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149个细分场景,医院里的AI都在悄悄做什么?

2025
09/26

+
分享
评论
大健康派
A-
A+

大健康派基于最新医疗科技产业跟踪数据,深度剖析了当前医疗大模型在医院场景的分布格局,梳理其重塑医疗服务的核心路径。

截至2025年9月,医疗大模型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至医疗服务的各个层面。走出实验室概念验证阶段,逐步成为推动智慧医院建设、优化诊疗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驱动力。

公立医疗机构已成为医疗大模型落地的主战场,其应用场景呈现高度专业化、全流程覆盖的特征。大健康派基于最新医疗科技产业跟踪数据,深度剖析了当前医疗大模型在医院场景的分布格局,梳理其重塑医疗服务的核心路径。

一、核心场景分布:五大赛道驱动智慧医疗升级

梳理发现,当前医疗大模型在医院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辅助诊断、患者服务、专科专病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科研五大核心场景。其中,每个核心场景又囊括了多个细分场景。

1、辅助诊断:精准医疗的“智能显微镜”

辅助诊断是医疗大模型技术渗透最深、应用最成熟的领域,占据整体应用场景的40%以上。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深度学习能力,突破人类医生在经验和效率上的局限,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罕见疾病以及早期病变识别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典型应用与价值

  • 罕见病与疑难杂症诊疗:北京协和医院的“协和·太初”罕见病大模型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哪吒·灵童”儿童罕见病模型,通过整合多模态数据,显著提升了罕见病的诊断效率与覆盖面,有效缓解了因专家资源稀缺导致的诊断延迟问题。

  • 肿瘤早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青医·爱问”胰腺癌早筛模型和浙江省肿瘤医院的DAMO GRAPE胃癌筛查模型,证明了大模型在消化道肿瘤等高危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其高敏感性有助于将干预窗口前移。

  • 病理与影像解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瑞智病理大模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龙影”医学影像分析模型,将放射科和病理科医生从大量重复性阅片工作中解放出来,自动识别和标注病变区域,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2. 患者服务:全周期健康管理的“数字伴侣”

患者服务是医疗大模型覆盖范围最广的赛道,其应用贯穿诊前、诊中、诊后的每一个环节,核心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就医体验、提升健康管理的可及性与效率。

典型应用与价值

  • 诊前智能导诊与预问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智能医生助理”和山东曹县人民医院的“众阳GPT”,通过模拟医生问诊流程,精准地将患者分流至相应科室,并提前采集病史信息,5秒内即可生成结构化电子病历,极大压缩了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和医生的信息采集时间。

  • 诊中报告解读与咨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市一小西”AI心理咨询模型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AI智能总检大模型”,能够全模态解读复杂的检查报告,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将单份体检报告的生成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 诊后慢病管理与随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齐鲁·星火”模型与南方医院的“智肾”慢性肾病模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指导、用药提醒和随访计划,构建了从筛查、诊断到干预、随访的闭环管理生态,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 专科专病管理:垂直领域的“超级专家”

专科专病管理赛道专注于特定疾病领域或临床科室,通过深度整合专科知识图谱、临床指南和真实世界数据,打造精细化、个体化的“超级专家”系统。

典型应用与价值

  • 心血管领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观心”大模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心血管专病诊断模型,覆盖了从基层筛查到复杂疾病诊断的全链路,其超声诊断合理率高达85%-90%,有效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质量。

  • 肿瘤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同济·木兰”女性肿瘤模型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的“孟超大模型”,实现了对肿瘤患者从筛查、治疗到康复随访的全周期管理。

  • 新兴领域探索:天坛医院的“天枢”神经系统模型、北京安定医院的国内首款精神心理垂直模型PsychGPT、浙大妇院的“善育”与“豆蔻”妇科模型,以及北京儿童医院的“福棠·百川”儿科模型,均展示了大模型在不同专科领域的深度赋能潜力。特别是中医智能化领域,广东省中医院的“Hengqin-R1”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广医·岐智”等模型,正在探索融合四诊信息与现代AI技术,推动传统医学的现代化。

4. 医院管理:智慧运营的“效率引擎”

医院管理赛道聚焦于医院内部运营流程的优化,利用大模型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典型应用与价值

  • 病历质控与生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Copilot和北京友谊医院的门诊病历生成系统,通过实时监控病历书写质量、自动从医患对话录音中提取信息生成结构化病历,显著提升了病历质量和医生工作效率。

  • 手术与麻醉管理:上海市肺科医院的肺部智能手术规划系统将三维重建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南方智麻”围术期管理模型,通过融合百万级手术病历构建麻醉知识图谱,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 智能决策支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齐鲁·心擎”急性胸痛模型构建了智能急救体系,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DeepSeek应用则整合了七大模块,形成了“AI医院新生态”,展示了AI在提升医院应急响应和综合管理能力方面的潜力。

5. 医学教育与科研:知识传承的“智能导师”

医学教育与科研赛道有着巨大的潜力,利用大模型有助于加速医学知识的传播、迭代与创新,赋能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科学研究。

典型应用与价值

  • 临床教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界智圣”教学大模型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华西口腔智联大模型”,能够模拟各种临床病例,为医学生提供标准化的虚拟实训环境,创新了教学模式。

  • 科研支持: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DeepSeek智能体能够高效处理海量文献、挖掘科研数据、辅助进行病例推理,极大地加速了临床研究的进程。

二、趋势洞察与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医疗大模型的发展将朝着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更融合的方向演进,纵观医疗大模型的发展路径,呈现出几个核心趋势:

一是从单点突破到全流程整合。模型应用正向“筛-诊-治-管-教”全链条延伸。例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部署光语医疗(全流程)、观心(心血管)、镜观(消化内镜)等协同模型;华西医院“华西黉医”覆盖疾病筛查、患者服务、影像质控等720亿参数级多场景。

二是通用底座+垂类精调。许多医院倾向基于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文心、讯飞星火)进行医疗领域微调。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证智云平台”集成DeepSeek-R1(671B参数)支持方证分析;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等通过部署DeepSeek来实现病历质控、影像分析等本地化应用。

三是多模态融合深化。在未来,融合文本、影像、病理、基因等多源信息的模型将成为主流,为医生提供全景式的患者视图,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决策。例如天坛医院发布的“天枢”模型,就是整合了影像与临床数据。

四是中医的智能化发展。例如广东省中医院推出的“Hengqin-R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广医·岐智”等模型,融合了四诊采集、电子病历与决策支持,推动传统医学走向现代化。

医疗大模型在医院场景的落地,已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化应用深水区。其场景分布勾勒出了一条以精准诊断为核心、患者服务为纽带、专科管理为纵深、智慧运营为支撑、科教创新为未来的发展路径。头部医院的探索不仅提升了自身诊疗水平,更通过技术辐射与经验共享,推动区域医疗能力均衡化发展——如华西医院模型支持基层罕见病诊疗,曹县人民医院AI应用弥合城乡差距。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政策法规的完善及医工协同深化,医疗大模型将加速从“辅助工具”向“智慧伙伴”演进。坚持“以患者价值为中心”,在安全、有效、公平的框架下推动人机深度融合,才能有效释放AI潜能,构建更高效、更普惠、更具温度的未来医疗生态。这场由大模型驱动的医疗变革,正悄然重塑健康中国的数字底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模型,管理,医疗,应用,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