强化综合诊疗能力,补齐学科短板,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同时建立「突出重点、发展强项、扶持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动态调整、能进能出」的学科评价机制,避免资源分散与同质化竞争。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人口服务与生育支持是十五五「健康中国」重要任务之一,要拓展生殖健康、遗传咨询等新领域,满足育龄人群个性化需求。
(二)人才创新:激活「育用留」一体化的发展动能
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规划需将人才战略与创新战略深度绑定:在引育上,实施「顶尖人才引育计划」与「青年骨干托举工程」,通过柔性引才、项目合作等方式汇聚战略型人才,同时完善「双培双推」机制,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先锋,将党员干部打造成技术精英;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依托省重点实验室,构建医工结合创新基地,推动国产药物、医疗设备等成果转化,让创新成为学科发展的「硬支撑」。
(三)服务升级:构建「全周期+有温度」的健康生态
顺应全会「推动防治关口前移」的要求,规划需推动服务模式从「诊疗中心」向「健康中心」转型:
在服务链条上,延伸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管理」闭环,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开展早期干预,将「上医治未病」理念融入日常服务;
在服务供给上,主动融入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党建联建+技术帮扶」模式向基层延伸优质资源,实现「强基工程」的分级诊疗目标;
在服务体验上,打造「红领温暖」式人文医疗,优化就医流程,推行智慧导诊、远程会诊等便民举措,让医疗服务既有技术精度又有人文温度;
在服务方向上要全面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让群众少得病、更加健康;
在服务模式上要突出全链条的贯通,让群众少得重病、及早康复;
服务体系将更加突出公益性和均衡性,让群众看病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四)治理效能:筑牢「数智化+精益化」的管理根基
现代医院治理是规划落地的保障。借鉴先进医院经验,「十五五」期间需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构建「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体系:
推行智慧财务改革,实现审批流程信息化、成本管控精准化,提升运营效率;
建立全流程数据中台,运用AI技术优化临床路径与资源配置,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完善治理机制,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将党建目标与科室绩效深度融合,以「红领党建」引领清廉医院建设。
以长效机制固本:
保障规划的落地生根与动态优化
「十五五」规划不是静态文本,而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治理过程。为确保规划从「纸上」落到「事上」,需建立三项长效机制。
建立刚性约束与动态调整机制。公立医院需将规划目标分解为「2030年格局定型、2035年体系完善、2045年全面建成国内一流临床研究型医院」的三级递进目标,细化为可考核的刚性指标,纳入各科室年度任务;同时预留调整空间,根据政策变化、技术突破和群众需求动态优化实施路径,避免「一张蓝图管五年」的僵化。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对内打破科室壁垒,推动临床、科研、管理部门协同发力;对外加强与高校、企业、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形成「医教研产用」融合生态,在资源共享中放大发展效能。
建立文化引领机制。培育「团结协同、开放创新、接续奋斗」的医院文化,通过「初心医课」「青年说」等载体凝聚共识,让规划目标转化为全体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形成「一茬接着一茬干」的落实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十五五」规划既是对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践行,也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抉择。唯有以精神为魂、以问题为靶、以机制为盾,才能在时代变革中把握主动,用更优质的健康服务回应人民期待,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根基。
🚀开局十五五 • 共赴新健康
第13届健康界医院管理大会免费门票申领中!
❓公立医院 “十五五” 怎么破局?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哪?
👇答案全在这场医院管理年度峰会!
✅ 本届大会把 “十五五” 作为核心主题
✅ 从政策解读到实践落地,从学科建设到运营创新,全是干货硬菜!
✅ 海南专场聚焦整合型医疗 “五板斧”,解锁区域医疗协同新玩法
✅ 还有现场参访、案例分享,干货 + 资源双丰收~
👇在这里找到十五五规划的落地模板、政策风口的精准预判!
📅2025.11.14-16 🌴海南·博鳌
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产业精英
✅免票通道开放,速领专属席位!
作者 | 田辉
监制 | 郑宇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