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新规9月落地,民营医院迎来成本与转型双重考验

2025
08/07

+
分享
评论
欣福源集团
A-
A+

不同选择的民营医院,正走向不同的未来。

2025年8月初,一家位于广东梅州的民营医院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被当地医保部门正式中止医保服务协议。该院于2023年5月开业,总投资约45亿元,如今却无法支付15.6万元的医保预付金差额,更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超过10亿元。

这只是社保新规实施前夕的一个缩影。9月1日,最高法发布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将正式施行,规定 "任何'自愿放弃社保协议'均属无效",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雇员缴纳社保。

新规下,依赖灵活用工的民营医院面临人力成本增加、医保监管趋严的双重压力,行业正经历一场生存模式的重构。

01 社保新规核心内容,不可协商的强制性义务

2025年9月1日,一项改变企业社保缴纳规则的新政策将全面实施。根据最高法2025年8月1日发布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无论劳动者单方承诺还是双方协商,"不缴社保"的约定均属无效。

新规的核心是强制性--用人单位必须为所有雇员(包括兼职、临时工)缴纳社会保险。法律依据非常明确:《社会保险法》和《劳动合同法》早已规定社保缴纳是法定义务,具有强制性。

对于违反规定的医疗机构,将面临三重处罚:补缴+滞纳金,社保部门可强制追缴欠费,并按日加收0.05%滞纳金;经济补偿,劳动者工作满1年赔1个月工资,不满半年赔半个月工资;信用惩戒,违规企业可能被纳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影响贷款、招投标等。

这些处罚措施大大提高了违规成本。对于本就资金链紧张的民营医院而言,一旦触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成为压垮经营的最后一根稻草。

02 人力成本冲击波,民营医院运营压力骤增

民营医院普遍采用 " 基本工资+绩效提成"的薪酬结构,医生护士队伍中兼职、多点执业人员占相当比例。社保新规实施后,这些曾经通过"灵活用工协议"绕开社保缴纳的人员,将全部纳入强制缴纳范围。

以成都地区为例,按最低缴费基数4511元计算,企业每月需为每位员工多支出约1100元。对于一家拥有200名员工的民营医院,这意味着每月增加22万元人力成本,一年增加264万元开支。

人力成本在民营医院运营成本中占比普遍在35%-50% 之间。新规实施后,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面对这种压力,民营医疗机构可能采取两种应对措施:一是裁员降薪,将2万预算原雇5人调整为雇4人,或将员工工资从4000元降至3000元;二是将成本转嫁给患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但这会削弱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优势。

更关键的是,民营医院还需应对2025年医保基金监管的全面强化。最高法通报显示,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判处罪犯2299人,案件数同比增长超131%,为国家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余元。

03 医保基金监管加强,民营医院面临双重挤压

社保新规实施之际,正值医保基金监管达到前所未有的严格程度。2025年,医保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已从单纯的费用控制转向诊疗合理性评价。

阜阳市医保局的专项整治行动就是典型例证。该市741家定点医药机构自查发现212项违规问题,涉及的2476.97万元违规使用基金已全部退回。同时,该市核查了17343条疑点数据,完成214条药品追溯码线索核查,处理违规医药机构70家。

医保监管的技术手段也在升级。2025年新增的 "诊疗行为合理性AI预警系统" 已覆盖87%的定点医疗机构,该系统对门诊转住院率设置参考值(≤28%),对目录外用药替代行为进行监测。

在社保成本增加与医保监管强化的双重挤压下,民营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梅州某民营医院因资金问题被中止医保协议,山西某三甲医院南院区开诊仅5年就全面停诊,这些案例凸显了当前民营医疗机构的生存困境。

04 转型之路:集采参与与支付创新

面对挑战,部分民营医院已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积极参与药品集采成为降本增效的选择。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于8月6日正式启动报量,涉及55个品种。

本次集采首次允许医疗机构在报量时自主选择厂牌,响应了临床端对药品适应性的长期关注。医保部门鼓励民营医院和零售药店参加集采,对达标机构授予 "集采便民药店/医院"标识牌,在比价小程序上标明是否参与集采。

宿迁模式提供了成功范例。作为江苏省唯一试点,宿迁通过"结余留用"机制,对因使用集采产品而节约的医保资金,按比例留用给医疗机构。同时要求民营医疗机构使用的集采药品金额占比须超过70%。

四年来,宿迁模式已累计为当地群众减轻医药经济负担8.7亿元。

支付模式创新是另一突破口。上海和睦家新城医院近日通过上海市医保支付系统审核验收,正式纳入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探索 "医保+商业保险+自付"的叠加支付模式。

该模式下,基础医疗费用由医保承担,剩余部分可通过个人自付或商业健康保险叠加支付。

05 行业分化加速,专科与基层各寻出路

社保新规实施后,民营医院行业将加速分化。不同类别民营医院需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出路。

高端民营医院可借鉴上海和睦家模式,通过接入医保系统吸引中高收入客户,同时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作为补充支付方式。这类医院的国际标准服务与叠加支付模式结合,能有效降低患者就医门槛,扩大客户群。

专科医疗机构可向工伤康复等细分领域拓展。温州瓯海明州康复医院成为瓯海区首家获工伤定点资质的康复医院,为区域工伤医疗体系注入新动能。专科化发展有助于避开与公立医院的直接竞争,建立差异化优势。

基层医疗机构则应积极参与集采降低成本。宿迁的实践表明,民营医院通过集采药品耗材,可大幅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如心脏支架价格从近2万元骤降至720元,使冠脉支架植入术总费用从3万余元降至1万余元。

对于所有民营医院而言,从赚"药钱"的传统思维中走出来,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将是必然选择。

山西某三甲医院南院区停诊公告贴出后,患者们困惑地张望着紧闭的大门。开诊仅5年,承载着医院未来发展希望的院区就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整体布局规划"需要而关闭。

与此同时,在上海自贸区,和睦家新城医院的工作人员正为即将上线的医保支付系统做最后测试。这家非公医疗机构探索的 "医保+商保+自付"叠加支付模式,让高品质医疗服务向更广泛人群敞开大门。

宿迁的民营医院通过集采使心脏支架价格从近2万元降至720元,一场曾需3万余元的手术如今只需1万余元。不同选择的民营医院,正走向不同的未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民营医院,医保,医疗,机构,社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