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院亏损“十大原因”催生绩效窘境困局

2025-07-24 10:01

医院亏损“十大原因”催生绩效窘境困局

医院亏损"十大原因"催生绩效窘境困局

提示:医院迎来寒冬,经济压力山大,负债率在扩大,医务人员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在增加,医院收入出现滞涨或下降,医院亏损不断增长,绩效发放金额也在收窄,如果持续亏损不能及时止亏或扭亏为盈,将会进入绩效窘境困境,经济规律使然让医院有心也无力发放,一旦绩效发放受阻,如何防范医务人员"躺平现象",进一步加速亏损。

公立医院的负债总额在过去十年间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2009 年,我国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为 3687.28 亿元,资产负债率为 32% ;而到了 2021 年,政府办医院负债总额已飙升至 19150.69 亿元,增长幅度高达 419.37%,资产负债率也攀升至 45.10%。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医院债务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医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寒冬。

一、增量不增效状况

医院亏损的加剧,使得绩效发放金额也不得不收窄。在工资总额管控的大背景下,政府对医院绩效考核力度不断加大,绩效工资总额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当医院亏损时,绩效分配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哪些科室部门应该多拿绩效,哪些岗位应获得更高的绩效,又有谁应该少拿绩效。在绩效工资总额受限的情况下,各部门、科室以及员工不再仅仅关注绩效工资的高低,而是更加关注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否合理。

绩效下降下,一系列关于绩效分配不公的问题随之涌现,如为什么工作量大的科室绩效少,为什么风险程度高的岗位绩效没有相应提高,为什么技术难度强的工作绩效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

绩效发放受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医务人员收入减少。在医疗行业,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本就巨大,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病情和紧张的工作节奏,还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以急诊科医生为例,他们常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在疫情期间,广大医务人员更是冲在抗疫一线,不顾个人安危,守护着大众的健康。然而,当绩效发放出现问题,他们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经济回报时,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

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可能会出现 "躺平现象",对工作变得消极怠工。他们可能不再积极主动地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也会变差,甚至可能会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当医生觉得自己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时,可能会减少对患者的耐心沟通,对一些疑难病症也不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治疗。这种消极态度不仅会影响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发展,还会对整个医疗团队的士气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团队凝聚力下降。

(二)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下降

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下降,必然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态度。当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时,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医生在消极状态下,可能会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护士可能会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这些都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医院的服务效率也会降低,患者的就医体验变差。患者可能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诊断和治疗,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下降。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长时间的等待和冷漠的服务态度,会让他们感到不满和失望,从而选择其他医院就医。这将进一步导致医院的患者流量减少,收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加剧医院的亏损。

二、医院亏损的 "十大原因" 深度剖析

医院亏损的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元的原因,深入剖析这些原因,是探寻解决之道的关键。

(一)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许多医院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以设备采购为例,部分医院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评估,盲目追求先进设备,导致设备过剩或使用率不高。一些医院购置了高端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但由于所在地区患者数量有限,或者医院的学科发展未能与之匹配,使得设备的闲置时间较长。据相关统计,某些基层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年使用率不足 50%,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增加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折旧费用。

人员配置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医院在人员招聘和岗位安排上缺乏科学规划,导致人员结构失衡。例如,某些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过多,而一线医护人员相对不足,使得医院的运营效率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也受到影响。还有些医院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短视行为,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愿意投入资源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医疗人才,导致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使得医院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而收入却未能相应提高,从而导致医院亏损。

(二)医疗服务过度扩张

部分医院为了追求规模和市场份额,盲目扩张医疗服务范围。它们不顾自身的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开设了大量的新科室和新项目。一些医院在没有充分调研和准备的情况下,开设了高端的国际医疗部,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市场推广,导致患者数量稀少,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这种过度扩张不仅导致运营成本的大幅增加,还使得医院的资源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由于新开设的科室和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短期内又难以获得足够的收益,从而导致医院的财务状况恶化。过度扩张还可能导致医院服务质量下降,影响患者满意度。新科室和新项目的医疗团队可能缺乏经验,医疗设备和技术也可能不够成熟,这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就医体验。一旦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满意,就会选择其他医院就医,从而导致医院的患者流量减少,收入下降。

(三)医疗费用管理不当

医疗费用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许多医院在这方面存在漏洞。在费用定价方面,一些医院未能充分考虑成本和市场因素,导致定价过高或过低。定价过高会使患者望而却步,影响医院的患者流量;定价过低则无法覆盖成本,导致医院亏损。在收费管理方面,部分医院存在收费不规范的问题,如重复收费、乱收费等,这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一些医院在患者的检查费用中重复收取某些项目的费用,或者对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项目进行收费,这些行为都引起了患者的不满和投诉。

