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息肉未重视,十年后“熬”成癌!罗医消化内科教您守护肠道健康

2025
10/27

+
分享
评论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人民医院
A-
A+

大家可能会问,一个小小的息肉,真有那么可怕吗?答案是:是的,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

在消化内镜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着与肠道健康相关的故事,有些结局令人欣慰,有些却因为患者的忽视而走向遗憾。

近日

罗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唐潇医生

分享了一个真实病例

再次为大众肠道健康敲响警钟

体检查出息肉

因惧怕手术十年未复查

十年前,故事的主人公陈先生(化名)因常规体检来到罗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做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很顺利,但医生在他的结肠里发现了多个大小不一的息肉。

这些息肉有的像个"小蘑菇",有的只是平坦隆起,其中直肠部位的息肉更是被确诊为具有明确癌变风险的绒毛状腺瘤性息肉。

"当时,医生强烈建议陈先生通过内镜微创手术切除息肉,并反复叮嘱他要定期复查。" 唐潇医生说:"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从根源上阻断息肉癌变的可能。"

67841761551519431

10年前肠镜下看到的乙状结肠息肉

表面尚光滑,但已具风险

41281761551527636

10年前直肠的另一枚息肉

同样是需要处理的绒毛状腺瘤性息肉

然而,陈先生出于对 "手术" 二字本能的恐惧,加上自觉身体并无明显不适,认为医生是 "小题大做",最终以 "个人原因" 拒绝了治疗建议。此后十年间,他也再没到消化内科进行过任何复查。

十年后便血就医

息肉已成癌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过去,直到最近,陈先生因为出现了便血症状,才被迫再次来到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检查前,陈先生还特地嘱咐为他做检查的唐潇医生,发现息肉不要切除。

当内镜进入肠道后,眼前的景象让唐潇医生心里一沉:十年前发现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息肉,从原本可以轻松摘除的 "小疙瘩",已经演变成了形态不规则、质地脆烂、极易出血的癌性病灶。

22951761551537459

10年后,同一位置的乙状结肠息肉

已发生明显癌变,表面溃烂、坏死

15461761551546624

直肠的息肉同样未能幸免

已进展为进展期直肠癌

"检查结果显示,陈先生体内存在两处原发肠癌灶。"唐潇医生表示:"这意味着他要面对的不再是简单的内镜切除,而是创伤更大、恢复更慢的外科手术,甚至可能需要后续的放化疗。"

一个本可在萌芽阶段轻松解决的健康隐患,因为十年的忽视,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医生解读

息肉为何非切不可?

大家可能会问,一个小小的息肉,真有那么可怕吗?

答案是:是的,绝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

我们可以把息肉想象成肠道里长出的"杂草"。虽然并非所有杂草都会长成"毒树"(例如一些炎性息肉),但有一种叫做 "腺瘤性息肉" 的"杂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它的演变过程通常非常缓慢,被称为 "腺瘤-癌"序列,这个过程可能长达5-10年甚至更久。这原本是上帝留给我们的一个宝贵的"时间窗"。

●在这个窗口期内,我们通过一次简单的肠镜检查,就能发现并轻松切除它,就像在花园里随手拔掉一棵杂草,成本低、痛苦小、几乎无创伤。

●一旦错过这个窗口,这棵"杂草"就会生根发芽,穿透肠壁,甚至随血流和淋巴"飘向"全身,最终发展成为结直肠癌。

体检发现肠息肉?

别慌!

医生教你4 个关键

守护肠道健康

↓↓↓

为了避免陈先生的悲剧重演

请您务必牢记以下几点:

1、重视胃肠镜筛查: 建议普通人群从40岁开始做第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有家族史,筛查年龄应提前至40岁甚至更早。

2、发现息肉,及时切除: 只要医生建议切除,请不要犹豫。内镜下息肉切除术(EMR/ESD)技术已非常成熟,是阻断癌变之路最有效的手段。

3、定期复查,至关重要: 切除息肉并非一劳永逸。根据息肉的性质、数量和大小,医生会给出严格的复查计划(如1年、3年或5年)。请务必遵医嘱!

4、关注身体报警信号: 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交替)、腹痛、不明原因消瘦等,都是肠道发出的"求救信号",请立即就医。

唐潇医生:作为一名医生,我常常在诊疗中感到无力,这份无力,不是因为疾病的无情,而是源于患者面对健康预警时的忽视与侥幸。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请不要用今天的侥幸,去赌明天的健康。

就像陈先生的情况,十年前发现息肉时,一次内镜微创手术,或许只需请假几天,就能把隐患彻底清除;而十年后的一场抗癌战争,却可能耗尽一个家庭的心力与财力。这个选择题,答案不言自明。

希望陈先生的故事,能真正触动到您。请多善待您的肠胃,重视胃肠镜筛查,别等小问题拖成大麻烦,才让明天的自己,为今天的疏忽与侥幸追悔莫及。

15121761551557216

消化内科

唐潇 主治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曾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修超声内镜及其介入诊疗。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类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消化内镜操作及内镜下微创治疗:如消化道出血镜下止血术、胃肠道息肉内镜下治疗(APC术、电凝电切术、冷切除术、EMR术等)、胶囊内镜等,擅长于超声内镜及其介入诊疗。

消化内科介绍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消化内科附设消化内科住院部、门诊及消化内镜中心、国贸胃肠镜体检室等。现有医护人员59人,医生22人,护士37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2人,硕士18人。2008年成为罗湖区重点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

消化内科住院病床35张。年收治住院病人2500人次左右。消化内科门诊年门诊量5.4万余人次。

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富士9000、奥林巴斯290、宾得放大胃肠镜、超声内镜、双气囊小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近控床数字胃肠造影系统、全自动内镜消毒机等先进仪器设备。内镜中心年胃肠镜诊疗超3.5万人次,为深圳市最早开展无痛内镜及超声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开展内镜诊疗技术最多单位之一。

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为我院消化内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及优势技术。广泛开展了各种内镜下微创治疗包括:消化道大出血内镜止血、消化道支架置放术、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技术、超声内镜引导穿刺术(EUS-FNA)、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组织胶栓塞治疗、消化道早癌ESD、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迟缓症等,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内镜下阑尾治疗术(ERAT)、内镜下痔疮治疗术等,各种诊疗技术达到市内先进水平。消化内镜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多次承担国家、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多次成功举办国内、省内消化内镜技术学术会议,在同行被受关注。

联系电话

0755-25650005转消化内科

门诊地址

深圳市罗湖区47号罗湖区人民医院

门诊楼2楼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唐潇 主治医师

审核:余细球 主任医师

视频拍摄:刘玉文、许阳

编写/剪辑:许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息肉,医生,消化内科,治疗,陈先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