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口接连确诊,严重可致盲!近期这类门诊迎来就诊高峰→
"字好清楚!"10岁的甜甜(化名)正兴奋地向张广斌教授展示她刚写完的作业,而在一旁,她的妈妈王女士和哥哥小乐(化名)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家庭有些特殊,从妈妈到13岁的哥哥,再到年仅10岁的妹妹,一家三口同患一种病、同一家医院先后均由同一位医生实施白内障手术,历经15年接力守护光明,最终全部重获清晰视界。
"再等等,让眼球再长结实些"
甜甜出生不久,瞳孔便蒙上薄雾-- 被确诊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按传统观念,部分医生可能建议尽早手术。但张广斌教授凭借三十多年白内障诊疗经验,经详细评估后认为:"孩子年纪小,眼球娇嫩且仍在发育,白内障尚轻,不妨再等等,让眼球长得更结实些。"
没想到,这一随访就是10年:
期间,张广斌教授团队通过儿童眼科检查技术,密切监测甜甜的视力发展。门诊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甜甜的每一次视力变化:"3个月,确诊白内障""3 岁,散瞳后眼底清晰""7 岁,换牙期视力波动 0.1"....直到10岁,"晶体混浊度适合手术。"
制定手术方案时,既要考虑甜甜当下的用眼需求,更要兼顾其未来眼部发育及学业需求,张广斌教授为此设计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高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甜甜的远、中、近视力均达到1.0,远超预期,曾经模糊的世界如今变得色彩斑斓。
这已经是张广斌教授第三次为这个家庭点亮光明。
妈妈15年前手术,至今视力稳定
王女士是家里第一个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人。15年前,她的视力突然急剧下降,视物模糊的症状愈发严重,经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当时,她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厦门眼科中心业务副院长张广斌教授。"手术很快,第二天就能看清楚了,这么多年视力一直保持得很好。"王女士回忆道。
哥哥5年前手术,见证技术进步
5年前,王女士的儿子小乐也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经基因检测,确认这是一种遗传性白内障。拿着报告单,王女士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张广斌教授 --10年前自己手术的经历,早已让她把这位医生当成了 "光明守护神"。
由于小乐当时视力仅有0.3,必须尽快手术。手术当天,张广斌教授像变魔术般,用微创技术几分钟就完成了手术,小乐的瞳孔区恢复了乌黑透亮。时隔近5年,小乐视力恢复良好,已然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最初的选择成了最暖的光明传承
从妈妈到哥哥,再到年幼的妹妹,这一家三口跨越15年的求医之路,见证了厦门眼科中心始终如一的专业与坚守。张广斌教授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为这个家庭驱散了白内障带来的阴霾,点亮了他们的光明未来。
专家提醒:家族性白内障需重视筛查
"像这样的家族聚集性白内障并不罕见,但很多家庭缺乏早期筛查意识。"张广斌教授表示,家族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如果发现及时,可以通过科学干预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建议家族中有白内障病史的人群,应高度重视眼部筛查,在成年后定期检查,而儿童最好在3岁前完成首次系统眼科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注:文中图片均已获版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