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消化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第10条为肠道菌群移植费
2025年8月21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消化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其中第10条为肠道菌群移植费,此文件下发对肠菌移植行业的积极影响:
身份"转正":从"非标"到"标品",解决了"能不能收费"的根本问题
⭐影响:在过去,FMT属于新兴技术,很多地区的物价部门没有将其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目录。医院开展这项服务要么无法收费,要么只能以科研项目、自费项目或打包在其他项目中的形式进行,缺乏合法合规的收费依据。
积极变化:现在,"肠道菌群移植费"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出现,意味着它成为了国家认可的、可以光明正大开展的常规医疗服务。医院财务和医保部门有了明确的收费条目,扫清了开展该项技术的最大制度障碍。
正名"定价"透明:从"混乱"到"规范",解决了"该收多少"的标准问题
⭐影响:此前,各地甚至各医院收费不一,有的免费(科研性质),有的高昂,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和定价标准,容易引发争议和监管风险。
积极变化:国家层面立项后,各省医保局将根据《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
价格合理化:价格将基于技术难度、风险、人力耗时、物料成本等因素科学制定。
区域公平性:一省之内,无论患者在哪家符合条件的医院做,价格基准都是统一的,避免了因价格差异过大导致的患者流动或医疗不公。
医院管理便利: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有了清晰依据。
医保"可期":从"纯自费"到"有望报销",解决了"患者负担重"的可及性问题
⭐影响:FMT目前多为患者完全自费,对于需要多次治疗的患者而言经济负担沉重,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
积极变化: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前置条件"。虽然《指南》是试行版,但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一旦项目被广泛接受、临床疗效和成本效益得到进一步验证、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允许。它未来被纳入医保目录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这将极大降低患者经济门槛,使更多难治性肠道疾病患者(如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IBD等)能受益于这项技术。
推广"加速":从"观望"到"开展",解决了医院"愿不愿做"的动力问题
⭐影响:没有收费项目和标准,医院开展FMT属于"赔本赚吆喝",只有少数顶尖大医院或有强烈科研兴趣的科室愿意投入,严重制约了技术的普及。
经济动力:明确了收费标准和路径,使得开展FMT成为一项可持续的临床业务,而不仅仅是科研项目。这极大地激发了医院,尤其是消化科实力较强的二级以上医院开展此项技术的积极性。
学科建设:医院更愿意投入资源建设标准的菌群制备实验室、培训专业团队、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从而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行业"规范":从"无序"到"有序",解决了技术"安不安全、好不好"的质量问题
⭐影响:收费合法化后,监管必然会跟上。国家在规范价格的同时,必然会逐步出台或引用相应的技术规范、操作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
积极变化:这将倒逼所有开展FMT的医院必须提升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保证菌液质量和完善随访体系。最终推动整个行业走向标准化、高质量化的发展道路,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与疗效。
总结
第十条"肠道菌群移植费"的设立,是FMT在中国医疗体系内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和"转折点"。 它直接将FMT从边缘化的探索性技术,拉入了主流医疗服务的舞台中央,为其规范化、规模化、可及化发展铺平了道路。预计未来一到两年内,国内具备条件的医院将迎来一个开展FMT技术的小高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