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来了 | 当我们说“肠子都悔青了”,肠子真会变色吗?

2025
09/12

+
分享
评论
爱D讯希站
A-
A+

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首席专家徐慧婷教授开讲啦!

"我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38481757665286246

生活里,这句用来形容极致懊悔的话,总被当成夸张的玩笑。但你或许不知道,这句看似随口的表达,藏着身体最诚实的信号--当情绪翻涌、生活节奏失衡时,我们的肠子真的会"闹脾气",甚至悄悄拖垮整个肠胃健康,长期忽视更可能埋下消化肿瘤的隐患。

而决定肠胃状态与肿瘤预防的关键,就藏在"压力、运动、睡眠"这些日常小事里,更离不开对消化肿瘤知识的科学认知。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湖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首席专家徐慧婷教授,带大家同步搞懂"日常护肠胃"与"肿瘤早防治"的核心逻辑,从运动、睡眠的细节,到肿瘤的早期信号、治疗康复,一站式覆盖你的健康疑问!

[ 本期嘉宾 ]

徐慧婷 教授

72931757665331197

湖北省肿瘤医院

内科党总支书记

腹部肿瘤一病区主任

肿瘤学博士

[ 图文解读 ]

01 动起来,不仅护肠胃,更能降低肿瘤风险!不同人这样选运动!

14421757665356496

别以为运动只和减肥、练肌肉有关--它既是肠胃的"天然助推器",更是预防消化肿瘤的"隐形防线",好处多到你想不到!

徐慧婷教授

"运动能让大脑分泌'快乐因子'(如内啡肽),心情放松了,免疫功能才能稳定,不仅能减少肠胃不适,还能通过调节身体代谢、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胃癌、肠癌等消化肿瘤的发病风险。"

18021757665376352

运动对肠胃与肿瘤预防的双重益处

更直接的好处藏在日常细节里,久坐后起身走一圈,是不是会感觉肚子不胀了,排气更顺畅?这正是运动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功劳。除此之外,运动的健康价值远不止于此:

护肠胃

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避免因缺血引发的腹胀、腹痛,降低胃肠溃疡风险;调节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不良;预防便秘(长期便秘会导致肠道有害菌堆积,打破菌群平衡,增加患癌风险)。

防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能使肠癌风险降低20%~30%,胃癌风险降低10%~15%。这是因为运动能加速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同时增强免疫力,帮助身体及时清除突变细胞,避免癌细胞增殖。

▊ 不同人群运动指南:选对方式比用力更重要

徐慧婷教授

"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不同,适合的运动也不一样。强度并非越强越好,但在自身能力范围内,适当提升强度,对肠胃保护和肿瘤预防的效果会更明显。"

84321757665394535

年轻人/体力较好者

有氧+无氧结合更高效!比如深蹲、举杠铃等无氧运动能增肌,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激活心肺。尽量选择能让自己"脸红、出汗、心率加快、轻微喘气"的运动,这样既能刺激肠胃蠕动,又能达到预防肿瘤的运动强度。

虚弱老年人/患病人群

别勉强做剧烈运动!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速散步都是好选择,还可以搭配腹部按摩,帮内脏"被动运动"。

49641757665421428

若为胃癌术后患者,术后1到3天就应下床活动,待伤口初步愈合后,一般两周左右开始,可从轻松的散步开始,逐步加强运动强度,通过温和运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02 睡不好,肠胃遭罪还容易"埋隐患"!

68621757665436846

"只要睡够8小时,凌晨睡和晚上睡没区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区,但对肠胃和肿瘤预防来说,同样是误解。

徐慧婷教授

"深睡眠是人体细胞修复的关键时刻,少了它,不仅肠胃会长期紧绷,身体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也会下降,间接增加肿瘤风险。"

93201757665462163

▊ 睡眠差对肠胃与肿瘤预防的双重伤害

睡眠质量差,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会层层递进。

18091757665472540

伤肠胃

干扰内分泌,导致消化酶分泌紊乱,胃肠道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患胃炎、肠炎的风险显著升高;深睡眠不足还会降低免疫力,让胃肠道黏膜更容易受细菌(如幽门螺杆菌)侵袭,诱发慢性炎症(长期慢性炎症是胃癌的重要诱因)。

增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每天少于6小时)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皮质醇(压力激素)水平升高,这种激素会加速细胞突变,同时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无法及时清除癌细胞,增加胃癌、肠癌的发病概率。临床观察发现,长期熬夜的人群,消化肿瘤发病率明显要比规律睡眠者高。

▊ 正确睡眠建议:别和生物钟对着干

更关键的是:就算每天凑够8小时,凌晨1~2点睡和晚上10点半睡,效果天差地别!

47321757665494842

因为内分泌系统跟着生物钟走,长期晚睡会直接打乱生物钟;而白天补觉很难进入深睡眠--外界光线、噪音干扰多,达不到细胞修复和免疫调节的要求。

徐慧婷教授

"尽量遵循'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自然规律,让肠胃和免疫系统都能好好休息,从源头减少健康风险。"

03 压力大,肠胃先报警,这些信号别忽视!

