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微导管反转导丝技术,破解患者心脏冠脉“刁钻”病变

2025
10/14

+
分享
评论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A-
A+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病区副主任刘洪智等专家采用双腔微导管反转导丝技术,成功为安阳内黄的58岁申先生解除危机。

"本想着看完病就回老家,没想到医生说'心脏冠脉狭窄严重,你不能走了'!"回忆起就诊经历,来自安阳内黄的58岁申先生仍心有余悸。

近日,他因突发胸闷、气短前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却被查出冠脉存在"刁钻"病变,好在心力衰竭病区副主任刘洪智等专家采用双腔微导管反转导丝技术,成功为他解除危机。

申先生的心脏危机,源于近20天反复出现的异常症状:只要活动稍久,就会胸闷、气短,必须停下休息才能缓解。起初他以为是劳累所致,未放在心上,直到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影响日常行走,才在家人劝说下前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就诊。

接诊的刘洪智副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其病情可能与冠脉病变相关,随即安排进一步检查。

冠脉造影结果印证了刘洪智的判断--申先生患上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冠脉病变情况远比预期复杂:右冠状动脉中段存在50%狭窄,而左冠状动脉的左前降支近端分叉部位狭窄程度高达95%。

更棘手的是,左前降支分出的一支较大对角支,不仅角度"刁钻"呈反折弯形态,开口处还存在90%的重度狭窄。"这种分叉病变本身就属于高难度冠脉介入病例,加上对角支反折弯、开口狭窄的双重问题,导丝很难精准进入病变血管,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穿孔、夹层,甚至引发急性心梗。"刘洪智解释道,这也是他当即阻止申先生"看完病就走"的关键原因--病情已到需紧急干预的程度。

针对申先生的"刁钻"病变,刘洪智团队经过缜密讨论,决定采用"双腔微导管辅助下的反转导丝技术"。手术中,团队先通过指引导管送入指引导丝至左前降支主血管远端,因主血管严重狭窄,预扩球囊扩张后,借助微导管的支撑与导向作用,将预先塑成鹅颈样形状的导丝轻柔送至左前降支分叉处远端。

48231760411450715

面对反折弯的对角支,专家巧妙对导丝进行"回撤、反转、旋转、前送"等精细操控,成功将导丝送入对角支病变远端部位;随后通过切割球囊对病变血管进行预处理,扩张狭窄处;血管内超声检查确认对角支开口面积足够大、无明显夹层后,团队决定行"主支支架,分支药物球囊扩张技术",于对角支开口部位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左前降支主血管精准植入支架,彻底打通左前降支与对角支的狭窄血管,恢复心肌正常供血。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术后复查显示,申先生冠脉血流通畅,心肌供血恢复正常,急性心梗风险大幅降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原本胸闷、气短到无法正常活动的申先生,术后当天症状就明显缓解,第二天已能自如下床行走。"太感谢刘主任团队了!来的时候心脏特别不舒服,连起身都费劲,现在一点症状都没有了,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申先生难掩激动之情。

51491760411451345

此次双腔微导管反转导丝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申先生化解了心脏危机,更展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复杂冠脉病变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刘洪智提醒,活动后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可能是冠脉疾病的信号,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因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病变,先生,症状,狭窄,导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