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晚,在恩泽学院2025年度硕博士研究生入学“研途领航・携手同行”研学第一课上的讲话。
2025级的各位同学,接下去的三年将是你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期。压力巨大是肯定的,痛苦迷茫会是常态,大家也知道抱怨并不能解决痛苦,但如何面对挑战?去年我对2024级同学们建议,借用了美国规培医生的一句流行语“Grace under pressure”(压力下的优雅),不管自己如何疲惫,不管自己受到何种委屈,总会问,我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我要尽可能地用自己的有限资源来促成自己的构想,去高质量完成规培学习并尽快造福病友。要从“小人求诸人”到“君子求诸己”,相信自己才是最大最可靠的可求资源,求己者,才会越活越舒服,越走越优雅。
今天我与大家接着此话题,谈谈如何更有自信地走向优雅,与大家分享我的三点思考和建议供讨论。
一、从服从到自主的进化
大家自出生20多年来,从学校到学校,从学校走向单位,你们一直有的是太多的服从,而自主选择的却很少。不管是家庭父母、学校老师,还是整个社会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告诫你要怎么做怎么做,不然就怎么样。你的出生家庭,父母是肯定无法选择的,但你们已上过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几乎同样也都没有给你们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唯一知道的就是在巨大的内卷压力下,为了给自己更好的未来,要考高分争做学霸,要到好校、名院去读书。但许多人却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愿意做什么,自己的未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对社会有何贡献,自己十年,二十年后的画像是怎样的?
我们经常自嘲学医者整天背背背,整一个就是学傻变笨的过程。做医生治病救人就是用书本上或老师讲过的方法,去完成对病人诊治的过程,即只是用别人的特定方法去处理对患者特定事务,你就是在服从执行医疗规则的过程。更要命的是在赶往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伴随你最常见的画面是,随时有一捆捆甜美的胡萝卜和时不时出现的大棒威胁,这萝卜和大棒竟还十分的有效,会让你彻底习惯性地服从书本指南上的标准答案。
从医确实没有太多的自由可言,各种规章制度和原则须遵守,医务人员每天需服从是行医过程的一个常态,面对临床的各种病患,我们做出某些医疗行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常常并非取决于自身的意愿和认知,而是取决于规章制度、诊疗指南甚至是上级医生的经验。习惯性的服从,正是胡萝卜和大棒长期控制我们的结果,久而久之我们变得麻木了,竟找不到自主在哪儿。
问题是,今天我们哪怕最坚决地执行最新的循证医学指南,各类医学的清规戒律,仍然会有太多的世间疾病对我们医学来说是无能为力的,这提醒我们大家不可忘记,我们的医疗行动还应该取决于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医疗行为的终局健康结果。今天临床上无数的无奈与遗憾的结果,是否恰是我们发挥自主的机会,面对患者的失望和医生的无奈,我们若能通过对临床现象更多自主的专注和更多精力投入,世间的病痛是否会因此减少点,自己也会因此而多些开心和自豪;对临床的无奈结果,若能保持自己挑战的渴望,能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掌握一些已有知识外的新东西,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就可能变得越高越强。
我发现,要了解一个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做得怎样、是否心情愉快,不用去问他,甚至都不需要看他正做什么,只需看看他工作学习时的眼睛。你注意过吗?当外科医生正划开手术第一刀时,新荣记厨师正在后厨烧制东海黄鱼时的眼神,他们都会有同样的自主、专注的表情。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或工作时有过这样的自主吗?希望拥有这样的专注吗?与一味的服从比较,自主、专注无疑是在规范化培训过程中打造自己的不对称优势的方法和策略,从死板的服从到自主与专注的进化,既是自己对规培认知的升华,更是一种成功的思维方式。
二、要学会找找茬、抬抬杠和不轻信三个小方法
自主带来的是专注和投入,会让自己有机会抓住临床上观察到的那点不一样,我们对此要深入问题,具体分析,要主动专注地找找茬,也许一个新的诊疗观点或改善的疗法因此而显现。
临床实践证明,把别人的方法原封不动地复制过来,用在自己身上,常常是会失败的;所以要学会对前人的经验和书本上的知识去抬抬杠。
你复制来的那些经验,可能是你捡来的宝贝,但它是真金,还是黄铜?则要自己亲自拿到临床实践的火炉里炼一炼,若把它奉为 “圣经”,反而可能耽误自己与病友;不如把它当作 “靶子” ,用实践去检验,用客观、理性和事实去分析它,它就成了你思想的磨刀石。真理的标准只能是临床的实践,不要轻信权威,不可死守清规戒律,要用辩证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才会拥有真正解决患者疾痛的本领。当你想复制粘贴一段内容时,请别急着行动,可先停一下,在脑子里用科学与循证这把手术刀,将它解剖一遍,你就完成了一次从服从到自主的进化。此时该恭喜,你已经从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服从者),进化成一个拥有不对称优势的规培医生(自主者),若持之以恒,你将成为有自主思想、有激情、有乐趣、富有同情心的好医生。
三、扔掉你的计算器,拿起你的望远镜
计算器善于处理确切的数字,追求精准、可控和即时回报——这是许多人对待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思维模式,它容易让你过分计较一时的得失,总问“做这件事我能得到什么?划算吗?”,只愿做有百分之百把握、看得到结果的事情,因而会畏惧风险,沉迷于细节优化,却忽略了整体方向,追求短期的、物质上的收益,而忽略了长期的、精神上的成长,只会用“值不值得”的功利尺度来衡量自己的人生选择。
望远镜思维模式特点是关注趋势和大局,而不被眼前的琐事困扰,敢于探索未知领域,拥抱不确定性和可能性。让我们自主专注地为了一个宏伟但模糊的目标,放弃眼前的短期利益,更重视体验、成长和过程,而非仅仅是标准答案和结果。
未来三年是同学们事业和学习的关键成长阶段,愿我们大家不要过于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要培养远见卓识,拥有长远的人生规划和愿景,多思考自己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画像是怎样的。期待同学们能优雅地完成自己成长模式的进化升级,从服从到自主,铸造自己不对称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北极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