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急救知识,不仅能在危急时刻保护家人,也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生机。
急性呼吸衰竭是身体呼吸功能突然"罢工",导致无法正常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危急状况。它不同于普通的喘不上气,可能在几小时到几天内迅速恶化,甚至威胁生命。了解下面这些关键信息,能在危急时刻把握抢救良机。
一
识别危机:出现这些表现,别再等待
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往往来得急、变化快,若出现以下任一表现,都应高度警惕:
• 呼吸明显异常:呼吸频率加快(成人每分钟超过24次)、呼吸费力(张口抬肩、鼻翼扇动),或自述"喘不过气""胸口压着石头"。
• 缺氧体征显现:口唇、指甲床发紫(发绀),可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或大汗淋漓。
• 伴随症状警示:咳嗽、咳痰,若出现粉红色泡沫痰提示可能肺水肿;严重时可迅速陷入昏迷。
二
高危人群与常见诱因
如果您或家人属于以下情况,请格外注意:
▸ 患有慢性肺病(如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
▸ 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 老年人、婴幼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 近期有严重感染、外伤或手术者
• 常见诱因包括:重症肺炎、吸入性损伤(溺水、烟雾、有毒气体)、严重胸部创伤、急性心源性肺水肿、脑血管意外等。
三
等待急救时的关键应对措施
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采取正确措施至关重要:
1.立即开放气道,确保呼吸通路
• 清醒者:协助取半卧位,身体稍向前倾,有助于呼吸肌工作
• 意识不清者:立即将其置于复苏体位(侧卧位),头后仰并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和误吸
• 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科学氧疗--如有供氧设备
• 调整为低流量吸氧(1-2升/分钟)
• 确保吸氧装置贴合紧密,避免漏气
• 特别注意:慢性肺病患者不宜高浓度给氧,以免抑制自主呼吸
3.持续监测,掌握病情变化
• 密切观察意识状态:通过呼唤、轻拍判断反应程度
• 监测呼吸状况: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出现呼吸过快(>30次/分)、过慢(<10次/分)或呼吸暂停,立即准备心肺复苏
4.牢记"三不"原则
• 不喂食喂水:避免误吸导致窒息或肺炎
• 不乱用药物:止咳、镇静类药物可能掩盖病情或抑制呼吸
• 不随意搬动:特别是疑似胸部创伤、骨折者,避免二次伤害
四
预防为先,识别早期信号
对于高危人群,出现以下"预警信号"应及时就医:
• 轻微活动即感气促,休息后不缓解
• 咳嗽、咳痰较平时明显加重
• 夜间需垫高枕头才能安睡
• 不明原因的乏力、嗜睡或烦躁
特别提醒:一旦怀疑急性呼吸衰竭,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楚说明患者位置、当前状况和基础疾病。在等待救援期间,保持冷静,采取上述措施,为专业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掌握这些急救知识,不仅能在危急时刻保护家人,也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带来生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