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起来!
这是写给对中国民营医疗有思辨的人看的,也是写给对医疗健康产业有梦想的人看的。如果你愿意花几分钟时间,请往下读。
01高端医疗与专科化服务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民营医院高端医疗服务(VIP体检、国际医疗等)营收占比已突破28%,预计到2030年该领域复合增长率将达15%。上海等地的外资医院通过提供多语种服务、海外先进设备的引进(如质子治疗、辅助生殖技术)实现单客户年均消费超5万元。
同时也提供一些新的创新方向。比方说借鉴美国德州医疗中心模式,开发非诊疗收入(如健康管理会员制、国际患者接待),但需避免过度依赖非医疗的低附加值项目。同样是德州医疗中心,2023年总盈利1.27亿美元,其中停车费收入竟然达到8700万美元。难怪顶级的医生也被行政人员吐槽"我们在停车上赚的钱,比你的诊金多"。
对于眼科、口腔、辅助生殖、健康管理等专科连锁机构已形成规模效应,爱尔眼科2025年毛利率达48%,通策医疗在长三角区域市占率超35%。公开数据显示,专科医院盈利能力比综合医院高20个百分点。
下一步的专科发展方向,可能会聚焦于精神心理科、肿瘤精准治疗等等,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缺口较大,精神心理科医生全国缺口近10万,一方面是因为AI的快速发展带来辅助诊断的渗透率明显升高,明显能提升精准度和质量效率。
02长寿时代催生万亿蓝海
康复医疗成为刚性需求。
202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3.2亿,术后康复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民营康复机构通过"公立医院转诊+社区养老联动"模式,需求明显升高,单床位年收入明显超过公立医院,可达到公立医院的两倍。
医养结合政策提供新机遇。
国家2025年医养结合专项补贴增至30亿元,民营机构通过"护理床位改造+长护险定点"组合模式,利润率提升至22%。成都某连锁机构将30%床位转型为认知症照护单元,客单价提升了40%。
03数字化与互联网医疗
2024年互联网医院国内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民营机构线上复诊处方量同比增长300%。杭州某妇产医院就通过"私域流量+AI健康管理"实现线上营收占比35%。
但是参考美国诊所远程医疗,其收入占比达到惊人的21%,国内远程会诊渗透率仍有3倍提升空间。民营医院通过电子病历大数据分析,将慢性病管理有效率提升至68%(公立医院52%)。深圳某机构利用基因检测+AI预测模型,使肿瘤早期筛查收入增长90%。同样的道理,数据驱动带来了精准医疗进一步提升。
04多元化经营破局
作为民营医院,虽然仍应以医疗为核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要进行多元化经营,才能凸显盈利的新模式。当然,类似德州医疗中心那种停车费占比超过医疗收入占比的极端模式,并非参考样本。
首先应聚焦在民营医院除人力之外另外一块大成本上,那就是药品与耗材。采用集中采购可使民营医院供应链成本降低18%,上海部分机构通过药房托管实现乐15%-20%的分成收益。而医疗器械租赁业务,甚至科室共建模式的发展,可使得这部分的成本可控。而医疗器械租赁业务增速目前达到25%,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某骨科连锁医院设备租赁收入占比就超过了12%。
其次,高端定制化健康管理项目也是创新盈利点。通过全流程持续性的客户服务,增加了客户粘度,体检套餐(客单价8000元以上)复购率超45%,抗衰老项目毛利率达65%。杭州某医院推出的"基因检测+营养干预"年度会员服务,年费2.88万元/人,续费率可达81%。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有技巧,如何让高净值人员信任并愿意为之买单,是一门值得下一次专门阐述的学问。
05政策驱动区域下沉及开放,释放市场价值
2024年县域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达到23%。通过"旗舰医院+卫星诊所"模式,河南某眼科连锁在县级市场净利率达19%。DRG/DIP支付改革下,基层手术量占比提升至42%。
跨境医疗试验区也迎来机遇。海南医疗先行区2024年特许医疗收入增长58%,民营机构通过"海外技术引进+商业保险支付"模式扩大释放效益,单例CAR-T治疗收费达120万元。加之海南全岛封岛在即,医疗先行区作为对接海外医疗的首选,无论是在价格、服务、环境还是技术方面,价值凸显。
06建议模式参考
还是拿美国德州医疗中心举例。虽说其2023年停车费收入占比68%,显示非医利润高于医疗本身利润,但实际上德州医疗中心总共拥有60多家进驻的合作医疗机构,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中心,其中某癌症中心2023年收入就在50亿美元左右。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出了非医疗场景的变现能力。
或许国内民营医院可探索:医疗商业综合体(药店、康养用品零售)、医疗技术培训中心(面向基层医生收费)、跨境医疗旅行接待(结合地方政府文旅资源)等非医附加值项目。
07风险提示
1、医保控费压力:2025年DRG付费全面推行,过度依赖医保的机构利润空间将持续压缩12-15%,甚至有些民营医院可能等不到盈利。
2、合规成本上升:飞检追回资金中民营医院占比38%,一小部分民营医院正在合规的边缘走钢丝,同时也需强化"三流合一"财务体系。当然,这不是民营医院独有的问题,公立医院同样存在合规风险。
3、投资与预期风险:在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下,大批企业盲目投资医疗,任性建设,只注意前期投入、不调研核算后期运营成本,在正式开始运营后不断进行成本压缩(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结果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投入大回报低,草草收场。这一点在大型国企及房地产行业尤普遍。而大型公立医院也在不断加码投资建设,分院遍地开花,形成非对等供需关系,也导致部分区域医疗竞争态势日趋紧张。
(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国家卫健委公开报告及行业研究机构统计,部分案例网络相关公开报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