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皮肤变黄不是小事,这些防治知识要知道

2025
08/05

+
分享
评论
善国善城善医善药
A-
A+

孩子出生后皮肤日渐变黄,大人突然眼睛发黄、尿液如同浓茶般深邃,这些都是黄疸的典型症状。很多人觉得黄疸只是 “皮肤变黄”,其实它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警报”。

黄疸:皮肤变黄不是小事,这些防治知识要知道

孩子出生后皮肤日渐变黄,大人突然眼睛发黄、尿液如同浓茶般深邃,这些都是黄疸的典型症状。很多人觉得黄疸只是 "皮肤变黄",其实它是身体发出的 "健康警报",背后可能藏着肝脏、胆道或血液的问题。从刚出生的宝宝到老年人,都可能遭遇黄疸,但不同人群的成因和应对方法大不相同。今天,咱们就把黄疸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教大家科学应对。

一、黄疸:胆红素 "跑错地方" 引发的变色

要理解黄疸,得先认识 "胆红素"。它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的 "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会经过肝脏处理,变成 "结合胆红素",再通过胆道排出体外(随大便排出,让大便呈黄色)。如果这个过程出了问题,胆红素在血液里堆积,就会让皮肤、眼睛巩膜(白眼球)、尿液变黄,这就是黄疸。

简而言之,黄疸并非一种疾病本身,而是多种潜在健康问题的一个警示信号。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溶血性黄疸(红细胞破坏太多)、肝细胞性黄疸(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梗阻性黄疸(胆道被堵住,胆红素排不出去)。

二、身体发出的 "黄疸信号",不同人表现不同

1、新生儿黄疸(最常见)

1.1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宝宝的脸部会开始发黄,随后逐渐扩展到躯干、四肢,甚至眼睛巩膜也会变黄。不过,这时宝宝的吃奶和精神状态都还不错,大约7-10天后,黄疸就会自然消退。

1.2病理性黄疸:出生 24 小时内就发黄,或黄疸持续超过 2 周(早产儿超过 4 周),黄疸退了又出现,或黄疸进展快(一天内皮肤黄染明显加深),可能伴有拒奶、嗜睡、哭声弱。

2、成人黄疸

2.1皮肤、眼睛发黄:最先发现眼睛巩膜发黄,然后是面部、全身皮肤,严重时手心、脚心都黄。

2.2尿液、大便变色:尿液的颜色会变得更深,像是浓茶或是啤酒的颜色。而在梗阻性黄疸的情况下,大便的颜色则会变浅,看起来就像是陶土色,这是因为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

2.3伴随症状: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多伴有乏力、食欲差、恶心、肝区隐痛;梗阻性黄疸(如胆结石)可能有剧烈腹痛、发烧;溶血性黄疸可能有贫血、腰痛、尿色呈酱油色。

三、为啥会出现黄疸?三类原因要分清

1红细胞 "坏得太快"(溶血性黄疸)

1.1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如妈妈 O 型、宝宝 A 型或 B 型,红细胞被破坏);

1.2蚕豆病(吃蚕豆后诱发红细胞破坏,多见于南方人);

1.3自身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等。

2 肝脏 "处理能力下降"(肝细胞性黄疸)

2.1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丙肝等,病毒损伤肝细胞);

2.2药物性肝损伤(吃了伤肝的药,如某些抗生素、退烧药、中药);

2.3肝硬化及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无法正常代谢胆红素。

3胆道 "堵住了"(梗阻性黄疸)

3.1胆结石(结石卡在胆管里,堵住胆红素排出通道);

3.2胆管癌、胰腺癌(肿瘤压迫或堵塞胆管);

3.3新生儿胆道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胆管结构异常,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出,需要及时治疗。

四、怀疑新生儿黄疸?抽血检测和经皮测胆可准确揭示病因

1、测胆红素:通过血液检查(肝功能)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的数值,判断黄疸类型:

1.1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溶血性黄疸;

1.2直接和间接胆红素都升高→肝细胞性黄疸;

1.3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梗阻性黄疸。

2、查源头

2.1怀疑溶血: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是否减少)以及溶血相关试验(例如Coomb试验)。

2.2怀疑肝病:查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肝抗体)、肝功能(转氨酶是否升高)、肝脏超声;

