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后的持续胸痛,其实暗藏健康信号?
秋 日 回 声
万物染金晖·丰盈皆成诗
Everything is dyed with golden light, and abundance becomes poetry
我在医院里做了半辈子的麻醉,见惯了生死,手术室的灯,开了又关,见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但这次照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丝害怕。
患者 档案
郦女士
女
年龄:61岁
病症:乳腺癌
确诊时间:2010年2月
目前状况:整体状态较好,检查基本正常。
01/诊断像一记闷棍
2010年,正月初七,年节的喜庆还没散尽,但大部分打工人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郦女士,医院里的麻醉护士,经常在手术室加班的她,今天却以病人的身份,拿到了自己的诊断单。相识的医生嘴里吐出的三个字"乳腺癌",像一挂鞭炮,在她耳边点燃,炸得她有些恍惚。
现场没有镜子,但郦女士觉得自己的脸色可能比诊断单还白。天天在医院东奔西走,空气中消毒水的味道应该早已习惯,但此刻却显得格外的刺鼻,呛得她想流泪。
"虽然是学医的,但也不能接受啊……感觉自己好像不能面对现实,也不敢面对现实,我怎么能是乳腺癌呢?"郦女士混乱的思绪飞向了从前。无数片段在她脑中闪过。现在回忆起来,癌症来得似乎毫无征兆,仅有半年前的一次意外跌倒后,那持续不断的胸痛让她还有点印象。
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到了中晚期,郦女士在医院工作多年,她清楚地知道这条抗癌之路注定艰难。全切手术和多个疗程的化疗,是命运给她开出的一张强制执行单。
02/化疗的苦,比死还难受
面对手术,郦女士表现得非常镇定。"能保命就行,健康最重要",她没有犹豫,身体的完整再美,也比不上活着珍贵。这最朴素也是最强大的信念,支撑着她,熬过了前期的治疗。手术室她熟得很,可站在无影灯下十几年,和躺在无影灯下面,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前者兢兢业业,不敢疏忽;后者则在一闭一睁间,便已结束。
手术非常顺利,郦女士却丝毫不敢放松,因为更为艰难的化疗,来了!
"化疗是最伤人的。"郦女士这样形容的时候,言语间仍带着一丝心有余悸的震颤。当化疗药物被推进身体,不适的反应很快显现。半小时后,胃里像被塞进了洗衣机甩干桶,干干巴巴挤成一团,吃下去的东西吐得干干净净。到最后,只剩苦涩的胆汁在胃里翻搅,可干呕的劲儿怎么都停不下来。
那几天恍若噩梦的日子里,郦女士虚弱到像被抽掉了脊梁,站都站不起来。最低的时候,白细胞计数仅剩600多,免疫系统全面崩溃,要连打三针升白针,不然寻常的病菌,都可能带走她的生命。
打了升白针后,剧烈的疼痛骤然扑来,像有无数细小的钢针,正顺着骨头缝往里钻,膝盖里像塞了碎玻璃。肿胀、发热、疼痛,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好似被人紧紧攥着,狠狠拧过。放弃的念头不止一次地在脑海里闪过,那根名为"坚持"的弦,绷到了极限。
她知道一定会有好起来的那天,但在那天之前的每一天都如此难熬。如果生命的延续注定如此痛苦,那不如归去......
"不!不要放弃!"在意志力快要沉下去的瞬间,主治医生的话突然撞进耳朵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你病得那么重,但是每一步治疗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都是有效果的,你咬咬牙,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挺过去。"
这话像一双有力的手,一下把快要滑向绝望边缘的郦女士拉了回来。都到这一步了,那就挺吧,闭着眼睛挺下去!
