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常在毫厘之间。
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时间与生命的赛跑,常在毫厘之间。这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以柳叶刀为矛,在纤细的脑血管中实施"微雕",为患者重启生命通道;他以精准判断为盾,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筑起"生命防线";他以仁爱之心为灯,驱散患者与家属心头的阴霾,用一个个重生奇迹诠释医者温度。他,就是十堰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I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光辉。
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至今,陈光辉将二十余载光阴奉献给了神经内科事业。在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病、癫痫等疾病的诊疗领域,他积累了深厚的临床功底,尤其在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技术上形成了独特优势。作为神经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他主持发表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始终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用创新成果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
与死神赛跑的"生命卫士"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神经内科有着特殊的分量。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致死率高,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不可逆的脑损伤。
今年8月的一个傍晚,53岁的杨阿姨在家中突发脑梗,意识模糊。陈光辉迅速判断病情,立即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在排除脑出血后,团队实施"双预案"救治:一边准备静脉溶栓,一边推进介入取栓。造影结果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陈光辉团队立即施行颅内取栓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取栓支架精准送达闭塞部位,采用"抽吸+牵拉"技术,完整取出血栓。从穿刺成功到血管再通,全程仅用30分钟。
术后第二天,杨阿姨能够清晰说话,她的丈夫激动地说:"真的像做梦一样,没想到恢复得这么快!"这样的场景,在神经内科病房里时常上演。
高龄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在陈光辉救治的患者中,不乏高龄、高危的复杂病例。今年5月,76岁的陈老先生因突发偏瘫、言语不清被送至医院。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完全闭塞,且因年龄大、血管条件差,手术难度极大。
"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陈光辉的话给家属带来了信心。他与介入团队成员反复研讨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实施血栓抽吸+左侧颈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手术从傍晚持续到凌晨一点,当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时,手术室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第二天查房时,陈老先生已经能够清晰地与人交流,右侧肢体肌力也明显恢复。经过十余天的治疗,老人生活已能基本自理。
"身边不少人因脑梗致残致死,幸好有陈主任团队,才救回了父亲的命。"陈女士的这番话,道出了无数患者家属的心声。在陈光辉的行医生涯中,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2023年11月,患有多种基础病的李奶奶通过取栓治疗重获健康;2022年3月,90岁高龄的胡爷爷成功接受动脉溶栓及支架置入手术......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是团队协作与精湛医术的完美体现。
罕见病症的"破解专家"
除了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陈光辉在罕见病诊疗方面同样展现出卓越的能力。2024年3月,23岁的小王在感冒后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面对这一罕见病例,陈光辉详细问诊查体后,敏锐地判断这可能是例吉兰-巴雷综合征。
"这种疾病就像一场'神经风暴',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周围神经。"陈光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属解释病情。确诊后,面对患者和家属的恐慌,他一方面耐心沟通,一方面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近一个月的治疗中,陈光辉团队给予精准的呼吸机支持,并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从撤下呼吸机到恢复行走,小王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医护团队的心血。"是陈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康复后的小王激动地说。
以团队力量护佑百姓健康
"锦旗不仅代表患者的感激,更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及肯定。"每次收到患者送来的锦旗,陈光辉总会这样告诫团队成员。作为科室带头人,陈光辉不仅自己深耕技术,还注重团队能力提升。他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科室熟练开展取栓、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等前沿技术,形成了"快速响应、精准诊断、高效救治"的卒中救治模式。在他的引领下,十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卒中绿色通道高效运转,无数像杨阿姨、陈老先生这样的患者,在这里获得了及时救治,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岁月如梭,青丝渐染白发,但陈光辉对医学的热情始终未减。每天,他依然坚持学习医学专业英语、学科最新医学进展,探索更优治疗方案;每次手术,他依然会像第一次拿起手术刀时那样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夜幕降临,神经内科病区的灯光依然明亮。这里,时刻准备着为下一个生命护航;这里,陈光辉和他的团队将继续用仁心仁术,书写更多生命的奇迹。(记者 周珍 通讯员 马婷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