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不让绩效与DRG/DIP支付限额挂钩与啥挂钩?

2025
08/26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医保新规下,绩效挂钩需从“支付限额”转向“价值医疗”

医保不让绩效与DRG/DIP支付限额挂钩与啥挂钩?

提示:医保规定不让绩效与DRG/DIP支付限额挂钩,医院犯了难,挂钩违反政策,不挂钩如何控费降本减亏,到底与啥挂钩才好?

医保绩效评价体系在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正在发生深刻转型。国家医保局明确禁止将绩效直接与支付限额挂钩,其核心逻辑是避免医疗机构为控制成本而牺牲医疗质量,或推诿重症患者。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根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DRG/DIP 2.0版分组方案》及《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明确禁止医疗机构将DRG/DIP支付标准直接作为绩效考核或分配指标。这一规定旨在避免以下问题:

1. 临床行为扭曲:防止医生因限额考核过度控制成本,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如该做的检查或治疗被省略。

2. 逆向选择风险:DRG/DIP权重基于历史费用,可能存在不合理性,直接挂钩可能导致医生拒收复杂病例。

3. 患者权益受损:避免医疗机构将经济压力转嫁至患者(如增加自费项目、推诿重症患者)。

4. 改革公信力维护:防止医务人员因绩效扣减引发不满,影响社会对支付方式改革的认可。

二、医院担心不挂钩会产生什么问题?

在 DRG/DIP 支付改革推进中,医院对 "绩效不与支付限额挂钩" 的担忧,本质是对 "控费逻辑转变" 后运营适配性的顾虑。医院的核心担忧可归纳为四大类。

1、核心担忧:成本管控 "失锚" 的焦虑

医院最直接的顾虑是:脱离支付限额约束后,是否会导致医疗成本失控,进而挤压利润空间?

·潜在影响:若仍沿用传统 "按项目收费" 的成本管理思维,可能出现两类问题:一是为提升医疗质量(如增加检查、使用高价耗材)导致单病种成本超支,DRG/DIP 固定付费下医院需自行承担差额;二是科室因无明确 "限额红线",出现成本管控动力不足的情况。

2、关键压力:绩效体系重构的阵痛

医院担忧原有绩效分配逻辑被打破,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内部管理混乱:

·潜在影响:过去部分医院将 "不超支付限额" 作为绩效核心指标(如超限额扣绩效、节约限额发奖金),员工已形成固定认知。如今转向 "质量 + 效率 + 体验" 多元评价,可能出现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明显" 的过渡性问题,尤其对临床科室而言,新指标(如病历质量、患者满意度)难以快速量化,绩效核算复杂度提升。

3、隐性顾虑:医保考核适配的挑战

医院担心无法适配新的医保考核标准,影响医保基金拨付与机构评级:

·潜在影响:支付限额挂钩时,医院只需聚焦 "费用不超线",而新机制下需同时满足 "质量合规(如诊疗规范率)、基金效率(如自付费用占比)、患者体验(如满意度)" 等多维度要求,若某一项不达标,可能影响医保保证金返还或参与剩余基金分配的资格(如宿迁),尤其对基层医院而言,信息化水平不足可能导致指标数据采集困难。

4、深层担忧: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平衡

医院担忧 "质量优先" 的考核导向会导致运营效率下降,增加管理成本:

·潜在影响:为提升医疗质量(如增加病历审核环节、延长患者随访时间),可能占用更多人力与时间成本,而 DRG/DIP 按病种付费下,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病床周转率与接诊量,若质量与效率无法平衡,可能导致 "优质但低效" 的运营困境。

三、医院绩效究竟咋办?

那么,医院绩效究竟该与什么挂钩才能既合规又有效激励?根据最新政策解读和业内实践,医院绩效 应与以下维度挂钩,合规挂钩的替代方向。

1. 成本控制效果

病种成本核算

将绩效与病种边际贡献(DRG/DIP支付标准 - 直接成本)挂钩,鼓励精细化成本管理。例如,某三甲医院通过考核药耗占比降低12%,实现成本下降。

药耗占比控制

设定药品和耗材占比目标,超出部分按比例扣减绩效,节约部分给予奖励。

2. 医疗质量与效率

CMI指数(病例组合指数)

反映病种技术难度,鼓励收治疑难病例。CMI值越高,绩效系数越高。

平均住院日缩短率

通过优化流程缩短住院时间,提升床位周转效率。

低风险组死亡率

直接关联医疗质量,超标则扣减绩效。

3. 患者价值导向

患者满意度疑难病例救治率

鼓励开展复杂手术或多学科诊疗(MDT),救治率达标给予加分。

4. 公益性指标

基层首诊率

推动分级诊疗,县域医共体总额付费下,结余资金向基层倾斜。

检查检验互认率

纳入绩效考核,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患者负担。

5. 创新与技术应用

新技术应用

对合理超支(如创新药、高值耗材)经MDT评估后豁免部分扣罚。

日间手术占比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纳入效率系数考核。

·

总之,医保新规下,绩效挂钩需从"支付限额"转向"价值医疗",通过成本控制、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及公益性指标的多维考核,实现医院、医保和患者的三方共赢。这一转变要求医院重构绩效管理体系,强化数据驱动和精细化管理能力,最终推动医疗服务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绩效,医院,医疗,成本,质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