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广告获客模式正在被淘汰

2025
10/17

+
分享
评论
刘牧樵
A-
A+

广告让民营医院快速崛起,也让行业陷入粗放发展;监管让广告失灵,也逼迫行业回归医疗本质。真正的“新蓝海”,从来不在广告位上,而在患者心中。

过去三十年,广告曾是民营医院的获客主力,从电线杆小广告、报纸电视,到百度搜索竞价,造就了无数“广告神话”。但随着监管趋严、舆论转向、患者理性觉醒,这一模式正在被淘汰。未来,民营医院必须从“砸广告”转向“价值链接”,通过品牌信任、医生IP、会员管理、数字化运营等方式获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行业转型的拐点,也是新蓝海的起点。

一、一个时代正在悄然结束

在过去三十年里,“广告”几乎是民营医院的生命线。可以说,谁能买得起广告,谁就能在市场上迅速崛起;谁懂得投放广告,谁就能成为行业黑马。无论是早期的厕所贴、电线杆小广告,还是后来的报纸、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平台信息流与搜索广告,民营医院获客的主旋律始终离不开“广告”两个字。

然而,时代已经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医疗反腐的深入、广告监管的收紧,以及患者健康意识与消费理性的提升,民营医院依赖广告获客的老路正在一步步被淘汰。一个“以广告为核心”的增长时代,正在谢幕。

对投资人而言,这意味着旧有商业模式正在失效;对经营者而言,这意味着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引擎;对整个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正在发生。

二、广告与民营医院的“绑定”历史

民营医院与广告的关系,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产物。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中国医疗市场逐步开放,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时没有成熟的品牌,没有患者信任背书,也缺乏医保准入渠道,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广告。

最初的广告形式非常原始——厕所小广告、电线杆小纸条、街边喷漆、发传单……“看病不求人,包治百病”“不孕不育找某某医院”,这些简单粗暴的口号在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却极其有效。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民营医院开始升级广告投放,进入报纸、广播和电视时代。一些民营医院甚至将七八成利润投入广告宣传。那时有一个在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医院就是广告+床位+医生。”

广告就是流量,而流量就是金钱。

三、民营医院的广告创造的神话

山东万杰医院的“伽玛刀”神话,1990年代,万杰医院做了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他们引进了一台当时非常先进的“伽玛射线”设备,但他们并没有用这个生硬的技术名词做宣传,而是创造了一个极具传播力的新名词:“伽玛刀”。

“刀”这个字,瞬间激发了公众的想象力,仿佛有一种“不开刀治肿瘤”的神奇疗法。随后,万杰医院斥资上亿元,在全国一线媒体发起广告轰炸。《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台报纸杂志,铺天盖地。

结果令人震惊:1994年,仅用一年时间,医院就收回了全部投资。“伽玛刀”成为当时几乎家喻户晓的词汇,也成为医疗广告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北京新兴医院的明星代言,2004年,北京新兴医院也走出了一条“广告神话”的道路。他们重金邀请明星代言,打出“送子专家”的名号,并在全国20多家主流媒体密集投放广告。

“治不孕不育,就找新兴医院”,这样的广告语迅速传遍全国,患者慕名而来,医院一跃成为当时妇产科领域的“网红”。

这两个案例标志着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广告不仅能“让产品被看见”,更能直接创造医疗神话和利润神话。

四、民营医院互联网广告黄金时代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开始普及。传统广告成本高、投放周期长、转化率低,而互联网广告精准、快速、低成本,成为民营医院新的流量引擎。

尤其是在百度搜索广告出现之后,民营医院迎来了广告获客的巅峰期。只要患者在搜索栏输入“妇科医院”“男科治疗”“不孕不育”,前排几乎都是民营医院广告。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魏则西事件”之前,医疗类广告占百度广告收入的40%以上。一些民营医院甚至将80%的运营资金投入搜索竞价,靠广告引流、靠转化赚钱。

互联网广告让获客“变得简单”:广告—流量—咨询—挂号—手术—成交,成为一套标准流程。甚至有业内人戏称:“民营医院就是一台广告转手术的机器。”

