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园区发展的二十年历程中,“产业地产” 的标签曾一度主导方向 —— 以产业之名行地产之实,靠卖地卖房实现短期盈利的模式,虽借早期土地红利快速扩张,却也埋下了
在产业园区发展的二十年历程中,“产业地产” 的标签曾一度主导方向 —— 以产业之名行地产之实,靠卖地卖房实现短期盈利的模式,虽借早期土地红利快速扩张,却也埋下了 “重开发、轻运营” 的隐患。如今,随着市场逻辑转变与政府诉求升级,这种模式的硬伤愈发凸显:二级园区与政府的利益对立、企业粘性薄弱、盈利不可持续等问题接踵而至,行业正面临 “何去何从” 的关键抉择。
一、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力:产业运营
1、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不在于一次性买卖(如卖厂房、卖地),而在于全过程产业运营能力—— 这是园区真正的 “护城河”,也是未来唯一的发展正道(轻资产、重资产模式均可实现)
2、产业运营的核心目标与路径
客户维度:从“招客户” 到 “留客户”,通过深入研究客户需求,让企业明确 “留在本园区比其他园区更好”,核心是为企业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要么帮企业降低成本,要么帮企业增加收益)
政府与自身维度:通过助力企业发展,获得政府认同,吸引更多政府项目,最终实现自身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二、产业园区的核心问题:“产业地产”逻辑的硬伤
1、“产业地产” 的时代局限性
过去20 年,产业园区被误称为 “产业地产”,本质是时代特殊产物。如今市场已不支持 “以产业之名赚地产的钱”地产的钱可赚,但需逻辑通顺,过去“绑定地产” 的模式易被诟病,且不符合当前市场规律。
核心矛盾:产业应赚产业的钱,地产应赚地产的钱,二者强行捆绑会导致长期发展失衡。
2、二级园区的 “致命伤”:与政府诉求背道而驰
核心问题:贪利病与激励不相容
二级园区与地产捆绑过紧,导致政府对其“天然有罪推定”;政府追求长期价值(财政税收、就业政绩),二级园区仅追求短期房产收益,二者诉求完全对立。
举例:上海某产业园,政府给予工业用地“近乎白送”、租金补贴、税收返还等优惠,但当政府要求开发商给优质企业每平米降价 1000 元时,开发商以 “亏本” 拒绝,最终需政府额外补贴企业 —— 政府陷入 “双重补贴” 困境,进而质疑 “为何不自己干”,导致社会资本(二级开发商)被政府排斥。
政府的应对:自建基础设施型园区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建设低租金、免租金园区,将园区视为基础设施,核心原因是“不再需要唯利是图、不听话的二级开发商”。
三、产业园区的未来方向:利益绑定与多元盈利
1、核心转变:从 “卖房子” 到 “做服务”
新逻辑:产业不是靠地产发展,而是靠产业运营服务体系、产业生态构建、要素资源赋能发展。
关键动作:解决“公司利益与产业利益的绑定”—— 企业赚钱,园区才能赚钱,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尽管难度高,但符合 “难而正确” 的原则)。
2、盈利模式的重构:告别 “简单卖地卖房”
传统模式的困境:“拿低价地 + 市场化高价卖房” 已不可持续,且园区规模、利润难以超越住宅、金融行业;若利润过高却未解决政府 “招好企业” 的需求,还会面临调控。
多元盈利模式的三个方向(需让利润“师出有名”):
投资价值(补充项):依托近距离陪伴企业的优势,捕捉潜在投资机会,但投资回报周期长、客户池有限,无法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如1000 家园区企业中,值得投资的仅 10-8 家)。
增值服务(细水长流):服务种类多、单项目利润低,但长期积累可形成稳定收益,属于“聊胜于无” 的基础盈利项。
物业保值增值(核心项):通过运营提升持有物业的价值(如香港、新加坡的老公寓,靠优质维护保持高租金);尤其在公募Reits 放开后,运营对提升园区物业估值至关重要。
四、二级园区的优势与运营认知纠偏
1、二级园区的独特优势
管理精细化:对客户研究更细致,单位产出率高,招好商后易“出挑”。
服务聚焦性:园区规模小,企业“0 距离接触”,投入小即可搭建完善服务体系(如实验室、中试公共平台)
2、运营认知的三大纠偏
运营是“必要成本”,不是 “额外成本”:
现状:多数园区将运营投入视为“减少利润的负担”(如认为 “本应赚 1 亿,做运营少赚 2000 万”),且运营投入占比远低于营销投入。
正确逻辑:运营投入本就是成本的一部分,需在前期算账时纳入,如同企业研发投入代表长线发展预期
运营“短期不盈利” 是常态:
初期运营以投入为主,不可指望短期盈利;若强行强化“短期盈利属性”,会导致运营开局失败(类似科技企业研发,90% 可能失败,且需长期投入)
运营对“销售型园区” 同样重要:
好的运营能增强客户粘性,形成口碑效应与“老带新”,扩大潜在购置群体;同时可承接企业 “买楼后委托运营” 的需求,发掘轻资产运营的盈利空间。
五、园区发展的“正道”与“歧途”
正道:接受运营“知易行难” 的属性,以长期主义投入产业运营,绑定企业与产业利益,构建多元盈利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歧途:追求短期利益,靠 “忽悠县域” 赚快钱,此类模式不符合产业园区发展规律,与长期价值导向背道而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