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医生的150元与“农夫与蛇”?基层医疗的“过河拆桥”之困

2025
08/20

+
分享
评论
健康凯歌
A-
A+

飞刀医生的150元与“农夫与蛇”?基层医疗的“过河拆桥”之困

手术刀划开组织的声音在无影灯下清晰可辨,汗水沿着主刀医生的鬓角滑落。数小时的精密操作后,外请专家脱下手套,指尖微微颤抖。患者家属感激地双手递上装着5000元现金的信封,这是专家跨越数百公里、牺牲休息时间应得的报酬。仅一天之后,同样的这双手却握着投诉信,指控医生“乱收费”。

2025年7月,江西省丰城市的一场耳鼻喉飞刀手术竟然意外成为全国的焦点。当患者家属签下外请专家知情同意书,又因5000元专家费和150元餐费愤然投诉时,一场关于医生劳动价值与尊严,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保卫战正悄然打响!

墨迹未干的签名与倒戈的投诉

丰城市卫健委的通报清晰地还原出了事件的原貌。“患者及其家属住院后要求外院专家来做手术,自愿承担外请专家来院会诊差旅费、市内交通费、劳务费及其他相关费用,并签好相关同意书。”

这份被签名的知情同意书,本是作为医患契约精神的象征。但当手术顺利完成,家属却在投诉中声称被“强迫支付5000元专家费”和“强迫请客吃饭”。卫健委调查还原了真相,5000元是家属直接交给外院专家的合规劳务费,150元餐费竟是家属主动提议、医生垫付的便饭钱。

更令人心寒的是后续发展——尽管卫健委明确认定无强迫行为,医院仍选择退还150元餐费。这笔微小金额的退回,成为衡量医者尊严的残酷标尺。

飞刀医生是悬壶济世还是行走于刀锋?

“外请专家(飞刀医生)本质是解决患者就医的便民举措,也是很多基层医院的通行做法。”当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时,“飞刀”成为基层患者的生命线。据生命时报报道,2020年一项针对1800名医护人员的调查显示,16.3%有过“飞刀”经历,而无此经历的医生中67%认为是个人水平不足。早前一项涉及3000余名医生的网络调查则显示,55%的受访者称所在医院“飞刀”现象普遍,且近九成受访医护人员支持“飞刀”,认为其对医疗水平较差地区的患者有积极作用。

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请医生飞刀”的综合好处明显超过“异地就医”。核心原因在于:“飞刀”费用更低,通常仅需一次性支付几千到一万元的专家劳务费,异地就医除医疗费外还需承担交通、食宿等费用。另外患者可在家门口完成,省去长途奔波和排队候床,更为省时省力。此外一般当地就医医保报销比例更高。

但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2024年间,多地频发“飞刀”医疗纠纷: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在山西洪洞县手术时,患者家属支付1万元劳务费后偷拍举报,致转交费用的科室主任被停职。江苏徐州沛县中医院收取1.1万元外请专家费用,术后遭家属以“索要红包”举报。大庆市第五医院收取3700元专家费被投诉,卫健委回应无监管依据。河北衡水武邑县医院因麻醉后才告知1.3万元飞刀费致沟通滞后、手术取消,卫健局认定无过错;宁夏银川某医美诊所邀请无资质专家抽脂致19岁患者死亡,涉事医生被判刑赔偿。广元市中医院收取3000元外请专家费,术后患者投诉并拍视频佐证“不给现金不手术”,医院提出退钱删视频遭拒。

据医学界报道,东部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杨云(化名)道出了残酷的现实:“十年前家属求我们请专家,术后却以‘孩子没治好’为由向医院、政府部门等投诉医生违规收费。最终我们认错退费,从此不再主动联系外院专家。”这种寒蝉效应正在全国蔓延,遭遇过类似纠纷的医生中,大多数表示将减少或停止外出会诊。飞刀医生正在面临双面人生,是悬壶济世还是行走于刀锋?

