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uiyi.cn-healthcare.com/web/wulianjishu/lives/999
医用耗材管理情况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及效果。然而,医用耗材管理存在信息孤岛和系统不互通、管理流程不规范、质量追溯困难、有安全隐患以及成本控制压力大等诸多难题。
健康界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为「河北医大一院」)物资处处长乔延伟作客医院SPD创新管理医项目直播,他详细介绍了河北医大一院医用耗材运营管理的实战经验。该院是河北省内首家5G智慧医院,也是河北省内唯一一家通过互联互通五级乙等评审的医院,亦是河北省药监局医用耗材管理样本单位。以下为分享原文,健康界做了不改变原义的修改和调整:
多管齐下管理医用耗材
为SPD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医用耗材按照ABCDE类进行明确划分。通过分类实现针对性管控,为后续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具体而言,A类耗材包括A1不可收费耗材和A2检验查体试剂类;B类耗材包含B1止血类收费耗材、B2防粘连类收费耗材和B3输液器、注射器等;C类耗材涵盖高值耗材, 如支架、内固定材料等;D类耗材是总务材料,E类耗材主要指特殊医用食品类。
此外,医用耗材还通过科室分层、人员分级管理。遵循 「分层」 原则,结合 「双二八原则」 ,聚焦核心环节,重点管理占消耗金额 80% 的重点类别耗材,以及在重点类别耗材中占比80%的重点科室,主要是外科科室。
并按照人员分级管理。对医生按层级进行考核、管理,将人员权责与耗材使用深度绑定,从使用端规范行为,提升管理效率。明确Ⅰ级医用耗材由经授权考核认证为初级的人员使用,Ⅱ 级医用耗材由经授权考核认证为中级且经培训后的人员使用,Ⅲ 级医用耗材由具有相关技术操作资格且考核认证通过的人员使用。
鉴于耗材管理年规模超 10 亿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 SPD 建设的根基,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为全流程耗材管理提供刚性约束。其中,精细化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是医院耗材管理的核心抓手。
精细化管理是按照智慧化管理思路,借助信息化手段,引入SPD管理系统,精准对接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与风险防控水平。医院以年为周期开展风险评估;全周期风险管控则是通过精细化运作,实现对耗材管理全链条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与应对,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管控体系。
乔延伟详细介绍了医院风险管理具体做法。他指出,首先要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医院每年按要求开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自查,同时开展医疗器械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然后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预防措施、纠正措施和应急措施等;还需要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等方式,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这些管理思路和方法贯穿在医院整体的物资管理体系中。我们的物资管理目标是‘省内先进,国内知名’,为各项管理措施提供方向指引。」乔延伟说。
分享线索、探讨合作,加入社群
四大核心技术加持
耗材管理如何迈向智能化?
2018年,河北医大一院正式引入SPD智慧物流运营管理系统,历经一期建设、2024 年二期升级,三期在建。通过借鉴先进经验、明确管理思路,构建了覆盖 「供应—加工—配送」 全链条的智能化运营体系。
其合作模式为第三方SPD纯服务模式,合作方仅提供服务,不参与耗材经营,确保医院物资管理的独立性;且在招标前明确管理思路,对投标方提出三证一照等资质要求,以及效期管控、库级规范等刚性要求。
乔延伟坦言,依托电子病历五级互联互通、五乙评审的坚实基础,该院以数智物联技术为核心,打造了一套国内领先的医用耗材智能化管理体系,通过AI推动医用耗材管理向 「数据驱动决策」 升级。
该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四项核心技术,涵盖了人工智能UDI、人工智能OCR、大数据模型数据分析以及预测性分析模型三级库、智慧物流等技术。
核心技术一是人工智能UDI让耗材「学会说话」。每件耗材进入医院时,都会获得唯一的数字身份证 ——UDI 码。借助 RFID 芯片,医院实现了耗材从中心库到科室二级库、三级库的全流程追踪,通过感应式出入库、自动消耗与盘点,让耗材流向透明可控,彻底杜绝 「糊涂账」。还通过 UDI、院内编码、医保编码的三码合一,实现耗材的正反向追溯,确保进销存数据准确无误。
核心技术二是人工智能 OCR 让管理无纸化。以往,资质证照、产品合格证、电子发票等采用传统纸质流程,既耗时又费力。如今,只需扫描即可实现自动识别与验真。OCR 技术不仅能杜绝资质造假风险,还能将后台信息实时同步至电子病历系统,使临床使用与收费精准匹配,真正做到零差错、零漏洞。
比如,OCR识别完成发票信息进行填充,与财务资金池进行对接。保证发票真实性合规性同时实现数据高效流转,完成了从物资采购到财务支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核心技术三是大数据分析让决策有据。医院建立了以病种、医生为维度的耗材使用指数模型,当某位医生的耗材使用指数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时,系统会自动预警,帮助医院规范临床行为,防范过度使用与廉洁风险。同时,预测性分析模型通过关联低值耗材与诊疗项目,实现对库存的精准控制。
核心技术四是智慧物流让效率飞跃。在智慧中心库与二级库,物联网技术发挥重要作用。人脸识别等身份认证手段严格管控人员权限,物流机器人在库内穿梭实现错峰配送。耗材智能核验设备借助大数据支持,将验收准确率提升到新高度。温湿度自动监测、无人化操作等创新举措,不仅节省人力,更让耗材管理全程可追溯、安全有保障。通过数字技术与物理技术的深度应用,医院降低了患者单次耗材费用,使耗材追溯率达 100%,供应商评价与临床行为也得以规范化。
「这些数据背后,是医疗资源的精准配置、医保资金的高效利用,更是患者信任的坚实基石。」乔延伟说。
以「四方满意度」为尺
多维度支持SPD高效运营
该院通过强化运营保障、升级硬件、融合体系等措施,确保 SPD 高效运营,并明确未来耗材管理将走向智能化升级。
医院设有较为完善的运营保障机制,通过验收标准、供应商管理和团队与信息安全等具体方法保障SPD有序运营。验收标准以 「四方满意度」 为核心,即供应商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医院管理人员对整个SPD服务团队的满意度,以及SPD 驻院团队对整个SPD运营的满意度。四方满意度均达到 95% 以上,视为SPD在医院落地成功。
对于供应商管理,建立 1000 分评价体系,按月扣分并直接与付款挂钩。如扣 100 分则当月付款暂停 10%。连续 3 个月排名前十可返还此前扣款,倒逼供应商规范服务;对于团队与信息安全,SPD 团队需满足学历、持有健康证等入职要求,接受系统培训与考核。签订保密承诺书,权限与医院软件绑定,确保信息安全。
然后以智慧医院为基础,为 SPD 提供数据交互土壤,打通 SPD 与配置、扫码、财务、统方、成本核算等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设有中心库智能管理系统与预约叫号机、二级库配备智能柜 / 智能墙、手术室与急诊科部署智能屋;引入物流机器人、轨道物流,推行 「夜间配送」(晚 7 点半后)减少公共资源挤占。医院的三期SPD项目将聚焦 「极致物流」,打通机器人运输通道,包括电梯和自动开门器,实现物流机器人运输物资占比 80%的目标。
乔延伟还提到了体系融合的问题。医院物资处本身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SPD 团队同样有一套运营体系。如何推进两个体系的融合,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医院正在将这两个体系整合起来,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推进中,具体到每一个岗位,都要适配相应的制度和流程。
【医院SPD创新管理专区】
✓【政策适配强赋能】
√【降本增效看得见】
✓【实战资源一站配齐】汇集各大医院SPD落地实战案例+解决方案
作者 | 孙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