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谢青教授:基于长效干扰素为基础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贡献和挑战

2025-08-08 10:35   雨露肝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进行了有关“基于长效干扰素为基础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贡献和挑战”的专题报告。

编者按:

2025年7月19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2025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第七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进行了有关"基于长效干扰素为基础的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贡献和挑战"的专题报告。肝霖君与您分享精彩内容。

63811754614972280

功能性(临床)治愈的定义从提出至今已历经十余年,经过不断发展与系统完善,现在全球基本达到统一的标准。目前临床治愈定义的重点在于停止所有治疗后24周持续HBsAg清除,且HBV DNA阴性。临床治愈后的远期结局更佳,是当前慢乙肝治疗的追求目标。

一、提升各类慢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率

2022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推荐对核苷(NAs)经治优势人群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来追求临床治愈。近期宁琴教授牵头发表的《慢性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导航专家共识2.0》,强调了临床治愈是慢乙肝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追求目标。对于HBV DNA可检测到的患者,或是口服NAs后HBV DNA得到抑制的人群,基于PEG IFNα联合NAs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的机会,同时降低停药后的复发风险。

最新发布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PEG IFNα显著提高不同慢性 HBV 感染人群的HBsAg清除率,尤其是NAs经治、非活动性HBsAg携带人群(IHCs)和儿童患者。PEG IFNα治疗结束时,NAs经治人群、IHCs和慢乙肝儿童的HBsAg清除率分别达21% 、57%和22%。

我国专家对于现有抗病毒治疗策略的优化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包括关注热度高的"珠峰项目"、"绿洲项目"、"萌芽项目"等。这些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例如针对IHCs人群开展的"星光计划"和"容愈项目",IHCs经PEG IFNα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率高达50%以上。"萌芽项目"对于慢乙肝儿童基于PEG IFNα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率达25%。此外还有"破冰计划"、"阳光工程"等研究的丰富产出,提供了更多的医学证据。

珠峰项目历时7年,入组了3万多例患者,最终超过1万例患者获得临床治愈。珠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口头报告,表明NAs经治优势人群基于PEG IFNα治疗的临床治愈率超过30%。

谢青教授团队的Paradise研究发表于Antiviral Research杂志上,结果显示对于NAs经治肝癌中高风险患者,在口服NAs基础上加用PEG 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NAs单药治疗。其2年阶段性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的肝癌发生率远低于NAs单药组。

对于干扰素经治未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再治疗能否达到临床治愈?谢青教授团队牵头于2023年12月启动了"赢领项目",纳入干扰素经治具有良好应答的患者,筛选时HBsAg低于500 IU/mL且停药后HBsAg反弹幅度不超过50%。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PEG IFNα-2b单药或联合NAs治疗在第12、24周的HBsAg清除率分别为19.4%和40.0%。

IHCs往往免疫控制良好,是临床治愈的潜力人群。例如基线HBsAg<1000 IU/mL人群中HBV DNA < 2000 IU/mL基于PEG IFNα单药或联合治疗的HBsAg清除率可达50%,其中HBV DNA为阴性的HBsAg清除率可达50% ~ 60%。若基线HBsAg水平更低(< 20 IU/mL)且HBV DNA阴性的HBsAg清除率更高,甚至达到80%。

在慢乙肝儿童的探索方面,王福生院士牵头发布了《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慢乙肝儿童基于 (PEG) IFNα治疗的HBsAg清除率达50%以上,且年龄越低,HBsAg清除率越高,1~3岁可达60%以上。慢乙肝儿童临床治愈的优势主要如下:一是儿童病毒载量相对较低,其次感染时间较短,病毒整合到肝细胞的几率相对更少。另外,儿童存在免疫学优势,包括胸腺和免疫系统持续地发育,且HBV特异性T细胞耗竭程度较低。

二、开发新型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

随着临床治愈患者的增加,更多预测指标辅助临床医生决策,推动治疗方案的优化,提升HBsAg清除率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

谢青教授团队先前发表的荟萃分析:一是基于基线特征指导应答(BGT),关键指标包括HBsAg和HBV DNA水平等;二是应答指导决策(RGT),在治疗过程中,监测HBsAg下降趋势及ALT等指标变化。综合运用BGT与RGT策略,可为临床医生优化个体化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宿主基因及免疫标志物也可预测PEG 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现有研究表明,多种免疫因素(如固有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因子/趋化因子、T细胞应答等)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多项研究致力于构建预测模型,以辅助临床医生预测获得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例如不同HBsAg清除预测公式纳入了性别、肝硬化状态、基线HBsAg水平、HBeAg状态及年龄等因素。

侯金林/樊蓉教授团队在Gut发表的GOLDEN模型,在Search -B队列中,该预测模型可识别18%的干扰素治疗优势人群,5年的累积HBsAg清除率达37%。在Excel队列当中,干扰素经治后HBsAg< 100 IU/mL的累积发生率达到40%。

同时利用计算机的模拟临床试验也可以更好地识别早期应答的患者,预测临床治愈,这些模型通过分析HBV机制,基于HBsAg、HBV DNA、ALT等指标的基线和动态变化数据,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可能获得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此外,更多基于HBsAg的预测模型探索,包括疗程预测HBsAg清除:临床实践表明,基线HBsAg水平与PEG IFN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所需疗程呈正相关,另外还有HBsAg下降幅度预测HBsAg清除:治疗过程中HBsAg快速下降,不仅反映了宿主免疫功能恢复对病毒的清除效果,同时也预示着更高的HBsAg清除概率。

三、提高临床治愈持久性的关键策略

随着实现HBsAg清除患者的增多,如何维持HBsAg清除的持久性以改善长期预后成为新的临床关注点。HBsAg清除后中位随访 1 ~ 5 年,HBsAg清除维持率约80%以上。影响HBsAg清除持久性的关键因素包括HBsAb水平、巩固治疗时间、停药时HBcAb水平、HBeAg是否转阴等。

临床研究发现,HBsAg清除后随访72 周,大部分患者可维持HBsAg清除,少部分患者可能在48周内出现HBsAg复发,复发患者经过PEG IFNα再治疗,可提升其HBsAg清除率。多项研究显示HBsAg清除后复发接受PEG IFNα再治疗的HBsAg清除率可达到85%。

在三期 RCT 的研究中,NAs经治患者经PEG IFNα-2b联合TDF治疗的临床治愈率超30%,实现真正临床治愈的患者持续延长随访52周的维持率非常高,可以达到100%左右。

目前乙肝临床治愈的新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最新荟萃分析表明,乙肝新药临床治愈率仍然较低,还不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求。另外在治疗过程当中HBsAg有所下降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新药研发仍面临较大的困境和挑战。

未来新药联合的策略仍然是基于PEG IFNα的联合方案,不同靶点的新药联合PEG IFNα和NAs,最终将获得临床治愈。其中,PEG IFNα作为免疫调节剂,有利于提升HBsAg清除率。

总结

1.提升各人群的临床治愈率的方案

2.实现真正临床治愈的策略

3.临床治愈后持久性提升的策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临床,HBsAg,治愈,清除,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