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参考纲要及完整规划文本(6万字)

2025
10/14

+
分享
评论
医管探索
A-
A+

中医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参考纲要及完整规划文本(6万字)

县中医医院"十五五" 发展规划(2026-2030 年)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发展基础

我院创建于 1986 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承担着全县及周边 70 万人口的中医药医疗保健任务。

截至 2025 年底,医院占地面积 50 亩,业务用房面积 4.5 万平方米,编制床位 600 张,实际开放床位 750 张。在职职工 900 人,其中高级职称 90 人(正高 15 人),中级职称 280 人,硕士研究生 25 人。设有临床科室 28 个,医技科室 10 个,名医工作室 6 个。

年门急诊量 55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 3.2 万人次,年手术量 8000 台次。中医药服务特色突出,中医处方占比 75%,中药饮片使用率 68%,针灸推拿治疗人次达到 12 万。拥有 1.5T 核磁共振、64 排 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现代化诊疗设备,以及中药煎药机、熏蒸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仪等中医特色设备。

(二)主要成绩

1.中医特色优势明显:骨伤科、针灸科、脾胃病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肛肠科、康复科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

2.名医传承有序开展:拥有全国名老中医 1 名、省名中医 3 名、市名中医 8 名,建立名医工作室 6 个,培养学术继承人 18 名

3.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能够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贴敷、中药熏蒸、小针刀等 50 余项中医适宜技术

4.中药制剂研发成效显著:拥有医院制剂 15 种,年销售额 1200 万元,其中 3 种制剂获得省中医药科技奖

5.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完善:建立治未病中心,开展体质辨识、健康调养、药膳食疗等服务

6.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DRG 绩效考核排名全省县级中医院前列

(三)存在问题

1.中医药特色不够突出:部分科室"西化" 倾向明显,中医诊疗手段应用不足

2.高层次人才短缺: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名中医数量不足,青年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3.科研创新能力较弱: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较少,高水平学术论文不多

4.基础设施制约发展:业务用房紧张,床位周转率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5.信息化水平不高:智慧中医建设滞后,中医诊疗信息化应用不足

6.中药材质量管理有待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研发能力需要提升

(四)发展机遇

1.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密集出台

2.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强省建设为中医医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将中医医院建设纳入"十五五" 重点项目

4.人民群众对中医药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需求持续增长

5.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日益凸显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为核心,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成为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二)发展定位

•县域中医医疗中心

•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

•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

•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 2030 年,建成区域一流、省内知名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级中医医院前列,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

具体指标:

70551760427802464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中医特色,打造优势专科

1.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专科

(1)骨伤科

a. 巩固省级重点专科地位,争创国家中医骨伤区域诊疗中心

b. 发挥中医正骨、小夹板固定等传统技术优势

c. 开展微创脊柱外科、关节置换、运动损伤等现代技术

d. 建设中医骨伤康复中心,形成诊疗 - 手术 - 康复一体化服务

e. 年手术量达到 3000 台,其中中医特色手术占比 60% 以上

(2)针灸科

a. 建设针灸临床研究中心,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

b. 开展针灸治疗脑血管病、颈肩腰腿痛、面瘫、肥胖等优势病种

c. 推广电针、火针、腹针、浮针、针刀等特色针法

d. 年门诊量达到 8 万人次,年治疗人次 25 万

(3)脾胃病科

a. 强化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特色优势

b. 开展中西医结合内镜诊疗技术

c. 建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d. 建设脾胃病治未病中心

2.做精做细新兴特色专科

(1)肺病科(呼吸科)

a. 发挥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优势

b. 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中药雾化等特色疗法

c. 建设呼吸康复中心

d. 申报省级重点专科

(2)心病科(心血管内科)

a. 突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特色

b. 开展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

c. 建设胸痛中心(中医特色)

(3)脑病科(神经内科)

a. 强化中风病、眩晕病、头痛病等中医优势病种诊疗

b. 开展中药注射、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c. 建设卒中中心(中医特色)

(4)肛肠科

a. 发扬中医肛肠特色技术,开展 PPH、TST 等微创手术

b. 建设肛肠病诊疗中心

c. 申报省级重点专科

3.发展特色专病门诊

(1)建立不孕不育门诊、更年期综合征门诊、小儿推拿门诊

(2)开设肥胖门诊、戒烟门诊、失眠门诊、过敏性鼻炎门诊

(3)建立慢性疼痛门诊、癌性疼痛门诊

(4)每个专病门诊形成规范化诊疗方案

4.补齐综合科室短板

(1)加强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综合科室建设

(2)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ICU 达到 20 张床位

(3)发展微创外科、介入治疗等现代技术

(4)保持中西医并重,综合科室中医参与率≥80%

(二)实施人才强院,培育中医队伍

1.引进高层次中医人才

(1)5 年内引进硕士研究生 55 名,重点引进中医临床、中药学专业人才

(2)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 3-5 个

(3)引进中医学科带头人 5-8 名,给予 100-200 万元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