2.3怀疑胆道梗阻:通过进行腹部超声、CT扫描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可以观察胆管是否扩张以及是否存在结石或肿瘤的情况。

3、新生儿筛查:出生后 72 小时内采足跟血测胆红素,出院前经皮测胆红素(无创,像用体温计贴皮肤测)。

五、别混淆!这些情况不是真黄疸

1、胡萝卜素血症:吃太多胡萝卜、南瓜、橘子后,皮肤发黄(手心、脚心明显),但眼睛不黄,停吃后会消退,不是胆红素升高引起的。

2、假性黄疸:老年人眼周脂肪堆积,看起来像 "发黄",但胆红素水平正常,身体其他部位并未出现发黄现象。

六、黄疸咋治疗?分人群、对因处理

1、新生儿黄疸

1.1生理性黄疸:不用特殊治疗,多喂奶(每天 8-12 次),让宝宝多吃多排,胆红素随大便排出。

1.2病理性黄疸

1.2.1光疗(最常用):宝宝脱光衣服躺在蓝光箱里,蓝光能帮助胆红素分解排出(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

1.2.2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如胆红素过高有脑损伤风险);

1.2.3胆道闭锁:确诊后需手术(如葛西手术),否则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需要肝移植。

2、成人黄疸

2.1溶血性黄疸:治疗原发病(如停用诱发溶血的药物),严重时输血,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

2.2肝细胞性黄疸

2.2.1保肝治疗: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水飞蓟素等药物保护肝细胞;

2.2.2抗病毒治疗:针对乙肝、丙肝,需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例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等;

2.2.3停用伤肝药物,建议保持清淡饮食,并严格避免饮酒。

3、梗阻性黄疸:

3.1解除梗阻:胆结石引发的可手术取石;肿瘤导致的需手术切除或放支架(撑开胆管);

3.2对症治疗:瘙痒严重时用熊去氧胆酸,感染时用抗生素。

4、中医疗法

• 新生儿黄疸(湿热型):可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同时需注意其可能引发的腹泻副作用;

• 成人黄疸的治疗需根据辨证施治,湿热型可采用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寒湿型则选用茵陈术附汤,以达到辅助退黄的效果。

七、日常注意:这些事能帮到你

1、新生儿家长

1.1每天观察宝宝皮肤和眼睛黄疸变化,记录黄疸范围(从脸到脚还是从脚到脸);

1.2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确保宝宝每天尿湿 6-8 片尿布,大便 3-4 次以上。

2、成人患者

2.1肝损伤者:戒酒,避免吃油腻、辛辣食物,不擅自吃 "保肝药" 或偏方(可能加重肝损伤);

2.2梗阻性黄疸者:出现腹痛、发烧、黄疸突然加深,可能是胆管炎,需立即就医。

八、预防黄疸:不同人群有侧重

1、新生儿

1.1孕期妈妈应积极避免感染巨细胞病毒,因为这种病毒不仅可能对自身造成影响,如隐性感染和轻微症状,还可能通过垂直传播给胎儿带来严重后果,包括低出生体重、小头畸形、颅内钙化等。此外,孕期应谨慎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1.2宝宝出生后尽早开奶(出生 1 小时内),促进排便。

2、成人

2.1接种肝炎疫苗(甲肝、乙肝疫苗),避免不洁饮食(防甲肝)、不共用针具(防乙肝、丙肝);

2.2 倡导合理用药,避免长期服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例如部分止痛药及中药),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专业医生;

2.3定期体检(查肝功能、腹部超声),早发现肝病、胆结石等问题。

九、专家提醒

黄疸的核心是 "找到背后的病因",而不是单纯 "退黄"。新生儿黄疸别凭 "经验" 判断,胆红素过高可能损伤大脑(核黄疸),留下脑瘫、听力障碍等后遗症,必须及时监测和治疗。当成人突然出现黄疸,特别是伴随大便颜色变浅和尿液颜色加深时,应警惕胆管癌的可能性。胆管癌的症状可能不明显,但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建议及时进行包括血液检查、肝功能测试、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以及必要时的内窥镜检查,以确诊并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记住:黄疸犹如身体的'预警灯',及时排查方能防患于未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黄疸,胆红素,可能,治疗,宝宝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