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尤其是秋初,在传统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养肺黄金期”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然而,立秋虽宣告秋季来临,却并不等同于酷热终结。民间素有"热在三伏"之说,而"秋后一伏"恰在其列。因此,初秋时节暑湿之气尚存,但秋季特有的燥邪已悄然滋长,早晚温差亦逐渐拉大。
秋季为何呼吸道疾病易高发?
中医五行中,秋季和肺同属金,肺气与秋气相通,但秋的主气是燥,肺又喜润恶燥,因此秋季易见肺燥症状。正因如此,很多人到了秋季会出现咳嗽、咽干、喉咙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病情更易加重。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秋季养肺"健康提示,秋季养肺,不仅顺应自然规律,更关乎全年健康之基。要科学养肺,首先要了解"养肺三因":
(一) 秋养肺气固根本
秋季自然界万物凋零,此时养肺可以为身体储存能量,以备冬日之需。肺气充沛,可推动津血正常运行,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 秋燥之气伤肺津
秋季气候由湿转燥。燥易伤津液,而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扰,故燥邪最易从口鼻而入,损伤肺津,导致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皮肤皲裂,甚至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此时,通过滋润肺阴,可以维护肺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
(三) 悲秋之情最伤肺
秋风、秋雨、落叶,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感,易引人情绪低落。过度悲伤忧虑会直接影响肺的功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平衡心理情绪,成为养肺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心态是防病抗衰的关键。
调养当前 抓住"养肺黄金期"
秋季养肺,实则是通过调养当前,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为后续季节变换做好准备,减少冬季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生,实现四季养生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能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体内毒素排出,进一步巩固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学养肺,建议做到以下"五养":
(一)精神调养
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符合"春捂秋冻",否则可能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还应滋阴润肺。《饮膳正要》有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根据个体状况,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
(四) 运动调养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慢跑、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另外,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五) 调息强肺
通过腹式呼吸,发出"呬"(xì)字引导气流,以及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调控呼吸的节奏和深度,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预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并间接使脾脏受益。
秋季养肺应当从膳养、医养、形养等多方面入手,根据个体情况,顺应节气,适时而动,才能达到润燥的效果。预祝大家养好精气神,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金秋的到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