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是什么?它与人体健康有哪些关联?
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存在一类特殊的球状微粒 -- 脂蛋白,它们承担着将不溶于水的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转运至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重要职责,其代谢状态与心血管健康、代谢疾病等紧密相关。以下从概念、成分、分类、作用及脂蛋白异常症等方面,对脂蛋白进行全面解读。
一、脂蛋白的基本概念
脂蛋白是由疏水性内核与亲水性外壳构成的球状微粒,内核富含固醇脂、甘油三酯,外壳则由蛋白质、磷脂、胆固醇组成。这种结构使原本不溶于水的脂质能在血液中稳定存在并实现转运。
无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脂蛋白对细胞外脂质的包装、储存、运输和代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一旦脂蛋白代谢出现异常,通常伴随脂质组分或蛋白质组分的改变,便可能与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肥胖症乃至肿瘤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二、脂蛋白的核心成分
脂蛋白的成分主要分为脂质和蛋白质两类,二者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结合(无共价键),共同完成脂质转运任务。
脂质组分:主要包含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来源包括饮食摄入与肝脏合成。其中,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件,影响膜的稳定性、透过性及蛋白质机动性,同时也是性激素和胆汁酸合成的必需原料;甘油三酯则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能量来源。
蛋白质组分:又称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核心功能是参与脂质的运输与代谢,此外还具备多种附加功能,如参与急性期响应、补体激活、免疫响应、炎症响应,以及发挥蛋白酶抑制剂作用等。
在实验室中,科研人员常通过溶解特性、离心沉降行为和化学组成来鉴定脂蛋白特性,进而区分不同类型的脂蛋白。
三、脂蛋白的分类:按密度划分的 "家族成员"
依据密度大小,脂蛋白可分为五大类,它们在分子大小、密度、电泳位置等特性上存在差异,功能也各有侧重。

除密度分类法外,电泳法也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前 β 脂蛋白、β- 脂蛋白和 α- 脂蛋白,两种分类本质上是对同一类物质的不同表述。
四、脂蛋白的生理作用:维持脂质代谢平衡
脂蛋白的核心作用是 "转运",但不同成员的转运方向与功能存在差异,共同维持人体脂质代谢平衡:
1,乳糜微粒:作为 "外源性脂质搬运工",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脂肪组织、肌肉组织等部位,为身体供能或储存起来。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负责 "内源性脂质运输",将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转运至外周组织。正常情况下,其携带胆固醇较少且颗粒较大,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水平过高时,会同时引发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
3,低密度脂蛋白(LDL):将胆固醇转运至血管壁等外周组织,水平过高时,胆固醇易沉积在血管内膜,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风险。
4,高密度脂蛋白(HDL):与 LDL 作用相反,可将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 "回收" 至肝脏,再通过肝脏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排出体外,该过程被称为 "胆固醇逆转转运(RCT)",能减少血管内胆固醇沉积,保护心血管健康。
5,脂蛋白 a(Lp-a):由肝脏合成,主要功能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但其水平持续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疾病密切相关。
五、脂蛋白异常症:血脂代谢紊乱的信号
当脂肪代谢或运转出现异常时,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会高于正常水平,即高脂血症。由于脂质需通过脂蛋白转运,高脂血症本质上是高脂蛋白血症的体现。此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属于血脂代谢紊乱,因此 "脂蛋白异常症" 能更全面地描述这种状态。
脂蛋白异常症主要分为两类:
原发性:由遗传因素导致,属于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疾病。
继发性:由其他疾病或生活习惯引发,常见诱因包括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长期饮酒、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胆道阻塞,以及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脂蛋白异常症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组成成分,需及时干预。
脂蛋白相关 QA
Q1:空腹 12 小时后,血液中仍能检测到乳糜微粒(CM),这种情况正常吗?
A1:不正常。乳糜微粒的主要功能是运输食物中的外源性甘油三酯,正常情况下,空腹 12 小时后,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已基本完成代谢或储存,血液中不应再检测到乳糜微粒。若空腹时仍能检测到,可能提示乳糜微粒代谢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脂质吸收或运输障碍。
Q2:为何高密度脂蛋白(HDL)被称为 "血管清道夫"?其水平是否越高越好?
A2:HDL 被称作 "血管清道夫",是因为它能将肝脏以外组织(如血管壁)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经肝脏分解代谢后排出体外,这一过程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内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健康。
不过,HDL 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虽然低 HDL 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但过高的 HDL 水平(通常指超过 2.59mmol/L)可能与肝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或遗传因素相关,反而可能对健康不利。
Q3:脂蛋白 a(Lp-a)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这一表述意味着什么?
A3:"独立危险因子" 表明,即便其他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只要脂蛋白 a(Lp-a)水平持续升高,患冠心病的风险依然会增加,且这种风险不受年龄、性别、血压、血糖等其他因素的完全影响。
这是因为 Lp-a 会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直接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因此,检测到 Lp-a 升高时,即便其他指标正常,也需由专业人员评估风险,并可能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如低脂饮食、规律运动)等预防措施。
Q4:继发性脂蛋白异常症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原因是什么?
A4: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2 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继发性脂蛋白异常,核心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脂质代谢紊乱:
胰岛素可促进肝脏合成 HDL,并抑制肝脏合成 VLDL 和 LDL;当胰岛素不足或作用减弱时,HDL 合成减少,VLDL 和 LDL 合成增加,且 LDL 更易被氧化修饰,进而更易沉积在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脂肪分解代谢增强,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进一步刺激 VLDL 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升高,加重脂蛋白异常。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