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童颈部淋巴结逐渐增大,病因已查明
10岁女童因"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骨质破坏10+天"入院,最高体温至39℃。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地硬,有压痛,淋巴结表面凹凸不平、固定,无破溃,淋巴结逐渐增大,伴随颈部活动受限,已行右侧颈部淋巴结切除活检。
既往史:无特殊。
检验及检查:见下页。
治疗:自诉当地医院头孢唑林抗感染治疗1天。
外院院颈部超声
2025.06.10当地医院胸部CT
病理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 )
命名:巨淋巴结增生症也称巨大淋巴结病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
CD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
发病年龄及性别:年龄跨度较大
1、单中心型:年龄40岁左右,无性别差异
2、多中心型:年龄50-70岁,男性
多见多种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伴发淋巴结的"Castleman样"病理改变,包括感染性疾病(如HIV、梅毒、EB病毒感染,结核等)、肿瘤性疾病(POEMS 综合征、淋巴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浆细胞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等)
发病机制-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 )
发病机制不明确,可能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和细胞因子调节(白细胞介素-6)异常有关
1、单中心型CD更可能是一种克隆性肿瘤,其细胞来源是滤泡树突状细胞
2、多中心型CD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白细胞介素-6的过度分泌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的血管增生
①感染(病原体假说-人类疱疹病毒8)
②自身抗体或与易感种系突变相关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自身免疫假说)
③调节炎症基因的种系突变(自体炎症假说)
④单克隆淋巴结细胞和/或体细胞突变导致细胞因子异位分泌(副肿瘤假说)
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可明确淋巴结受累范围(临床分型)对患者至关重要
①单中心型CD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超过90%,几乎不影响远期生存,但是发生副肿瘤性类天疱疮、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血清淀粉样A蛋白型型淀粉样变性、血管肿瘤(如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和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一旦合并以上情况,其预后会明显变差
②特发性多中心CD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5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