67241757665515056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是常态,但你可能不知道:压力最先"攻击"的就是肠胃,长期高压更会成为消化肿瘤的"帮凶"。

所以,当我们说"悔得肠子都青了",虽然肠子不会真的变青,但懊悔、焦虑引发的压力反应,不仅会让肠胃"苦不堪言",还可能悄悄加速肿瘤发展。

压力与肠胃、肿瘤的"恶性循环"

徐慧婷教授

"肠道和大脑是'双向奔赴'的关系--肠道状况会影响精神状态,反过来,精神压力也会直接作用于胃肠道。"

20531757665535554

短期伤害

压力会让大脑释放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加速肠道蠕动导致腹泻、腹胀,同时抑制消化液分泌引发反酸、嗳气;更会让血液从胃肠道"抽离",导致胃黏膜缺血,诱发胃溃疡。

长期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作为全球胃癌高发国家,日本人饮食清淡营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于中国,但胃癌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核心原因之一就是高压的生活状态。

长期压力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无法及时清除突变细胞;同时刺激胃肠道黏膜反复"受损-修复",增加细胞突变概率,最终诱发胃癌、肠癌。

压力引发的危险信号:别混淆普通不适与肿瘤早期症状

72581757665556970

很多人会把压力导致的肠胃不适,和消化肿瘤早期症状搞混,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出现以下症状,别只当"压力性肠胃病",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胃部疼痛

●压力性肠胃不适表现:

疼痛有诱因(如熬夜、焦虑后出现),服药后1~2天缓解,疼痛规律(多为餐后胀痛)。

●消化肿瘤早期可能表现:

无诱因隐痛,与饮食无关,服药后缓解不明显,疼痛逐渐加重。

✅关键区别:肿瘤性疼痛无规律、难缓解,压力性疼痛有诱因、易缓解。

排便异常

●压力性肠胃不适表现:腹泻/便秘随压力减轻而改善,无便血。

●消化肿瘤早期可能表现: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大便带暗红血(附着粪便表面),大便变细(像铅笔)。

✅关键区别:肿瘤性排便异常持续存在,伴随便血、形状改变,压力性异常随情绪好转消失。

全身状态

●压力性肠胃不适表现:短期食欲下降,无体重变化。

●消化肿瘤早期可能表现:食欲骤减,1个月内体重降5公斤以上,伴随乏力、贫血。

✅关键区别:肿瘤会导致持续体重下降和贫血,压力性不适无此表现。

04 科学解压+肿瘤预防:从日常到治疗,这样做更安心

无论是护肠胃还是防肿瘤,"解压"和"科学干预"都缺一不可。除了主动调整心态之外,徐慧婷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还给出从日常解压到肿瘤防治的全流程建议:

日常解压:两个方法帮你松口气

从小培养抗压能力

对孩子别过度娇惯,适当"延迟满足"(如达成小目标后再奖励玩具),多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长大后能从容应对压力,减少负面情绪对肠胃的长期伤害。

运动解压+防瘤双赢

运动是"天然解压药"!例如,每天30分钟快走、瑜伽,既能让大脑释放快乐因子,抵消不良情绪,又能通过规律运动降低肿瘤风险,尤其适合高压人群。

消化肿瘤预防:避开高危因素,做好筛查

徐慧婷教授指出,消化肿瘤的发病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普通人可针对性预防。

避开高危因素

少吃腌制、熏烤、油炸食物(减少亚硝酸盐摄入);戒烟限酒(酒精刺激胃黏膜,尼古丁加速细胞突变);40岁以上人群及时做幽门螺杆菌检测;有胃癌/肠癌家族史者,建议定期做胃肠镜筛查(提前至35岁开始)。

55441757665579238

定期体检

建议普通人群40岁后,每年做1次胃肠镜+肿瘤标志物检测;若发现胃息肉、肠息肉,建议及时切除(息肉是癌前病变,不处理可能发展为肿瘤)。

64721757665586727

胃癌治疗与术后康复:精准治疗+科学护理

相比传统化疗"无差别攻击"正常细胞的方式,靶向治疗的副作用更轻微,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还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在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让免疫细胞主动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64111757665596945

术后康复

饮食上循序渐进(术后1~2周吃米汤、稀粥,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通饮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运动上从术后卧床踝泵运动,到下床散步,再到温和的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牵拉伤口;同时定期复查,警惕复发。

结语

32861757665606047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日常护肠胃"和"肿瘤早防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无论是运动、睡眠、解压的小事,还是肿瘤筛查、治疗的大事,核心都在于"早发现、早干预"。从今天开始,把科学的健康习惯融入生活,好好守护我们的肠胃与健康,才是对身体最好的"负责"!

数据来源:

《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运动治疗专家共识》 《国际胃癌处理指南》 《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25年研究

徐慧婷教授

湖北省肿瘤医院

内科党总支书记

腹部肿瘤一病区主任

肿瘤学博士

56401757665618681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E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副主委

ESCO生物标志物委员会副主委

ESCO生活方式委员会副主委

ESCO青委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胃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CSCO胃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湖北省结直肠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要成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秘书

湖北省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

出诊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 116 号注明: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肿瘤,肠胃,运动,压力,胃癌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