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部分医院陷入生存困难的时候,裁员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关系就变得不重要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得不到领导重用、同事喜欢、患者选择的医生将难以生存。
一、现状
河北
9月中旬,河北某市公示了一份招聘录用名单,令人大吃一惊。表格显示,在几个招聘单位中,坝营中心卫生院招聘的竟然清一色全都是研究生,没有一个本科生,卫生院竟然招的都是研究生,看不到本科生,这简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山东
浙江
去年11 月,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发布的卫健系统招聘公示令人震撼,各社区医院、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录用人选中,仅有一位本科生,其余都是硕士研究生。大连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去了盐官镇卫生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入职黄湾镇卫生院,顶级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也走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经让人"不屑一顾" 的基层医院,如今成了医学研究生争相进入的地方。
二、原因
医学硕士大量进入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引导、就业压力、基层需求升级与、个人择业观念转变、医学人才过剩共同作用的结果。
1.医学人才严重过剩
当前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医学类本科毕业生人数达到73.2万人,比2020年增长了32%。然而,2025年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的岗位总数却仅为41.6万个,供需比例严重失调。
2025年6月,《中华医学教育探索》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国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及就业现况分析:基于2023年全国调查》,看完这篇研究,在校的学生们还没毕业呢,就被浇了一盆冷水,这跟想象中的情况真的不一样。
基于超1.5万名2023年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应届毕业的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就业率偏低,总体就业率仅58.21%,超四成毕业生处于"待业"状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该研究提到,在已就业的医学硕士研究生中,选择在医院就业的占比高达84.92%,在这之中,82%的医学硕士研究生选择综合医院就业且其中超九成更倾向于在三级医院就业,其竞争激烈程度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吉林一位家长在网上吐槽:"孩子医学研究生毕业,面试了几十家医院都石沉大海,在家待了半年,难道这么多年书白读了?" 字字句句,道出了当下医学研究生就业的普遍困境。
上海一位博士对此现象评论:"在学历大通胀下,硕博下沉已成趋势。一边是硕博大扩招,一边是难以承受的就业市场,大型医院招聘早已人满为患。"
2.三甲医院门槛飙升
过去,临床硕士毕业进入三甲医院是顺理成章的事,可现在,市级三甲医院的招聘门槛一涨再涨,博士学历、多篇SCI 论文、博士后经历成了标配,普通硕士连递简历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四川一位家长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其侄子是山西医科大学的临床专硕,回乡后面试多家三甲医院均无果,最终只能选择县医院,才算有了一份稳定工作。
山东某二甲医院领导所言,简历多到看不完,"不是硕博不要来投"。对于许多硕士而言,三甲医院的门槛已难以逾越。
3.社区医院工作轻松
社区医院通常无需值夜班或夜班任务较轻(主要负责急症处理并转诊),节假日正常休息,加班较少。工作内容相对规律,精神压力远小于大医院。
大医院频繁的夜班、"三班倒"、节假日值班是常态。面对危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强度极大,是"996"甚至"007"的重灾区。
4.社区医院医患和谐
社区医院服务人群相对固定,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庭往往是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关系更融洽,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信任感。更像是居民的"健康管家"。
大医院患者流量巨大,医患关系多是短暂、一次性的,沟通时间有限,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
5.社区医院晋升更快
这是国家政策明确倾斜的领域。在基层,晋升中级或高级职称时,对外语成绩、论文(尤其是SCI论文)、科研项目的要求会显著降低或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侧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这意味着,基层医生可以更早地评上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而不需要像大医院里的博士们那样,在激烈的"科研军备竞赛"中苦苦挣扎。
6.医生更加全面发展
l全科医学/家庭医学:这是基层医疗的基石和未来方向。在这里,你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全科医生,管理一个社区居民从出生到衰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这是在大医院高度分科的体系中无法实现的。
l公共卫生服务:在基层,你会深度参与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国家公卫项目。后疫情时代,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为医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职业价值。
7.社区医院编制更多
社区医院(尤其是政策性招聘)提供事业编制的概率远高于已经"卷"到博士的省市级大三甲。编制意味着极高的职业稳定性和完善的福利保障。
8.社区医院收入更高
虽然基层医生的绝对收入上限可能不如三甲,但考虑到工作强度、时间投入和当地生活成本,其时薪和幸福感可能更高。许多地区还为基层人才提供专门的安家费、生活补贴和人才公寓等优惠措施。县区级医院和省市级医院当前运营困难,降薪裁员甚至欠薪,而社区医院有财政补助、兜底,尤其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的基层医务人员年收入普遍在十万以上,甚至多达二十多万。而大部分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也就十万左右。
2025年6月,《中华医学教育探索》发表了一篇题目为《中国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去向及就业现况分析:基于2023年全国调查》发现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起薪主要集中在较低区间,3000 元/月及以下的占比为15.23%,30.99%集中在3001~5000元/月,这也是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护理等专业就业时的主要集中薪资范围。有高薪潜力的是药学专业,起薪主要集中在7001~10000元/月。在众多医学硕士毕业生中,仅有10.30%的人起薪能突破万元/月。
l上海某乡镇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内一个经济实力相对偏弱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拥有事业编制入职才一年多的大专文凭职工。目前还处于初级职称阶段,日常主要负责公共卫生服务与门诊辅助诊疗工作。现在我每月到手工资大概在7000 元左右,这个数额不是固定的,会跟着中心当月的疫苗接种量、慢性病随访完成率等效益指标变动。除了到手工资,每月还有 1500 元左右的双边公积金,单位和个人各承担一半,虽说不能直接用来日常开销,但对于未来在本地买房或还房贷,也能起到不小的支撑作用。若按年收入计算,每年到手收入大约 8 万多,再加上全年 1.8 万元的公积金,总收入差不多能到 10 万元。
l杭州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身份:事业编制,主治医师(中级职称)
收入情况:
月基本工资:约7000元
绩效奖金:约4000-6000元(与门诊量、家医签约数量、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挂钩)
公积金:单位和个人共缴纳约3000元/月(这是一项重要的隐性福利)
年终奖:约2-3万元
年总收入:约18-22万元(含所有货币性收入及公积金)
l中西部某经济欠发达县的乡镇卫生院
身份:事业编制,初级职称
收入情况:
月基本工资:约3000元(根据职称和工龄确定)
绩效奖金:
约500-1000元(根据卫生院当月业务收入和考核结果浮动,有时不稳定)
各类补贴: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合计约500元
年总收入:约5-7万元(含年终奖等)
9.社区医院更加稳定
在基层,职业路径相对清晰稳定。而在大医院,青年医生常常面临"非升即走"的科研压力和高强度临床工作的双重夹击,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强。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导致大量高学历人才涌入社区医院。南京一名社区医院的门诊医生说:"今年有多少上海交大、南大、协和的硕士想进我们社区医院吗?一个内科门诊医生岗位,其中有8个985硕士想要进!我们医院还只是普通社区医院。
三、建议
二三级医院的医生请放下你高傲的姿态,不要以为自己还是稀缺人才很吃香,没准你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都进不去。你是时候做出改变了:不断提高你的技术、打造你的品牌、增加你的粉丝、做好患者服务尤其是离院患者的服务。当大部分医院陷入生存困难的时候,裁员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关系就变得不重要了,创造价值的能力变得更为重要,得不到领导重用、同事喜欢、患者选择的医生将难以生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