五、监管拐点:广告模式的终结

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一场震动全国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魏则西事件”让百度竞价医疗广告进入舆论漩涡。《新京报》曾以《魏则西之死:愿天堂里没有百度和莆田系》为标题报道此事,民众愤怒、监管介入,国家迅速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搜索引擎医疗广告投放。

这只是开始。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网信办相继出台多项法规,全面收紧医疗广告管控:严格限制医疗机构广告内容与形式;明确禁止“治愈率、有效率”等夸大宣传;严厉查处“虚假代言”“明星背书”;加强互联网医疗广告事前备案与事后监管。

到2020年后,随着医疗反腐、医保控费、互联网广告治理进一步强化,民营医院“靠广告吃饭”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六、广告失灵之后的民营医院困境

随着广告流量成本上升、监管压力增大,越来越多民营医院发现:广告花的钱越来越多,患者却越来越少。

搜索广告被限制,投放渠道减少;信息流广告投放ROI大幅下降;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医疗反腐与医托打击,使“灰色引流”渠道几乎消失。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患者不再是信息孤岛。过去一个广告可能决定患者去哪家医院,而现在他们会去社交媒体查口碑、去点评平台看评价、甚至直接上短视频平台看医生本人讲解。

广告失灵后,很多曾经依靠广告爆发式增长的医院陷入困境,甚至直接倒闭。

七、新的获客逻辑:从“广告”到“价值链接

当旧模式失效,新逻辑就必须出现。未来,民营医院的获客不再是“我告诉你来”,而是“你愿意来”。这种转变的本质,就是从单向推送的“广告”,转向基于信任和服务的“价值链接”。

1、品牌信任成为第一入口:过去患者信广告,如今患者信品牌。医院必须从单纯“砸广告”转向“塑品牌”,通过真实病例、医生专业度、患者体验来建立信任。

2、医生IP成为核心驱动力: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的发展,让医生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有温度、有专业度、有影响力的医生IP,比一百条广告更有转化力。

3、会员制与健康管理取代“点状获客”:广告是一锤子买卖,而会员制与健康管理则是长期关系。民营医院完全可以通过慢病管理、体检+康复+健康咨询,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链接。

4、数字化运营重塑获客路径:借助互联网工具、AI赋能,医院能够更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通过患者教育、线上咨询、分诊管理实现“软获客”,成本更低、粘性更强。

八、全球对医疗广告的监管与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广告不仅在中国受到限制,在全球范围也一样。

在美国,医疗广告必须遵循FDA和FTC的严格审查,不能夸大疗效。在欧盟,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不得向公众直接宣传具体治疗方法。在日本和韩国,广告一旦涉及医疗行为,监管极为严格。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一是医疗服务高度专业化,患者信息不对称,广告极易诱导误导;

二是医疗行业关乎生命安全,不适合商业化“过度营销”。

这意味着,中国的医疗广告收紧并非偶然,而是全球趋势。

、未来趋势:一场商业模式的重构

当广告不再是获客主力,民营医院将迎来一场商业模式的重构。这场变革至少有五个方向值得关注:

1、从单点服务走向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再依赖“某一台手术”变现,而是通过慢病管理、健康预防、康复服务形成长期客户关系。

2、从广告投放走向品牌经营:品牌不等于广告,品牌是时间、口碑和服务的复合结果。

3、从流量运营走向内容与信任运营:医生专业内容、真实患者故事、健康知识科普,将成为新的“广告”。

4、从院外引流走向生态链接:与体检中心、药店、保险公司、互联网平台合作,形成院外获客闭环。

5、从粗放获客走向精细管理:数据化运营、CRM系统、会员体系,将成为医院新的运营底座。

广告让民营医院快速崛起,也让行业陷入粗放发展;监管让广告失灵,也逼迫行业回归医疗本质。真正的“新蓝海”,从来不在广告位上,而在患者心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广告,医疗,民营医院,医院,患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