(4)引进西医专业技术骨干,优化中西医人才结构

2.加强名医培养

(1)实施 "名医培养工程",培养全国名老中医 1-2 名、省名中医 5-7 名、市名中医 10 名

(2)建立名医工作室 10 个,每个工作室培养学术继承人 3-5 名

(3)实施 "师带徒" 工程,建立名医带徒制度,5 年培养 100 名中医骨干

(4)选派优秀中医到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家跟师学习

3.强化中医继承

(1)开展中医经典研修,组织《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学习

(2)挖掘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出版医案专著 5-8 部

(3)建立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开展师承教育

(4)每年举办中医药传承培训班 4 期以上

4.提升西学中水平

(1)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5 年内培训 200 人次

(2)鼓励西医医师参加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3)建立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机制

5.完善激励机制

(1)建立以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

(2)提高中医诊疗、中药饮片使用、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的绩效权重

(3)对中医特色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倾斜

(4)设立 "名医奖"、"传承奖"、"创新奖",每年奖励优秀中医人才

(三)传承精华守正,推进中医创新

1.加强中医药传承研究

(1)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总结临床经验,形成学术流派

(2)挖掘整理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筛选有效方药

(3)研究历代医家治疗地方病、常见病的经验

(4)建立中医药传承数据库

2.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1)建立中医药科研创新平台,设立科研基金,年投入不少于 300 万元

(2)开展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研究,形成 10-15 个病种的规范化方案

(3)加强中药制剂研发,新增医院制剂 10 种以上

(4)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

3.提升科研产出

(1)5 年内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2-3 项、省级项目 10 项以上

(2)发表 SCI 论文 10 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 100 篇以上

(3)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5-8 项

(4)获得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以上

4.加强学术交流

(1)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中医药学术会议 1-2 次

(2)选派 100 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3)与国内知名中医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4)建立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

(四)发挥中医优势,推广适宜技术

1.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

(1)广泛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等技术

(2)每个临床科室至少开展 6 项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3)建设中医综合治疗区,集中提供中医特色服务

(4)年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达到 30 万

2.应用中医特色技术

(1)推广小针刀、浮针、平衡针、腹针、火针等特色针法

(2)开展中药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放血等技术

(3)应用督灸、脐灸、隔物灸等灸法

(4)推广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超声透药、中药热奄包等技术

3.优化中药服务

(1)提供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中药代煎等多种服务形式

(2)建设标准化煎药中心,实现中药饮片代煎率 90% 以上

(3)开展中药个体化给药,提供中药配送到家服务

(4)加强中药质量管理,确保中药饮片质量

4.推广向基层

(1)每年向基层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50 项次

(2)开展 "中医师承基层行" 活动,派驻专家到基层指导

(3)建设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

(4)培训基层中医人员 500 人次 / 年

(五)建设智慧中医,提升服务效能

1.建设中医特色信息系统

(1)升级中医电子病历系统,规范中医术语、病名、证候录入

(2)建设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提供辨证论治建议

(3)开发中医知识库,集成中医经典、方剂、穴位等知识

(4)建设中药药房管理系统,实现处方审核、调剂、煎煮全流程管理

2.发展互联网 + 中医

(1)建设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在线咨询、远程诊疗

(2)提供在线开方、中药配送服务

(3)开展慢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4)建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库,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

3.推广智能中医设备

(1)配置中医体质辨识仪、中医经络检测仪、舌面脉诊仪等智能设备

(2)应用 AI 辅助中医诊断,提高辨证准确率

(3)推广智能艾灸仪、智能推拿床等设备

4.优化就医流程

(1)推广预约诊疗、名医预约,预约率达到 75%

(2)实现中药处方移动支付、电子票据

(3)建设自助服务系统,减少患者等候时间

(4)开通 "一站式" 服务中心

(六)发展治未病,完善健康服务

1.建设治未病中心

(1)扩建治未病中心至 2000 平方米

(2)设置体质辨识区、健康咨询区、传统疗法区、膳食调养区

(3)配置中医体质辨识仪、经络检测仪等设备

2.开展体质辨识

(1)为群众提供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

(2)根据体质类型,制定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

(3)年体质辨识达到 3 万人次

3.提供健康调养

(1)开展针灸调理、推拿保健、药膳食疗、运动养生、情志调摄等服务

(2)提供亚健康中医药干预

(3)开展慢性病中医药健康管理

4.推广养生文化

(1)开设养生大讲堂,普及中医养生知识

(2)推广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功法

(3)制作养生科普视频,通过新媒体传播

(七)加强康复建设,提升康复能力

1.建设中医康复中心

(1)新建康复大楼,面积 8000 平方米

(2)设置床位 200 张,打造区域中医康复中心

(3)投入 2000 万元购置康复设备

2.开展中医康复服务

(1)针对脑卒中、骨伤、心肺疾病等开展中医康复

(2)应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

(3)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形成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

