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改革又有新动向!民营医院该如何接招?

2025
09/18

+
分享
评论
欣福源
A-
A+

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日前,国家医保局印发的《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在此前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试点基础上的一次重要升级和规范,标志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迈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对民营医院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项政策的调整,更是一次运营模式和服务理念的升级。《办法》明确医保支付不再按项目付费,而是转向按病种"打包付费",医院需在既定标准内合理、高效地完成诊疗服务。这一变化,既对医疗机构提出新要求,也为其实现服务优化与管理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民营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办法》构建了"国家+地方"双层分组体系,并基于医疗服务成本、临床价值和医保基金可持续性等多维度建立科学付费机制。在这一背景下,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医院运营的核心能力。

政策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保结算清单质量控制体系。这意味着每一份病历、每一项诊疗操作的数据准确性,都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合理评价与资源分配。

对民营医院来说,加快推进基于DRG/DIP的运营管理体系建设已是当务之急,亟需实现从传统经验管理向数字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具体包括:

·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系统:确保主要诊断与手术操作等关键编码准确反映诊疗实际,为医保支付提供真实、可靠依据,避免因信息偏差造成资源不合理使用。

· 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能力:能够实时掌握了不同病种(DRG组)的成本结构与服务效益,识别可优化环节,助力临床路径更科学、更经济。

· 临床智能预警与过程管理:在诊疗过程中实时监测关键指标如药耗比例、住院天数等,及时预警异常情况,实现从"事后分析"到"过程优化"的转变。

在DRG/DIP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民营医院应更加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作用,通过数据支撑管理决策,帮助临床医生在规范路径下实施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最终实现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资源合理使用与医保基金可持续的多方共赢。

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意义,不仅在于适应支付政策的变革,更是推动医院走向"价值医疗"的关键路径--以更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优的治疗效果和更满意的服务体验。

面对《办法》带来的深刻变革,民营医院更应主动求变,强化内涵建设,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真正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管理,服务,实现,医疗,医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