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咱们常叫 “慢性肾炎”,是肾小球发生了慢性炎症,而且病程超过 3 个月。它不像急性肾炎来得轰轰烈烈,而是像个 “沉默的杀手”,慢慢损害肾小球这个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的"沉默杀手",早发现早守护
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
慢性肾小球肾炎,咱们常叫 "慢性肾炎",是肾小球发生了慢性炎症,而且病程超过 3 个月。它不像急性肾炎来得轰轰烈烈,而是像个 "沉默的杀手",慢慢损害肾小球这个肾脏的 "过滤器"。原本肾小球能留住血液里的蛋白质、红细胞,把废物排出去,可它一发炎,过滤器就坏了,蛋白质、红细胞会漏到尿里,时间长了,肾脏功能会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全身健康。
二、临床表现或症状
(一)早期 "不显眼" 的信号
1. 尿里有泡泡:尿表面飘着一层细密的泡泡,像啤酒沫似的,好久都不散,这可能是蛋白质漏到尿里了,也就是 "蛋白尿"。
2. 尿色不对劲:有时尿色变深,像洗肉水或浓茶色,这是红细胞跑出来了,即 "血尿",但大多时候肉眼看不出来,得靠化验发现。
3. 偶尔有点肿:早上起来眼皮或脚踝有点肿,活动活动可能就消了,容易被当成没睡好或累着了。
(二)病情进展后的表现
1. 血压升高:不知不觉中血压就高了,还可能伴有头疼、头晕,这是因为肾脏功能下降影响了血压调节。
2. 没劲儿、贫血:随着肾功能变差,身体里毒素排不出去,会觉得乏力、没胃口,脸色也变得苍白,这是贫血的表现。
3. 尿量变化:到了晚期,尿量可能变少,或者夜尿变多,晚上老得起来上厕所。
三、发生的原因
(一)大多 "查不出明确原因"
很多慢性肾炎找不出具体为啥会得,可能跟身体免疫系统 "认错人" 有关,免疫系统攻击了自己的肾小球,引发慢性炎症。
(二)少数由其他情况引起
1. 急性肾小球肾炎没彻底治好,拖成了慢性的。
2. 患有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这些病会连累肾脏,引发慢性肾炎。
3. 长期服用某些伤肾的药物,或者反复感染,也可能慢慢损伤肾小球。
四、诊断依据
1. 病程超过 3 个月,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中的一种或几种表现。
2. 排除其他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3. 肾穿刺活检能明确诊断,就是取一点点肾组织在显微镜下看,能知道肾小球受损的类型和程度,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
五、检查指标、检验项目
(一)尿常规
这是最基础的检查,能发现蛋白尿(尿蛋白阳性)和血尿(尿红细胞增多),是早期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
(二)肾功能检查
1. 血肌酐:肌酐是肌肉代谢的废物,靠肾脏排出,肾功能差了,血肌酐就会升高。
2.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通过血肌酐、年龄、体重等算出,能更准确反映肾功能,数值越低,肾功能越差。
(三)其他检查
1.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收集 24 小时的尿,测里面蛋白质的总量,能判断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2. 肾脏超声:看看肾脏大小、形态,慢性肾炎晚期肾脏会变小、表面不光滑。
3. 血压监测:定期测血压,看看有没有高血压及控制情况。
六、鉴别诊断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起病急,有明显的水肿、血尿、高血压,大多能在几个月内好转,而慢性肾炎病程长,症状没那么突出,进展也慢。
(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患者有多年糖尿病史,先出现蛋白尿,然后肾功能慢慢下降,而慢性肾炎一般没有糖尿病。
(三)高血压肾损害
高血压肾损害多是先有高血压,好几年后才出现尿异常和肾功能下降,而慢性肾炎可能先有尿异常,再出现高血压。
七、治疗方法
(一)保守治疗 / 一般治疗
1. 管住嘴:
1.1 低盐饮食:每天吃的盐不超过 5 克,大概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腌肉,避免水肿和血压升高。
1.2 适量吃蛋白:以优质蛋白为主,比如鸡蛋、牛奶、瘦肉,别大量吃豆制品,肾功能差时还要减少蛋白摄入。
1.3 多喝水但别过量:一般每天喝 1500-2000 毫升水,但若尿量少、水肿明显,得遵医嘱控制饮水量。
2. 别太累: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减轻肾脏负担。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喝酒会加重肾脏损害,得尽量避免。
(二)药物治疗及常用处方
1. 降血压、减少蛋白尿:
1.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比如依那普利,既能降血压,又能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但肾功能严重受损时要慎用。
1.2 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比如氯沙坦,作用和 ACEI 类似,适合不能用 ACEI 的人。
2. 控制血压:如果用上面两种药血压还不达标,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比如氨氯地平。
3. 其他:有高血脂的要吃降脂药,比如他汀类;若有感染,要及时用对肾脏影响小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
(三)手术治疗
一般不用手术,但若发展到尿毒症,肾功能严重衰竭,就需要做肾移植或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来代替肾脏工作。
(四)中医疗法
1. 辨证施治:
1.1 脾肾气虚型(乏力、水肿、胃口差):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补肾。
1.2 肝肾阴虚型(头晕、耳鸣、尿有血):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滋养肝肾。
2. 注意:中药需在正规中医指导下使用,别轻信偏方,有些中药可能伤肾。
八、注意事项
1. 别乱吃药:退烧药、止痛药(如布洛芬)、某些偏方可能伤肾,用药前一定要问医生。
2. 定期复查:每 3-6 个月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血压,就算没症状也不能偷懒,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避免劳累和感染:感冒、发烧、拉肚子等感染会加重病情,要注意保暖、讲卫生,少去人多的地方。
4. 别过度补蛋白:觉得尿里漏蛋白就大量吃鸡蛋、肉类,反而会加重肾脏负担,按医生建议吃就行。
九、预防保健措施
1. 定期体检:每年查一次尿常规和血压,尤其是有肾炎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早发现早处理。
2. 保护肾脏:不乱用药物,不憋尿,多喝水,保持泌尿系统通畅,减少肾脏损伤风险。
3. 控制基础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的要好好控制,这些病最容易伤肾,把血糖、血压稳住,能减少肾炎发生的可能。
4. 增强体质: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也就降低了肾脏受损的风险。
十、专家提醒
慢性肾小球肾炎虽然进展慢,但它是会悄悄恶化的。很多人早期没症状,等发现时肾功能已经差了不少。所以千万别觉得 "没不舒服" 就不管它,定期检查、好好控制血压和蛋白尿是关键。只要早发现、规范治疗,就能延缓病情进展,避免发展成尿毒症。
记住,肾脏的健康需要咱们细心守护,别等出大问题才重视!觉得有用就转发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这个 "沉默的杀手" 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