(4)年康复治疗人次达到 8 万

3.发展特色康复

(1)开展中风康复、骨伤康复、疼痛康复、心肺康复

(2)建立老年康复、儿童康复专区

(3)开展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评估

4.申报康复专科

(1)申报省级中医康复重点专科

(2)建设中医康复培训基地

(八)强化制剂研发,发展中药产业

1.加强制剂室建设

(1)改造升级制剂室,达到 GMP 标准

(2)配置现代化制剂生产设备

(3)建立质量检验实验室

2.研发医院制剂

(1)挖掘名老中医经验方,研发新制剂

(2)5 年内新增医院制剂 10 种,总数达到 25 种

(3)推广优势制剂,扩大临床应用

(4)争取 1-2 个制剂获得省内调剂使用批准

3.加强中药质量管理

(1)建立中药材基地,保障道地药材供应

(2)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检验,合格率 100%

(3)规范中药煎煮流程,保证煎药质量

(4)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4.发展中药产业

(1)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 200 亩

(2)发展中药材加工、中成药销售

(3)打造 "院内制剂 + 中药材 + 中药产品" 产业链

(九)深化医联体,引领基层中医

1.建设中医医共体

(1)与全县 18 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医共体

(2)推动中医资源下沉,派驻中医专家坐诊

(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

(4)建立中医药远程诊疗系统

2.加强基层指导

(1)每个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馆

(2)帮助基层培养中医骨干,年培训 300 人次

(3)推广 20 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到基层

(4)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

3.完善转诊机制

(1)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2)疑难危重患者上转,康复期患者下转

(3)提高县域中医就诊率至 55% 以上

4.协同发展

(1)组建中医专科联盟,提升基层专科能力

(2)建立中医药信息共享平台

(3)开展中医药质控,提高基层中医服务质量

(十)弘扬中医文化,打造品牌形象

1.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

(1)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药文化展览馆

(2)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栏、电子显示屏

(3)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4)医院环境体现中医药元素

2.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

(1)举办 "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 等活动

(2)开设 "杏林讲堂",普及中医药知识

(3)制作中医药科普视频、动画,通过新媒体传播

(4)每年开展中医药文化 "六进" 活动 50 场次

3.推广中医药养生文化

(1)推广二十四节气养生

(2)普及中医体质养生、情志养生、运动养生知识

(3)推广药膳食疗方,编印《中医养生指南》

4.打造中医品牌

(1)培育 "名科、名医、名药" 品牌

(2)打造 "传承国粹、守护健康" 服务品牌

(3)提升社会影响力,树立良好形象

(4)患者满意度达到 96% 以上

(十一)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治理能力

1.加强党的建设

(1)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支部建在科室

(3)开展 "清廉医院" 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氛围

(4)开展 "学习型医院" 创建

2.完善现代医院管理

(1)深化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2)完善医院章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3)推进精细化管理,实施成本核算、绩效管理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运营风险

3.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1)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

(3)规范中医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4)强化药事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4.加强行风建设

(1)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

(2)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3)完善投诉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弘扬 "大医精诚" 职业精神

四、重点项目

(一)新院区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占地 80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投资 4 亿元

•建设内容:门诊医技楼、住院楼、中医康复楼、制剂楼、科研教学楼

•床位设置:1000 张

•实施计划:2026 年完成立项和设计,2027 年开工建设,2029 年竣工投入使用

(二)国家中医骨伤区域诊疗中心建设项目

•提升骨伤科诊疗能力,申报国家中医骨伤区域诊疗中心

•建设骨伤康复中心,购置先进设备

•培养骨伤专科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

•2028 年建成并通过评审

(三)中医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康复大楼 8000 平方米,投资 5000 万元

