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对FTLD的影像识别与综合诊断水平,是实现早期诊治和全程管理的关键。
说起"痴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老年性痴呆,然而我们这一例年纪有些轻。
案例
一名37岁的范女士(化名)于七、八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异常,包括精神感情淡漠、喜欢独处、尿频、坐立不安等等,在这半年多期间,其饮食量也暴增,体重增加近40斤。其丈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心爱的妻子为何突然变得如此陌生,遂带她到当地医院检查,当地MRI检查提示脑萎缩。丈夫很疑惑自己的妻子年纪尚轻,为何就脑萎缩了?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行单部位头颅PET/MRI检查。
检查结束后,PET/MRI提示双侧额叶、颞叶萎缩,其中以额眶回、额直回及双侧颞叶前部为著;双侧尾状核萎缩;上述病变区域糖代谢明显减低,综合考虑额颞叶变性(FTLD FTD?)可能,建议结合专科相关检查。
患者最后临床诊断:额颞叶痴呆。与PET/MRI诊断结果完全符合。
什么是额颞叶变性?
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是一组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痴呆症候群。临床亚型主要分为: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 SD)及非流畅性失语(Nonfluent Aphasia,NFA)。
其病理特征为选择性的额叶和(或)颞叶进行性萎缩。FTLD的病因尚未明确,其在临床、病理和遗传方面具有异质性。FTLD占<10%的原发性变性性痴呆,通常起病<70岁,发病高峰在45-65岁。最常见症状:人格、行为和语言改变,记忆缺失、意识错乱、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情感淡漠和意志力丧失。
影像学检查及影像表现
受累部位:额叶/颞叶前部、额叶眶回、颞叶内侧;相对保留的部位为:颞上回的后部、中央前/后回、顶叶及枕叶。
早期:PET显示额颞叶糖代谢下降。晚期:MRI显示额颞叶萎缩,信号正常伴刀刃样脑回,部分T2/FLAIR可合并额颞叶白质高信号
MR体积测量(3D MPRAGE):各亚型具有特征性的皮层萎缩病变形式,是额叶还是颞叶,右侧还是左侧有助于鉴别诊断。FTD:双侧额颞叶,右侧重于左侧。SD:显著颞叶萎缩。NFA:双侧额颞叶,右侧轻于左侧。
99mTc-HMPAO SPECT:早期探查FTD的敏感技术手段,在萎缩发生前,额叶腹内侧的灌注减低;额叶、颞叶前部明显灌注缺损,而颞叶后部灌注保留正常。
MRS显示额叶NAA峰和谷氨酸谷氨酰胺峰下降(神经元的丢失),肌醇峰升高(神经胶质含量增高)。
DTI显示额叶、颞叶区(胼胝体前部、扣带回前部、后部及钩束)各向异性值下降。
影像检查方法推荐
检查方法推荐:常规T1WI、T2WI、冠状位T2WI成像
深度影像检查:PET;MRI体积测量。
一体化PET/MRI集合了PET代谢特征及MRI高分辨率结构成像、多功能多参数成像双重优势,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高应用价值。
主要鉴别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顶叶及颞叶皮质萎缩,伴海马体积不均匀减小;通常与微血管病、白质高信号病变共存,此外淀粉样蛋白成像(11C-PIB)有助于鉴别诊断。
血管性痴呆:白质和深部灰质腔隙性梗死;T2WI的高信号病变、CT的低密度病变和局灶性萎缩,提示慢性梗死。
皮质基底节变性:显著的锥体外系、皮质受损症状;严重的额顶叶萎缩;旁中央区结构的萎缩。
路易体痴呆:全脑代谢减低,尤其是视觉皮质;幻视和幻听、妄想。
景哥提醒: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FTLD患者的预后,但我国不同城市和地区之间痴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率差异很大,提高临床医师对FTLD的识别、诊断和治疗水平,是早期诊治和全程管理的核心因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