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暑”未退“燥”已生 科学养肺正当时

2025
09/02

+
分享
评论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A-
A+

秋季尤其是秋初,在传统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养肺黄金期”

  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然而,立秋虽宣告秋季来临,却并不等同于酷热终结。民间素有"热在三伏"之说,而"秋后一伏"恰在其列。因此,初秋时节暑湿之气尚存,但秋季特有的燥邪已悄然滋长,早晚温差亦逐渐拉大。

  秋季为何呼吸道疾病易高发?

  中医五行中,秋季和肺同属金,肺气与秋气相通,但秋的主气是燥,肺又喜润恶燥,因此秋季易见肺燥症状。正因如此,很多人到了秋季会出现咳嗽、咽干、喉咙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慢性呼吸道疾病者病情更易加重。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秋季养肺"健康提示,秋季养肺,不仅顺应自然规律,更关乎全年健康之基。要科学养肺,首先要了解"养肺三因":

  (一) 秋养肺气固根本

  秋季自然界万物凋零,此时养肺可以为身体储存能量,以备冬日之需。肺气充沛,可推动津血正常运行,促进脾胃运化,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 秋燥之气伤肺津

  秋季气候由湿转燥。燥易伤津液,而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扰,故燥邪最易从口鼻而入,损伤肺津,导致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皮肤皲裂,甚至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此时,通过滋润肺阴,可以维护肺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病邪的抵抗力。

  (三) 悲秋之情最伤肺

  秋风、秋雨、落叶,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感,易引人情绪低落。过度悲伤忧虑会直接影响肺的功能,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平衡心理情绪,成为养肺不可忽视的一环,良好的心态是防病抗衰的关键。

  调养当前 抓住"养肺黄金期"

  秋季养肺,实则是通过调养当前,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为后续季节变换做好准备,减少冬季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生,实现四季养生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能促进大肠的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体内毒素排出,进一步巩固身体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学养肺,建议做到以下"五养":

  (一)精神调养

  立秋后,精神调养上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符合"春捂秋冻",否则可能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还应滋阴润肺。《饮膳正要》有云:"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

  一般来说,秋季养肺,可根据个体状况,多食莲藕、百合、杏仁、荸荠、蜂蜜、甘蔗、土豆、萝卜、山药、扁豆、枸杞、银耳、木耳、猪肉、鸭肉、柚子等润燥养阴之品。

  (四) 运动调养

  秋季时节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干扰阳气的收敛,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比如慢跑、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另外,运动后不适宜喝冷水或冰水、冰冻饮料,建议休息片刻待身体凉快后再喝温热水,否则容易脾胃受损。

  (五) 调息强肺

  通过腹式呼吸,发出"呬"(xì)字引导气流,以及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调控呼吸的节奏和深度,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预防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并间接使脾脏受益。

  秋季养肺应当从膳养、医养、形养等多方面入手,根据个体情况,顺应节气,适时而动,才能达到润燥的效果。预祝大家养好精气神,以最好的状态迎接金秋的到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秋季,养肺,调养,功能,运动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