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总觉得胃胀,像塞了块石头”“空腹时隐隐作痛,吃点东西能缓解”…… 这些反反复复的胃部不适,很可能是慢性胃炎在 “磨人”。
慢性胃炎的防治与调养
"饭后总觉得胃胀,像塞了块石头""空腹时隐隐作痛,吃点东西能缓解"…… 这些反反复复的胃部不适,很可能是慢性胃炎在 "磨人"。慢性胃炎作为最常见的胃病之一,其病程长且易复发,类似于胃黏膜的'慢性劳损'。然而,只要护理得当,就能有效管理并控制病情。今天,咱们就把慢性胃炎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教你科学 "养胃" 不踩坑。
一、慢性胃炎:胃黏膜的 "慢性炎症"
(一)定义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受刺激或损伤引发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充血、水肿、变薄,甚至出现糜烂、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细胞变成肠型细胞)。与急性胃炎的 "来势汹汹" 不同,它病程缓慢,症状时轻时重,若长期忽视,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二)分类
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炎症仅局限于胃黏膜表层,症状轻,及时干预可逆转。
2.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变薄、腺体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需定期监测。
3. 特殊类型胃炎:如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入胃损伤黏膜)、自身免疫性胃炎(免疫系统攻击胃黏膜细胞)。
二、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
(一)常见症状
1. 上腹部不适:隐痛、胀痛或灼痛,空腹或餐后加重,部分人呈 "无规律痛"。
2. 消化异常:餐后胃胀、嗳气(打饱嗝)、反酸,吃少量食物就觉得饱(早饱感)。
3. 全身表现:长期消化不良可能导致食欲差、体重下降、乏力。
(二)特殊类型症状
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口苦明显,胃灼热(烧心)感突出,平卧时症状加重。
2. 萎缩性胃炎:可能伴有贫血(面色苍白、头晕),因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影响维生素 B12 吸收。
三、哪些原因会 "拖垮" 胃黏膜?
(一)幽门螺杆菌(Hp)感染
1. 最主要原因:全球范围内约50%的人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而在中国,感染率大约在40%-90%。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主要通过口-口或粪-口传播,例如共餐不分筷,长期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
2. 特点:Hp 可在胃内定植多年,悄悄破坏黏膜,多数人感染后无明显症状,直到出现胃炎或溃疡才发现。
(二)不良生活习惯
1. 饮食 "伤胃":
1.1 长期摄入辛辣、温度过高的(>65℃)以及腌制食品(例如咸菜、腊味等),会对胃黏膜造成反复刺激。
1.2 暴饮暴食、采取极端节食方式减肥以及饮食时间不规律,会扰乱胃部的正常消化节奏。
2. 烟酒 "添乱":
2.1 吸烟会减少胃黏膜的血流,并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的正常分泌。
2.2 酗酒,特别是高度酒的摄入,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进而诱发糜烂现象。
(三)药物与疾病影响
1. 药物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以及激素类药物,会抑制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
2. 基础疾病:糖尿病(影响胃肠动力)、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黏膜淤血)等,可加重胃炎。
(四)精神因素
长期焦虑、抑郁、压力大,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胃蠕动和分泌,降低黏膜抵抗力。
四、如何诊断慢性胃炎?