•设置床位 200 张,配置康复设备

•建设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体系

•2027 年建成投入使用

(四)名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工作室 3-5 个

•建设名医工作室 10 个,配套诊疗用房和设备

•培养学术继承人 50 名

•2027 年前完成建设

(五)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中医药科研创新中心,面积 2000 平方米

•配置科研仪器设备,投资 1000 万元

•建立中医药数据库、标本库

•2028 年建成投入使用

(六)智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

•建设中医特色信息系统,投资 2000 万元

•开发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中医知识库

•建设互联网中医医院平台

•配置智能中医诊疗设备

•2027 年完成建设

(七)中药制剂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改造升级制剂室,达到 GMP 标准

•配置现代化制剂生产设备,投资 800 万元

•建立质量检验实验室

•研发新制剂 10 种

•2028 年建成投入使用

(八)治未病中心升级改造项目

•扩建治未病中心至 2000 平方米

•配置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检测设备

•建设养生保健、膳食调养功能区

•2027 年完成改造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医院"十五五" 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评估考核。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将中医医院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落实政府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争取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人才培养等专项资金支持。落实中医药服务价格政策,合理体现中医药服务技术价值。完善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将针灸、推拿、中药饮片等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

(三)拓宽筹资渠道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财政投入:争取政府投入 3 亿元,用于新院区建设、设备购置、学科建设

•银行贷款:申请银行贷款 1.5 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自筹:通过提升业务收入、优化成本控制,自筹资金 1.5 亿元

•社会捐赠: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拓宽资金来源

•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考核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考核体系:

•将规划任务纳入科室年度目标考核,权重占 30%

•实行季度督导、半年检查、年度考核制度

•建立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

•建立奖惩机制:对完成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约谈问责

•将规划完成情况与科室绩效、个人晋升挂钩

(五)强化督导评估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每年开展中期评估,对照目标任务查找差距

•2028 年组织规划中期全面评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调整优化

•2030 年组织终期评估,全面总结规划实施成效

•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估,确保客观公正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实施策略

(六)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规划宣传引导:

•通过职工大会、科室会议等宣讲规划内容,统一思想认识

•利用院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规划实施进展

•定期通报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激发职工参与热情

•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凝聚发展共识

•营造"人人关心规划、人人参与规划、人人推进规划" 的良好氛围

六、预期效果

通过"十五五" 规划的实施,医院将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劲的现代化中医医院:

(一)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

1.中医药服务指标显著提升:中医处方占比达到 85% 以上,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 80% 以上,针灸推拿治疗人次达到 25 万,中医非药物疗法占比显著提高

2.中医优势病种疗效显著:形成 10-15 个优势病种的规范化诊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3.中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每个临床科室开展 6 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参与率达到 80% 以上

(二)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1.重点专科实现突破: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 1-2 个、省级重点专科 6-8 个、市级重点专科 5-6 个

2.专科能力明显提升:骨伤科、针灸科、脾胃病科等优势专科达到省内先进水平,肺病科、心病科、脑病科、康复科等特色专科形成区域影响力

3.综合服务能力增强: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手术能力、微创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三)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1.高层次人才集聚:全国名老中医达到 2-3 名,省名中医达到 8-10 名,市名中医达到 15 名以上

2.人才结构优化:硕士研究生达到 80 人,高级职称达到 150 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

3.传承体系完善:建立名医工作室 10 个,培养学术继承人 50 名,中医药传承有序开展

(四)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1.科研项目突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 2-3 项、省级项目 10 项以上,科研经费达到 500 万元 / 年

2.科研成果丰硕:发表 SCI 论文 10 篇以上、核心期刊论文 100 篇以上,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5-8 项

3.制剂研发成效明显:医院制剂达到 25 种,年销售额达到 3000 万元,1-2 个制剂获得省内调剂使用批准

(五)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规模实力增强:床位达到 1200 张,年门急诊量达到 90 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达到 5.5 万人次

2.县域就诊率提高:县域中医就诊率达到 55% 以上,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3.服务满意度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 96% 以上,医院社会美誉度显著提高

(六)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新院区建成投用:建筑面积达到 12.5 万平方米,就医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

2.设备条件现代化:医疗设备总值达到 2.5 亿元,配置国内先进的诊疗和康复设备

3.信息化水平提高:建成智慧中医医院,实现互联网 + 中医服务

(七)中医药影响力扩大

1.区域引领作用凸显:成为县域中医医疗中心,对基层中医药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中医药文化广泛传播:中医药文化宣传深入人心,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显著提高

3.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建成区域一流、省内知名的现代化中医医院,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县级中医院前列

(八)社会效益充分发挥

1.妇幼健康水平提高: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作出重要贡献

2.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西医协调发展

3.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中医力量

七、结语

"十五五" 时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勇担使命、奋发有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中医医院而努力奋斗,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到 2030 年,一所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综合实力较强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将屹立于县城

•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瑰宝将在这里传承创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千千万万患者将在这里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获得健康与幸福

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中医药事业美好未来!

县中医医院

2026 年 1 月

完整规划文本太长,6万多字,仅展示部分内容

1481760427856113

62421760427659702

6900176042769878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服务,康复,建立,达到,开展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