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血的教训,必须给所有“三高” 人群狠狠提个醒:小毛病不重视,真的会分分钟把自己送进 ICU!
52岁男子明知自己有高血压、高血糖,却因无症状、工作忙而不管不顾。直到说话含糊、喝水呛咳、头晕腿软撑不住被送医,才查出是脑梗死!更吓人的是,在送医路上直接昏迷,人都没意识了……
忽视 "两高",52 岁男子突发脑梗
家住韶关的陈先生(化姓)今年52岁,体检发现有高血压、高血糖,由于没有什么不舒服,平时工作也忙,平日里就没有监测血压、血糖,更没有想着进一步就医。
6月24日,陈先生晨起时发现自己说话有些口齿不清,讲话大舌头,喝水也会呛咳。但他没有重视。上班的过程中感觉头晕、手脚没力,工友发现他说话吐字不清,赶紧联系了家人。
"妈,爸爸好像有生命危险,昏迷了!"陈先生的妻子何女士(化姓)回忆道,接到女儿的电话时,感觉天塌下来了。在当地医院,陈先生被诊断为脑梗死。经过治疗,陈先生言语不清没有好转,症状较前还有明显加重,逐渐出现四肢无力、意识下降、精神差、昏昏欲睡,医生考虑脑梗死进展。为寻求进一步诊疗,陈先生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何女士说,"在路上的时候,他就已经完全没有意识了。"
急诊取栓打通脑血管通道
25日凌晨,患者到达我院急诊,我院神经内六科值班医生蓝志科主治医师接诊了患者,得知患者突发言语不清19小时,加重伴意识下降4小时。结合当地医院头颅磁共振和头颈部CTA结果,诊断患者为进展性卒中。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进一步头颅磁共振平扫+DWI检查提示脑干、双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右侧海马、右侧顶枕叶多发脑梗死(急性期);头颈CTA提示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血栓形成。
▲入院影像检查
同时,蓝志科连夜向神经内六科孙永奇主任医师汇报了患者病情。孙永奇高度重视,迅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患者头颅磁共振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有介入治疗指征。孙永奇及蓝志科向家属耐心解释病情,"患者的情况危急,疾病随时有加重可能,出现四肢瘫痪、昏迷等情况,甚至有死亡风险。当前仍在介入治疗时间窗内,建议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改善脑灌注,防止脑梗死继续进展。"
征得患者家属同意,随后,我院神经血管介入科团队迅速为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并在急诊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机械取栓+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术。复查造影见基底动脉显影通畅,基底尖各分支显影良好,术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
术后,经过抗血小板、降脂、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护胃、抗感染,辅以康复治疗,陈先生的症状每天都在好转,四肢力气逐渐恢复。住院治疗1周后,陈先生肢体活动明显改善,可以自主行走、言语清晰。
健康科普知多点
孙永奇介绍,急性脑梗死俗称"中风",是神经内科的重病,具有高致死、高致残、高复发的特点。急性脑梗死早期及时的溶栓和介入治疗可以挽救生命,恢复功能,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生活质量。然而要认识到,预防始终是最好的治疗。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可以大大降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对于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长期吸烟人群,要定期进行血管检查,别等大脑"罢工"后才后悔。
如果已经发生的急性脑梗死,关键是要做到早识别、早转运、早治疗。选择到有条件的医疗中心,血管内介入治疗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孙永奇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当出现中风症状时,不要犹豫,立即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扫码加入【医患体验管理与评价】专区
——通过患者视角,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及医院品质现状!
✓患者体验提升优选案例定期更新:2024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国医院管理奖获奖案例
✓权威专家定期直播:医患沟通技巧、患者体验提升妙招
✓优选解决方案精准赋能:AI融合智能分析,助力医院品质进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