当医生劳动沦为“可退货商品”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外请专家来会诊做手术问题,既方便了病患,给他们省了钱,又能帮带提高本地医院医疗水平,给专家正当费用是合理合法的,应予支持。”一位网友的留言道破核心矛盾。

据《看医界》报道,2021年,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翁国星等7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院外专家会诊费”参照律师收费标准,上调至500至5000元/小时或5000至50000元/件;或者参照全国知名专家授课费标准1500元(每学时40分钟),上调至11250元(手术时长300分钟),促进院际会诊方便病人得到最佳治疗。

医保局婉拒了这一建议,理由是“院际会诊属于个性化较强的医疗服务需求”,现行收费标准各地不一:福建省院际会诊价格600元/次;北京、广东、重庆等地由公立医院自主定价,一般为600-1500元不等。这与专家实际劳动价值存在明显差距。

150元饭钱被退回,5000元专家费争议仍在继续。在患者投诉的下方,一条网友评论引人深思:“明明是医生给提供了便捷和更加省钱的方式,做手术之前家属肯定是同意飞刀手术费的,这举报是想让专家吐出来五千块吗?真是吃饱了打厨子”。

丰城市患者术投诉事件,反映出医患双方在费用认知与服务价值评判上的巨大分歧,让大家不得不思考,手术前千恩万谢,手术后翻脸投诉,成了部分患者的操作模式。当医生的劳动成果被当作“可退货商品”时,医疗行业又将会面临怎样的冲击?被严重打击的医生积极性谁来负责?被扰乱的医疗秩序谁来负责?医院本就紧张的资源被不合理占用谁来负责?把这飞刀之路走绝了、堵死了之后,大量需要飞刀医生救助的真患者们,他们又该怎么办?

丰城样本——通报背后的价值觉醒

丰城市卫健委的情况通报,在医疗界激荡起前所未有的巨大回响,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共鸣”。在于它旗帜鲜明地实现了三重关键突破,为当前医疗环境中投射下希望之光。

4.1 铁一般的事实捍卫

向“和稀泥”式妥协亮剑。通报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其面对投诉压力时展现的坚定立场——绝不因息事宁人或惧怕“闹大”而妥协于不实指控。卫健委以详实的调查证据为基石,客观、公正地还原了事件真相。有力地昭示:专业判断和事实依据,而非谁的声音大、谁闹得凶、谁发视频谁就有理!同时也是对“谁弱谁有理”错误逻辑的彻底摒弃,为处理类似事件树立了标杆。

4.2 医疗知识价值的正名

为“专家劳务报酬”正本清源。通报中“专家取得应有报酬无可厚非”,如同平地一声惊雷,引发了医疗从业者最深切的共鸣。不仅是对个案的表态,更是由官方层面,如此清晰、明确地为医生的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合理劳动报酬进行公开背书。在“看病难”、“看病贵”的复杂环境下,医生尤其是顶尖专家的智力、体力、经验、时间等多方面的付出和劳务价值经常被忽视甚至污名化。丰城市卫健委的声明,是对“知识付费”正当性的强有力捍卫,是对医务人员专业尊严的根本性维护,极大提振了行业士气。

4.3 制度创新的坚实撑腰

为“医疗协作”搭建庇护所。通报特别强调了“外请专家已在医务科备案”的程序合规性。这一点至关重要。这表明,丰城卫健委不仅支持专家获取合理报酬,更认可并保护了医院为提升诊疗水平、惠及本地患者而主动引入外部优质医疗资源(如飞刀、会诊、技术指导等)的创新协作模式。备案制度的存在,为这种探索提供了程序上的合法性和组织上的保障,犹如为医疗创新和区域协作撑起了一把“制度保护伞”,鼓励医院在规范框架内大胆寻求技术突破和资源整合。

“这次为丰城市卫健委点赞!遏制住医疗界极少数但恶劣影响的‘农夫与蛇’事件。”这条获得万千网友高赞的评论,精准地道出了公众的心声。它揭示了通报更深层的背景与意义:在医疗纠纷调解实践中,“按闹分配”的潜规则曾一度甚嚣尘上,部分无理取闹甚至恶意索赔者利用制度漏洞或舆论压力,迫使医院和医生承受不公。不仅寒了医者仁心,更严重阻碍了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医疗技术的正常发展。

手术刀可以切除病灶,却无法割除对医生尊严的慢性侵蚀。医生守护生命,又有谁来守护医生?丰城的通报不是终点,而是价值救赎的起点。当最后一台“飞刀”手术因恐惧投诉而消失时,失去的不仅是基层患者的生命通道,更是文明社会对专业价值的最后敬畏!

参考文献

问政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乱收费

中国医生“飞刀”简史:医生到底是自由人还是单位人?

飞刀医生帮了患者——生命时报

医院外请专家做手术后遭投诉,卫健委做法为何被点赞?—医学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专家,医生,医院,飞刀,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