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定要抓住要领,灵活运用,而不是僵硬的条条框框。
当前,医疗机构正面临运营成本管控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考验,尤其是医院能耗居高不下、运营压力持续增大。这已成为多数医疗机构管理者关注的核心难题。从日常水电消耗到设备运维能耗、高额支出叠加 DRG/DIP 付费改革、医保支付精细化管理带来的压力,如何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 降本增效」,已经成为行业共同探索的方向。
「建设绿色低碳医院」是重要路径之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为「山一医二附院」)在能耗管控与低碳转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家医院曾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省住建厅等7部门联合授予的「节约之星」称号,以及获国家卫健委2024年北京健康大会「绿色设施及环境」主题优秀案例奖。
近期,山一医二附院后勤党总支书记王玉来做客健康界直播间,从政策应对、技术落地、实战经验等方面入手,为大家拆解医院可复制、可落地的实践方案。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医院应该做好哪些思考?
医院是各国的能耗大户,也是「排碳大户」。据统计,全球医院能耗量在公立机构中都名列前茅,中国医院的建筑能耗是一般公共建筑能耗的1.6-2倍,一些综合医院建筑的能耗值甚至达到重点用能建筑标准的4.6倍。能耗在医院日常运营中占比高,运营压力较大;在碳排放方面,全球医疗部门的平均排碳量为4.4%,高于飞机和轮船的碳排放。
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国内进入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即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阶段。这意味着不仅要节能降耗,更重要的是还要降碳。
王玉来指出,「这让我们对绿色医院建设有了更新的认知,绿色思维为破解医院节能降碳的‘瓶颈’赋能。医院需要加强建筑绿色低碳节能意识,不折不扣执行相关节能《标准》,设计环节严格把关。新建建筑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建设,太阳能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应用,争取绿色金融政策的支持,占得先机。」
整体而言,针对「能耗双控」升级为「碳排放双控」,医院应该如何做?王玉来坦言,医院应更关注「万元收入能耗指标」,降低能耗,同时减少碳排放;要考量设备全生命周期,设备「全生命周期」内年均「碳排放」最低,还要结合政策、形势、医院的规划、计划等,科学、合理确定设备「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为在「全生命周期」内,满足使用需求,一次性投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最低,能源及相关费用最低,「费效比」也不容忽视。
多管齐下
全方位解析绿色医院建设实战经验
据王玉来介绍,多年来,山一医二附院一直高度重视医院节能和绿色医院建设工作,并通过多措施并举、分阶段实施「绿色医院建设」。
首先,需要摸清家底。该院通过政策扶持争取到了节能资金,建设了节能监管平台。这是一个以节能监管平台为中心的能耗监测系统,也是整个医院节能工作基础中的基础。该平台具备实时计量上传、数据分析等功能,授权后职能部门、院领导可查询。如果出现异常数据,可判断为泄露、长明灯、常开空调等情况,后台可以远程干预关闭、温度调节限制,实现节能运行。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针对性进行节能改造。
其次,要做好医院发展定位。科学合理定位是明确医院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学科设置、床位数量、医院规模的前提。医院发展定位、规模通常由所在区域、周边大城市医疗资源分布,城市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相关医疗发展规划、定位及近期、远期规划设计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第三,要做好医院整体规划。准确定位之后,要做好适合医院今后发展的规划设计,包括建筑布局、门诊及病房等其他辅助区域划设,结合当地条件进行能源供应及应用规划,锅炉房、空调机房、配电室等能源中心定位,特别是电缆沟、暖气沟、院区排水及雨水管线等,地下、地上管廊建设。
第四,要做好医院建筑设计,以「设计为龙头」。大楼不能仅追求「高大上」,比拼装饰装修豪华、医疗设备先进,要强调「好用、实用」,而且绿色、低碳、能耗低,实现绿色低碳运行。特别是我国现阶段「双碳」目标下,对于碳排放、能耗要求方面的标准要求要高,起码是绿色三星、超低能耗建筑,自然通风、采光技术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绿色能源的设计,电气设备、暖通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节能控制等。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调适」。如何避免新建建筑交工即改造、重复改造的「尴尬」发生,需要学习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水电空调都是如此,如果思维还停留在以前,若仅进行验收、联合试运行,基本是走过场,却忽略了运行阶段的「调适」环节,这根本达不到设备「调适」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强化管理流程和责任清单以及边界。强化「规矩」意识、尽量「一步也不能少」;可依靠专业第三方的技术支持,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关键时候还要靠自己对专业方案的取舍判断;明确权责边界,不能大楼竣工之日即是改造开始之时。
王玉来还提到,节能减碳绝对不能是一笔「糊涂账」,要采取实现「数字化」等措施。
如何打破合同能源管理
「叫好不叫座」僵局?
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国家相关部门提倡并推出相关政策及试点计划,可通过实现医院用能设备专业运行维保,可方便、快捷实现节能改造,避免相关流程的无意识、不自觉被动拖延、效率低下,同时实现用能单位、专业第三方「双赢」。但是,现状是,合同能源管理「叫好不叫座」,实际推行起来困难重重。遇到这种情况,不能一拖了之,要监管到位,要让各方都能接受。
首先,实施过程中,对于水电气运行管理不能「太放纵」,需要有效把控,确保医院核心功能安全运行;需要创新适合医院运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不能「一托了之」;另外,必须保证院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监管到位,由于第三方人员更换频繁,对院区的老旧管线、设备等需要熟悉,鉴于此,医院保留部分水电气核心一线运行人员。
托管项目可大可小,可以是某个建筑,也可以是某块服务板块,比如把医院某病房楼进行委托进行「合同能源管理」,也可以是某个「空调机房」进行委托管理。其根本目的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后,更专业、服务更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运行更安全、更节能,碳排放更低、更绿色。
王玉来认为,总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一定要抓住要领,灵活运用,而不是僵硬的条条框框。要做好调研,签好合同。信守承诺,树立双赢观念,不要随意变卦。这不仅是专业技术创新,还体现在管理思路的创新,需要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困扰因素,充分理解、弄懂、利用国家正在推行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把医院从程序、资金、技术、风险、管理等多重解放出来。
【绿色约定:绿色医院可持续发展专业促进项目】
✓汇聚绿色医院建设的政策引领及先进经验
✓【聚焦三大领域】绿色设施及环境、绿色医疗、绿色管理
✓全面推动医院「绿色化」发展:建筑节能、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医疗服务等
正在招募“绿色医院”领域有优秀实战经验的讲师,详情请扫码咨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