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医保基金监管行动,正在重塑医疗行业的生态格局。
9月2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通知》,决定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医保基金监管行动,正在重塑医疗行业的生态格局。
本次"百日行动"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倒卖医保回流药、违规超量开药和生育津贴骗保问题。这些领域正是部分医疗机构违规操作的"重灾区"。
"百日行动"中还强调部门联动机制,意味着医保、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将形成监管合力。这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让任何违规行为都无所遁形。
随着医保监管力度持续加码,近年来全国已累计追回医保基金达275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医保基金监管"动真格 "的决心。民营医院需要清醒认识到,医保基金监管不是一阵风,而是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
当前民营医院不仅面临医保监管的"高压线"日益收紧;还面临DRG/DIP医保支付改革不断深入。对民营医院来说,合规性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第一道门槛。以往依靠不规范操作获取利润的模式将难以为继,从以前"没医保活不了"变成"靠医保活不久",医院管理必须从"应对检查"转向"日常合规"。
面对生存夹缝,民营医院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
成本精细化管控成为民营医院的必修课。包括药品耗材采购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能耗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精益管理,挤出运营中的水分,提高成本效益比。
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体系是关键。民营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医保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建立从处方开具到费用结算的全流程监控机制。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对医疗行为的实时监督和风险预警。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将成为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打造优势专科,提供公立医院难以匹敌的个性化服务,这些都是民营医院可以发力的方向。
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也是可行之路。在基本医疗服务之外,可以发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非医保依赖型业务,降低对医保基金的过度依赖。
通过优化就诊环境、缩短等候时间、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等方式,增强患者粘性,构建品牌忠诚度。
医保基金"百日行动"看似是一场监管风暴,实则是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契机。对民营医院而言,短期阵痛将换来长期的健康发展环境。
那些能够快速适应新规、主动转型的民营医院,将在这场洗牌中脱颖而出。监管的公平性,实际上为合规经营的民营医院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未来医疗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谁会钻空子",而是"谁更专业、谁更规范、谁服务更好"。
这正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