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并非“绝症”的传染病,这些防治知识要记牢

2025
08/07

+
分享
评论
善国善城善医善药
A-
A+

谈及艾滋病,不少人往往将其与‘死亡’紧密相连,实则不然,此乃一大误解。如今,艾滋病已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绝症,而是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规范的治疗

艾滋病:并非"绝症"的传染病,这些防治知识要记牢

谈及艾滋病,不少人往往将其与'死亡'紧密相连,实则不然,此乃一大误解。如今,艾滋病已不再是过去人们所认为的绝症,而是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管理,转变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事实上,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显著延长艾滋病患者的寿命,甚至有可能接近正常人的预期寿命。但前提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它、科学预防它。今天,咱们就把艾滋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打破恐惧,用知识武装自己。

一、艾滋病:HIV 病毒引发的 "免疫崩溃"

艾滋病,全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2023年全球新增约13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全球现有约399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 病毒最 "狡猾" 的地方在于,它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 尤其是负责防御的 CD4+T 淋巴细胞,就像拆掉了身体的 "防御工事"。随着病毒不断复制,免疫细胞越来越少,免疫力逐渐崩溃,身体就会变得 "弱不禁风",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甚至引发肿瘤,这就是艾滋病期的表现。

从感染 HIV 到发展为艾滋病,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急性感染期(感染后 2-4 周,类似感冒)、无症状期(持续数年至十几年,外表和正常人一样)、艾滋病期(免疫崩溃,出现严重症状)。

二、感染 HIV 后,身体会发出这些 "信号"

1. 急性感染期(像一场 "重感冒")

感染后的2至4周内,部分人可能会遭遇高烧(超过38℃)、咽喉疼痛、淋巴结显著肿大(尤其在颈部和腋下)、躯干及四肢出现小红点状的皮疹、全身乏力及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在持续1至2周后通常会自行消退,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而忽略。

2. 无症状期("潜伏" 的危险)

急性感染期后,病毒 "潜伏" 在体内,悄悄破坏免疫系统,此阶段可能长达6至8年,甚至更久,患者在此期间可能完全感觉不到任何异样,外表与健康人无异,然而,他们仍具有传染性。

3. 艾滋病期(免疫崩溃的 "警报")

当 CD4+T 淋巴细胞严重减少(<200 个 /μL),就进入艾滋病期,会出现:

3.1 持续高烧、夜间盗汗以及体重急剧下降(在3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10%);

3.2反复感染:如口腔真菌感染(鹅口疮)、肺结核、肺炎、带状疱疹(水痘后遗症,疼痛剧烈);

3.3严重并发症: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皮肤或内脏的紫色肿瘤)等。

三、HIV 病毒如何 "找上门"?这三个途径要警惕

HIV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1. 性接触传播(最主要途径)

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如多个性伴侣、男男性行为)风险最高。由于生殖器黏膜较为脆弱,性行为中易发生微小破损,从而让病毒有机可乘,进入体内。

2. 血液传播

2.1共用被 HIV 污染的针具(如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

2.2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现在我国血液管理严格,这种情况已极少);

2.3使用未消毒的医疗器械(如非法拔牙、纹身、穿耳洞)。

3. 母婴传播

感染 HIV 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但现在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孕期服药、剖腹产、人工喂养),可以将传播率降到 1% 以下。

注意:日常接触(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马桶)、蚊虫叮咬不会传播 HIV,不必过度恐慌。

四、怀疑感染?这些检查能 "确诊"

1. 抗体检测(最常用)

感染后 2-12 周("窗口期"),人体会产生 HIV 抗体,可通过抽血或唾液检测。现在很多地方有免费的匿名检测点(疾控中心、社区医院),也可以购买家用检测试纸(准确率较高,阳性需到医院复查)。

2. 核酸检测(更早发现)

感染后 1 周左右就能检测到 HIV 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适合窗口期内检测,或抗体检测阳性者确认感染。

3. CD4+T 淋巴细胞计数

确诊后需定期检测,评估免疫功能受损程度,决定是否开始治疗(一般 CD4<350 个 /μL 时启动治疗)。

五、别混淆!这些病和艾滋病早期症状相似

1. 普通感冒 / 流感

会出现发烧、喉咙痛等症状,但无淋巴结肿大持续不退及体重下降等特征,HIV 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

2. 梅毒

也通过性接触传播,早期会出现生殖器溃疡(硬下疳),抽血查梅毒抗体可鉴别,青霉素治疗有效。

3. 淋巴瘤

也会有发烧、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但 HIV 抗体阴性,病理活检可确诊。

六、艾滋病咋治疗?"抗病毒" 是核心

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终身服药)

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联合3种或以上抗病毒药物(即'鸡尾酒疗法'),有效抑制HIV复制,将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进而保护免疫系统,防止病情进展至艾滋病阶段。

1.1常用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多替拉韦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2效果:坚持服药后,病毒量转阴,CD4 细胞回升,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传染性大大降低("U=U":检测不到病毒 = 不具传染性);

1.3注意:必须终身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导致病毒反弹,进而产生耐药性。

2. 对症治疗(处理并发症)

2.1感染肺结核、肺炎等,需要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2出现肿瘤,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3. 一般治疗

3.1保证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免疫力;

3.2应避免劳累和熬夜,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心理压力会影响免疫力);

3.3定期复查(每 3-6 个月查病毒载量、CD4 细胞、肝肾功能)。

注意:目前,科学界尚未证明任何中药或偏方能够治愈艾滋病。虽然现代医学研究不断进步,但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它能够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切勿轻信未经证实的中药或偏方,以免耽误了科学的医学治疗。

七、日常注意:这些事要做好

1. 患者及家属

1.1患者要规律服药,不隐瞒病情(尤其对性伴侣),避免高危性行为;

1.2家属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不歧视患者,日常接触无需特殊隔离;

1.3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可用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消毒。

2. 预防意外传播

2.1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时,需戴手套、护目镜,避免针刺伤;

2.2发生职业暴露(如被污染针头刺伤),要立即挤压伤口排血,用肥皂水冲洗,2 小时内到疾控中心服用阻断药(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 72 小时)。

八、预防艾滋病:这几点要牢记

1. 安全性行为

1.1坚持使用安全套(全程、正确使用,避孕同时防性病);

1.2固定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不参与卖淫嫖娼。

2. 远离吸毒

2.1不静脉吸毒,不共用针具;

2.2吸毒者需到美沙酮维持治疗点接受治疗。

3. 正规医疗操作

3.1进行拔牙、纹身、穿耳洞等操作时,务必选择正规机构,确保所用器械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3.2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

4. 母婴阻断

感染 HIV 的女性怀孕前要咨询医生,孕期规范服药,分娩时选择剖腹产,产后人工喂养,不哺乳。

九、专家提醒

艾滋病的可怕之处在于社会对它的"无知"和由此产生的"歧视",而非疾病本身。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能让患者长期存活,但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有高危行为者(如无套性行为、共用针具),要及时做检测(窗口期后检测),别因恐惧拖延。

记住:艾滋病可防可控,只要做好预防、规范治疗,它就只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不会剥夺生活的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感染,艾滋病,治疗,病毒,检测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