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提到疼痛,很多人都觉得是种症状,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类疾病。它不仅是“报警信号”,更是困扰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提到疼痛,很多人都觉得是种症状,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类疾病。它不仅是"报警信号",更是困扰全球约20%人口的健康难题。
一、慢性疼痛,不只是"痛"那么简单
慢性疼痛是种持续的、反复的折磨,常见类型包括:
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肌肉骨骼痛:如慢性腰背痛、颈椎病、骨关节炎。
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
长期疼痛带来的远非不适,它还会导致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工作能力丧失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拉低生活质量。
二、防大于治:如何远离慢性疼痛?
保持正确姿势:避免久坐久站,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和办公设备。
规律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快走等,能增强肌肉力量,稳定关节。
控制健康体重:减轻体重能显著降低膝关节、腰椎的负荷。
学会压力管理:通过冥想、深呼吸、兴趣爱好等方式放松身心。
注意均衡营养:采用抗炎饮食,多摄入果蔬、全谷物,减少过度加工食品。
三、怀疑慢性疼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千万不要"硬扛",应尽快前往疼痛科、骨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组合拳"来明确诊断:
详细问诊
疼痛史:疼痛的具体位置、性质(针刺、火烧、酸胀?)、程度。
时间规律:是持续痛还是阵发性痛?何时加重或缓解?
既往病史:是否有外伤、手术史或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疼痛区域,评估您的姿势、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等,寻找压痛点和神经功能异常的迹象。
辅助检查(根据初步判断选择)
影像学检查
X光:常用于查看骨骼结构,如骨折、关节炎、脊柱形态。
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细节和复杂结构。
磁共振:对观察椎间盘、神经、软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结构有无病变(如椎间盘突出、神经受压)具有绝对优势。
神经电生理检查:
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用于判断神经本身是否受损,是诊断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重要工具。
实验室检查:
通过抽血化验,排除或确认与疼痛相关的炎症、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或代谢性问题(如痛风)。
总结来说,慢性疼痛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事。它是一种需要科学认识和规范治疗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及时就医和精准检查,绝大多数慢性疼痛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让您重获无痛、高质量的生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