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有幸阅读了彼得德鲁克先生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该书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讲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一方面,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如何衡量和提升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更好的为组织提供更多的成果,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
一、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事实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往往效率很低。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她的供给是没有弹性、没有替代品的。有效的管理者和其他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估算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间,或者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哪些事情上。只有扎扎实实地工作,才能领悟到管理的精髓,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质的飞跃。
每一位管理者的时间中,都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费掉的。作为管理者,他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组织对他的时间要求往往也越大,所以,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总会有很多时间耗用于毫无贡献的工作上,总要花上足够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和共同工作的人数量越多,用于彼此协调关系的时间肯定越多,而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就越少了。如果你想真正的影响别人,那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如果你想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同时,管理者的绝大部分任务也需要相当多的整块时间,他们越是想做重大的贡献,越是需要有更长的"整块时间",管理者越是想将繁忙纷杂转化为成就,越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越是需要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脑力工作者对其上级主管以及同事所要求的时间,往往比体力劳动者多得多,他们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讨论、甚至指导别人,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每一次花费的时间少于这个极限,事情就很难做好,所花费的时间就是浪费,再做就得从头开始。一位管理者越想发挥长处,就越感到应在重大的机会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长处,这是获得成果的唯一方法。因此,我们在管理工作实践中,一定要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安排时间任务,不能浪费时间。
人总是有一种倾向,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认为许多事非躬亲不可,然而,即使是最有效的管理者,仍然免不了有许多不必要和无效的工作。有时,浪费时间也是由于管理不善和机构有缺陷引起的。有效的管理者通常采用找出不需要做或者做了也完全没有成果的事情;可以由别人代为参加而又不影响效果;管理者一定要减少浪费别人时间的活动,例如开会时无需所有人参加,可以相关人员参加,然后向所有人发送会议记录等方式来系统的管理时间。
二、提高效率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效率,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体力劳动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但是脑力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却很难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保持他的工作有效性,就需要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能够持久。因为我们无法像对待体力劳动者那样通过外在的监督来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他们。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在把握时间的同时,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从本质上提高效率。人是一种"多功能工具",但是要有效的利用人类的才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集中个人所有的才能于一件要务上。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世界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有效的个性",有效地管理者和不称职的管理者相比,前者往往在解决问题时,都着眼于最高层次观念性的认识,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策应采用的原则。他们重视的,是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他们的决策是最高层次的、观念方面的重大决策、有效的决策。
一项决策如果不能够付诸实施,就称不上是真正有效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他们需要的是合乎情理的决策,而不是巧妙的决策。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的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有效,从而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管理者需要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处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能够产生成果的地方。
管理者就是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其职位和知识决定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作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同时,必须借助组织这个能使个人才干得以增值的一种工具。实际上,知识工作者生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工作者,将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成另一种产出时,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是毫无意义的。
三、管理就是充分发挥人力的潜力
我们不能以一位知识工作者是否有下属而确定其是一位管理者,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下属,但是他们依然属于管理者。每一位管理者面对的现实,一方面要求他们具有有效性,另一方面却又使他们很难达成有效性。一般情况下,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在其他方面表现平平,今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具有的一个共同缺点: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所以,管理者需要发挥团体优势,以人为本,创造人为效应,增强共识,促进沟通,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职工的能动作用,使职工迸发出激情和力量。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质的转变,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管理者应该明白如何充分发挥人的长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如果过多考虑人的短处,就会影响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发掘别人的长处,并设法使其长处得到发挥,那么他就会因为人之弱点、人之短处、人之缺失的影响,既完不成任务,又缺乏有效性,因为一个"样样精通"的人往往代表一无是处。管理者的用人决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在于"用人之所长,容人所短"。当一个人的弱点可能会影响他发挥其长处时,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运用工作和职业机会来帮助这个人克服其弱点。用人所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一个组织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也是知识工作者和社会不可或缺的素质。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5个习惯:①知道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可以很好的控制时间;②重视对外界的贡献;③善于利用自己或他人的长处;④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⑤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说明:文中图片为个人手机拍摄不涉及侵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