03/黑隧道里的点点微光
化疗的痛苦,让郦女士感觉自己的生命进入了一条漫长且黑暗的隧道。
支撑郦女士在抗癌的黑暗里一步步往前走的,是她强大的内心,和那份旁人拿不走的、强大的内心调适能力。"首先得靠自己,得把心态调整好。疾病来了,不面对现实是不行的。" 郦女士总这么说。她深知,病人本就是这场与病魔抗争的战争里的主将,只有自己先竖起旗帜,家人这样的援军才能找到方向,否则所有帮助都将失去落点。
"你肯面对现实,把心态调好了,身边的家人朋友才能帮上你;要是自己心态先垮了,旁人再怎么帮也没用。"
家人,尤其是她的丈夫,则是她这段征程里不可或缺的 "护卫"。化疗期间,丈夫毅然停掉了手头的工作,全天候陪伴在她左右。在他的人生排序里,没有什么比妻子的生命更重要。
每当她吐得昏天暗地,浑身无力地瘫在病床上时,丈夫总变着法子给她补营养:哪种对恢复好就买哪种,昂贵的营养补品也是一直不断。"也不问别的,只要是对我好、能帮上忙的,他都想方设法弄来。"
朋友的鼓励也同样温暖,像黑夜里零星却坚定的灯火。朋友们来看她,总会刻意避开沉重的话题,用开朗甚至调侃的话语安慰她:"人的一辈子哪里有这么多一帆风顺?总有坎儿......碰到一个坏瓜,你接住了,把它扔出去就行了。"这些看似朴素甚至有些粗糙的话语,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给了她莫大的心理慰藉和一种"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奇特勇气。
坚韧的性格和身边人的陪伴,让郦女士挺过了艰难且痛苦的化疗,肿瘤完全缓解,病魔被击退。一家人总算能好好团圆,过段安稳幸福的日子。这样的结局,是每个癌症患者都盼着的圆满。
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童话,病魔的阴影,没等她好好喘口气,就又悄悄追了上来。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04/复发的绝望与新的希望
2019 年底,一场持续10天的不明高烧退去后,郦女士的脖子突然传来针刺般的诡异疼痛,没几天又变成了说不清病灶的牙疼,疼得她夜里总醒。她像一只警惕的羚羊,明明嗅到了风中的危险气息,却怎么也找不到危险的源头,只能攥着不安一天天熬。
她跑遍了牙科诊所,医生按炎症治了好几个月,可脖子上的淋巴结还是顽固地肿着,一点没消。直到2022年初,一张检查报告彻底击碎了她所有的侥幸--癌症复发了。她立刻转到江苏省肿瘤医院,又一场更复杂、更难熬的治疗,就此拉开了序幕。新的化疗方案,带着新的希望,却也裹着新的折磨。
当新的化疗药物顺着输液管滴进身体,癌细胞确实被压制住了,可剧烈的痛苦也跟着缠了上来。说不准是哪儿疼,只感觉无数根细针在肉里钻来钻去,让她浑身不自在,连坐都坐不住。"实在是难受。" 她声音轻轻的,带着藏不住的疲惫。
极致的不适缠得久了,她也冒出过消极的念头,嘴上说着 "能活就活,不能活就算了",可眼底深处,始终藏着一股没说出口的不甘。那种刚从一个深渊扒着边爬出来,转身就看见另一个深渊在眼前张开的疲惫,像潮水一样漫上来,几乎要把她整个人都裹住,连挣扎的力气都快没了。
就在郦女士想要放弃时,她的主治医生却始终没有停下为她寻找生机的脚步,当他仔细翻看郦女士的一份检测报告时,忽然停住了手--有一项基因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就意味着郦女士能用上针对性的ADC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还更小。
一条明晃晃的生路就这么摆在眼前,郦女士没有半分犹豫。在医生的建议下换了国产的ADC药物。用上药后,病情真的被稳住了--才两个疗程,转移的淋巴结就奇迹般地消失了。看着复查报告上的 "未见异常",郦女士攥着纸的手微微发颤,眼眶里终于泛起了久违的、带着希望的湿意。
寄语·郦女士
2025/9/26
"遇到这种病,首先就是要自己战胜自己,调好自己的心态,别勉强自己,也别让其他人的目光影响了你的心态。"
05/学会感恩,学会坚强
如今,郦女士已与癌症抗争超过13年。虽然她仍需每月接受一次ADC药物的维持治疗,但ADC药物因为能精准地锁定肿瘤上的靶点基因,到肿瘤细胞内部再杀伤药物。副作用相比以前的化疗药物来说,已经轻了很多。历经多年治疗与调整,她已学会与癌症从容共处。
回顾这十几年的抗癌长征,她最想告诉病友的是:"要放宽心,这个病已经来了,对吧?来了以后那就要认它,不要抱怨。
她还将自己的心得总结为三个关键词:感恩、坚强、坚持。
感恩医生殚精竭虑研发新药,感恩家人朋友无微不至的帮助,也由衷感谢"维爱同行"-患者关爱项目为她提供帮助,以及患教专员李红的专业陪伴与耐心指导。最后,也感谢那个始终不曾放弃的自己。她一直对自己说: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副作用和生理痛苦;要坚持锻炼,保持信念,最关键的是"不要把自己当病人,一定要走出去,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这只是我的一个分享。"郦女士平静地说道。她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一个关于疾病与治疗的简单叙事,更像是一个关于个体如何在命运突如其来的冲击下,调整心态、汲取力量、借助爱与专业的光芒,一步步走向希望的故事。
注明:本文配图均由AI生成,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