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扫描决胜胃癌战场!
47 岁的李先生,正值中年,是家庭的顶梁柱。然而,4天前被查出胃恶性肿瘤的消息,像一记重锤,让他和整个家庭陷入了恐慌与焦虑之中。未知的病情发展、可能的转移情况,成了压在他们心头的巨石。
--癌症扩散了吗?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未来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李先生来进行了 PET/CT 检查以评估病情。而检查结果,为后续的治疗方向提供了关键依据。
影像报告清晰地显示:
胃体‐胃窦区胃壁明显不均匀增厚,代谢增高,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伴肝胃间隙、胃周多发小结节,轻度代谢,以上符合胃原发恶性肿瘤伴周围浸润、淋巴结转移表现
一次检查,全身评估,PET/CT以"形态+代谢"双重视角为李先生揭示真相:
1、精准定位原发灶: 胃体-胃窦区胃壁明显不均匀增厚伴显著代谢增高--明确肿瘤核心区域。
2、揪出隐匿转移灶: 肝胃间隙、胃周多发轻度代谢小结节-- PET/CT凭借超高代谢灵敏度,在结构变化尚不明显时,率先捕捉到淋巴结转移信号! 传统检查极易漏诊。
3、评估局部侵袭: 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提示肿瘤已突破胃壁,向周围组织浸润。
李先生PET/CT报告:阐明"代谢增高"即肿瘤活跃、"脂肪间隙模糊"提示局部浸润、"多发轻度代谢小结节"则明确指向淋巴结转移这一关键发现,并据此评估其肿瘤分期(T3-4, N+, M0),详解不同分期对应的预后差异及治疗策略核心要点--特别是强调了淋巴结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决定性影响(必须扩大清扫范围+术后辅助化疗)。
早防早治,识别早期症状
平均每63秒就有1人因胃癌死亡[1]。
临床发现,早期胃癌往往没有症状,以及部分症状不典型,极易与普通胃炎混淆。等出现症状时,已是中晚期[2]。
警示: 李先生的案例中,PET/CT发现的"轻度代谢淋巴结"是极易被传统影像漏诊的关键转移证据! 若未行PET/CT检查,可能导致分期低估(误判为早期),进而可能选择不充分的手术范围(淋巴结清扫不足)或遗漏必要的辅助化疗,极大增加复发风险! 精准分期是精准治疗的生命线。
建议: 胃癌确诊后,全身分期评估(尤其PET/CT)应作为关键一步。
--文献参考--
[1]Chen W, Zheng R, Baade P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China,2015.CA Cancer J Clin. 2016;66(2):115-32[2]健康中国https://mp.weixin.qq.com/s/stR6ZEdYn91BkH1uMBuGOg
说明:本文案例归全景医学所有,患者隐私信息已做处理,未经作者及相关权利人许可,不得商用。科普内容仅作分享,仅供参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