(一)诊断依据
1. 典型症状:反复上腹痛、胃胀,病程超过 3 个月。
2. 病史:有 Hp 感染史、长期服药史或不良饮食习惯。
(二)检查项目
1. 胃镜 + 病理活检:
1.1 金标准: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糜烂、变薄(萎缩性),取黏膜组织做病理,判断炎症程度、是否有肠化或异型增生。
1.2 注意:萎缩性胃炎需在胃窦、胃体多部位活检,避免漏诊。
2. Hp 检测:
2.1 尿素呼气试验(C13/C14):无创、准确,检查前需停用抑酸药 2 周、抗生素 4 周。
2.2 胃镜活检:同时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是否有 Hp 感染。
3. 其他检查:
3.1 胃功能四项: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评估胃黏膜分泌功能(辅助判断萎缩程度)。
3.2 腹部超声:排除肝胆胰疾病(如胆囊炎也可能引起上腹痛)。
五、鉴别诊断:别把这些病当胃炎
(一)胃溃疡
1. 疼痛规律:多为餐后 1 小时痛,空腹缓解,胃镜下清晰可见溃疡面深达肌层,与胃炎的浅表性炎症形成鲜明对比。
(二)胃癌
1. 警惕信号包括短期内体重骤降、黑便、贫血等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菜花样肿块,而病理活检是确诊胃癌的金标准,尤其是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需特别警惕癌变风险。
(三)功能性消化不良
1. 特点:症状与胃炎相似,但胃镜检查无明显黏膜炎症,多与胃肠动力紊乱相关。
六、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核心基础)
1. 饮食调整:
1.1 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每餐以七八分饱为宜,避免空腹或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
1.2 选择温和食物:少吃辛辣、过烫、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果、软烂主食(如粥、面条)。
1.3 细嚼慢咽:充分咀嚼能减少胃的负担,帮助消化。
2. 生活管理:
2.1 戒烟限酒:尤其避免空腹饮酒和睡前吸烟。
2.2 减压安神: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焦虑诱发症状。
(二)药物治疗(对症选药)
1. 根除 Hp 感染:
1.1 四联疗法(推荐方案):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2 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疗程 10-14 天,根除率可达 85%~94%。
1.2 注意:在完成医生指定的疗程后,患者应遵照医嘱停药4周,并进行复查呼气试验以确认幽门螺杆菌是否已被彻底根除。
2. 对症缓解症状:
2.1 胃酸过多(胃灼热、反酸):可选择质子泵抑制剂(如雷贝拉唑)或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2.2 胃胀、嗳气:用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促进胃排空(多潘立酮每日不超过 30mg,避免长期用)。
2.3 黏膜修复:用硫糖铝、瑞巴派特等,保护黏膜、促进愈合。
3. 特殊类型治疗:
3.1 胆汁反流性胃炎:加用铝碳酸镁(吸附胆汁)+ 促动力药,减少反流。
3.2 萎缩性胃炎:补充复合维生素(如维生素 B12、叶酸),延缓黏膜萎缩。
(三)手术治疗(极少需要)
对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的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是一种有效的预防癌变手段。该手术技术成功率高,但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以确保病变组织被完整切除,同时减少手术风险如出血和穿孔。
(四)中医疗法(辅助调理)
1. 辨证施治:
1.1 肝胃不和(胀痛、嗳气):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
1.2 脾胃虚弱(隐痛、乏力):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和胃)。
2. 外治法:艾灸中脘穴(肚脐上 4 寸),缓解胃胀、胃痛。
七、注意事项
1. 警惕盲目追求"养胃"之道:
1.1 不依赖 "养胃茶""胃药保健品",部分含刺激成分可能加重症状。
1.2 牛奶不适合所有人:胃酸过多者喝牛奶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灼热(烧心)。
2. 定期复查:
2.1 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稳定者每 1-2 年查一次胃镜。
2.2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或轻度异型增生者,每年查胃镜;重度异型增生者,每 3-6 个月复查。
3. 警惕 "报警症状":出现黑便、呕血、体重骤降,立即就医排除癌变或出血。
八、预防保健措施
1. 阻断 Hp 传播:聚餐用公筷公勺,餐具定期消毒,避免口对口喂食(尤其给儿童)。
2. 保护胃黏膜:少吃过烫食物(等食物温凉后再吃),减少腌制食品摄入(亚硝酸盐可损伤黏膜)。
3. 规律作息:熬夜会打乱胃肠激素分泌,尽量于23点前就寝,确保享有7至8小时的充足睡眠。
4. 谨慎用药:长期吃止痛药(如阿司匹林)者,咨询医生加用胃黏膜保护剂,避免空腹服药。
九、专家提醒
慢性胃炎的治疗不仅需要药物干预,更强调"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其中Hp根除和调整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萎缩性胃炎虽然属于癌前病变,但只有极少数会癌变,只要定期复查、及时干预,就能有效阻断进程。
记住:胃黏膜的修复需要时间,保持规律饮食和良好心态,比任何 "神药" 都管用 -- 你的胃,会感谢你对它的温柔以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