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机制,在临床上能够改善多发性硬化症这一医学难题。
撰文: 福建医科大学 YANG
本文审核专家: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李晶教授
引言
今日分享一则胎盘干细胞相关的临床案例。这是一项利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的I期临床试验,5名受试者不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还在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免疫指标等方面获得显著改善。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抗炎作用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机制,在临床上能够改善多发性硬化症这一医学难题。
曾经被医学界视为"不可逆转"的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随着胎盘干细胞科技的发展如今迎来治疗新曙光。
2025年5月, 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一项这一领域的新研究成果[1]:利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MSCs)治疗SPMS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5名受试者不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还在认知功能、运动能力和免疫指标等方面获得显著改善。
这项开放标签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LMSCs)在5名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SPM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每位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接受 3 × 10^6 个细胞/kg。主要结局集中在安全性和耐受性,通过6个月的不良事件监测进行评估。
次要探索性结局包括临床、影像学和免疫学测量,包括认知和心理评估、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临床体征、弥散张量成像(DTI)、功能MRI(fMRI)、细胞因子水平IL-10、IL-6、IL-17、TNFα和B细胞标记物分析等[1]。
图片来自文献[1]
01.安全性评估
在该研究中,未观察到与PLMSCs注射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注射后,仅2例患者观察到轻微头痛,这是轻度和暂时的,并在1小时后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剂解决。此外,在 6 个月的随访期和之后的 1 年内没有收到其他不良事件的严重报告[1]。
02.临床功能学评估
EDSS是临床用于评估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的标准化量表,评分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残疾越严重。EDSS在注射细胞后第1个月下降,第3个月有2例患者呈下降趋势,下图描述了注射前和注射后EDSS变化。
图片来自文献[1]
此外,在接受PLMSCs注射后,患者的认知和心理评估结果也表现出改善。
03.影像学评估:
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估发现,接受PLMSCs注射后,涉及MS中经常受损的关键认知功能,包括记忆、空间处理和默认模式活动脑区的活动明显增加。
图片来自文献[1]
04.实验室结果评估:
对PLMSCs注射前后收集的患者样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B淋巴细胞群中 CD20/CD19 标志物减少,这表明治疗后B细胞减少。
图片来自文献[1]
此外,在细胞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后 1 个月和 3 个月评估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细胞治疗后 3 个月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显着升高,而促炎细胞因子(IL-17、IL-6 和 TNFα)水平显着下降[1]。
图片来自文献[1]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多种机制来改善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全球约230万人深受其害,尤以20-40岁女性为主,其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患病机制尚不清楚,患者通常会丧失运动、视觉、感觉以及协调的能力,会逐渐陷入视力模糊、肢体麻木、运动失调甚至瘫痪的困境。
目前MS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现有药物对复发缓解型MS(RRMS)虽有一定效果,但对进展型MS(包括SPMS)却束手无策--既无法阻止神经进行性损伤,也难促进髓鞘修复[2]。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新疗法。
该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于2021年就在干细胞领域权威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发表综述文章[2],文中指出: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尤其是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的一种潜在手段。
图片来自文献[2]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主要涉及以下两大核心机制[2]:
胎盘干细胞改善硬化症的作用机制
01.免疫调节与抗炎作用:
多发性硬化症一般认为是自体抗原通过激活自体反应性T细胞,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和进行性神经变性。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分泌因子(如PGE2、TGF-β1),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调节性T细胞(Tregs),抑制过度免疫反应。此外,间充质干细胞显著提升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降低促炎因子IL-17、IL-6、TNF-α,重塑免疫微环境[2]。
02. 神经保护与再生促进:
分化潜能: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参与髓鞘再生。
旁分泌效应:其可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如BDNF、GDNF)及外泌体,激活内源性修复机制,保护轴突并减少脱髓鞘损伤。
微环境改善:其可缓解组织酸中毒,促进巨噬细胞向M2抗炎表型转化,创造神经再生有利条件[2]。
小结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免疫调节、抗炎、神经保护、抗衰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其巨大的的潜力,胎盘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而被广泛关注。文献表明,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分化能力更广、生长动力学更快、植入特性更好、集落形成单位成纤维细胞发育能力更强,还具有更强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特性,更低的免疫原性。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出生后储存,用于将来的疾病治疗和健康改善。一个足月胎盘可以产生7000个临床剂量的治疗性间充质干细胞。随着研究的进展,胎盘来源干细胞有望为更多的家庭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Shokati A, Nikbakht M, Sahraian MA, et al. Cell therapy with placent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secondary 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patients in a phase 1 clinical trial. Sci Rep. 2025;15(1):16005. Published 2025 May 8. doi:10.1038/s41598-025-00590-6
[2] Shokati A, Naser Moghadasi A, Nikbakht M, Sahraian MA, Mousavi SA, Ai J. A focus on allogene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a versatile therapeutic tool for treating multiple sclerosis. Stem Cell Res Ther. 2021;12(1):400. Published 2021 Jul 13. doi:10.1186/s13287-021-02477-5
文章已获版权方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