在报销审核方面,医院也存在审核不严的问题,导致医保基金的浪费和流失。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更多的医保资金,对患者的报销申请审核不严格,甚至与患者串通,虚构医疗费用,骗取医保基金。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被医保部门查处,医院将面临巨额的罚款和处罚,从而导致财务状况恶化。

(四)患者欠费问题

患者欠费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资金流。据统计,我国部分医院的患者欠费金额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高达 5% - 10%。患者欠费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经济困难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患者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只能选择欠费。医疗纠纷也是导致患者欠费的重要原因。当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或者认为医院存在过错时,他们可能会拒绝支付医疗费用。

还有一些患者存在恶意逃费的行为,他们利用医院管理制度的漏洞,在治疗结束后不支付费用就离开医院。患者欠费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医院不仅需要承担患者的医疗费用,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追讨欠费。如果欠费无法追回,医院将不得不承担这部分损失,从而导致亏损。

(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冲击

近年来,我国推行了 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对医院的收入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下,医院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费用,而在 DRG/DIP 付费模式下,医院的收入则主要取决于病种的分组和分值。这就要求医院必须优化诊疗流程,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适应新的支付方式。

然而,许多医院在改革过程中未能及时适应新的支付方式,导致收入下降。一些医院在 DRG/DIP 分组中存在错误,导致医保支付金额减少;还有些医院未能有效控制医疗成本,使得实际医疗费用超过了医保支付标准,从而导致亏损。由于 DRG/DIP 付费模式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病案管理要求较高,一些医院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也影响了医保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六)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影响

2017 年,我国全面推行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这一政策旨在切断医院与药品、耗材销售之间的利益链条,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然而,这一政策也对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政策实施前,医院可以通过药品和耗材的加成获得一定的收入,而政策实施后,这部分收入被切断,医院的收入来源减少。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医院需要在采购、储存和管理成本上进行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医院面临着困难。药品和耗材的采购价格难以降低,医院的采购渠道和议价能力有限,无法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药品和耗材的储存和管理成本增加,医院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确保药品和耗材的质量和安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上升,而收入却未能相应增加,从而给医院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压力。

(七)医疗服务价格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未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许多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偏低,如手术费、护理费等,远远低于医务人员的实际劳动付出。以一台普通的外科手术为例,医生需要花费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进行手术操作,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但手术费却可能只有几百元或几千元。在 DRG/DIP 付费模式下,医疗服务价格偏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导致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难以获得足够的收入。由于医保支付标准是根据病种的分组和分值确定的,如果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医院在治疗某些病种时就可能出现亏损。

这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打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医务人员的收入与他们的劳动付出不匹配,他们可能会感到不满和失落,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优秀的医务人员可能会选择离开医院,或者减少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这都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八)医院内部管理不善

医院内部管理不善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预算管理方面,一些医院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导致预算超支严重。医院在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预算规划,随意性较大,使得实际支出远远超过预算。在成本核算方面,部分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无法准确核算各项成本,导致成本控制不力。一些医院对药品、耗材、人力等成本的核算不够精细,无法发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从而造成成本浪费。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一些医院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物资管理不善、采购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风险增加。一些医院的财务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如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九)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开放,竞争日益激烈。大型公立医院凭借其品牌、技术和人才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患者,而一些基层医院和民营医院则面临着患者流量不足的困境。为了吸引患者,医院不得不加大在设备更新、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方面的投入,这无疑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一些民营医院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惜花费巨资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聘请知名专家坐诊,但由于患者数量有限,这些投入无法得到充分的回报,从而导致亏损。

一些医院在竞争中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如恶意降价、虚假宣传等,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一些医院为了争夺患者,过度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导致医院的收入减少;还有些医院进行虚假宣传,夸大治疗效果,欺骗患者,一旦被患者识破,就会失去患者的信任,从而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患者流量。

(十)外部经济环境变化

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医院的运营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居民的医疗消费能力下降,一些患者可能会减少就医次数或者选择价格较低的医疗机构就医,这导致医院的患者流量和收入减少。政府财政投入的减少也给医院带来了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对医院的投入减少,使得医院的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基层医院由于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无法进行设备更新和人才培养,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提升,从而导致患者流失。

医保政策的调整、药品和耗材价格的波动等因素,也会对医院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医保报销比例的降低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从而影响患者的就医选择;药品和耗材价格的上涨会增加医院的采购成本,导致医院的运营成本上升。

三、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一)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

合理规划设备采购和人员配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医院应建立科学的设备采购评估机制,在采购设备前,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频率、临床需求以及医院的经济实力。对于大型医疗设备,要进行全面的成本效益分析,避免盲目采购导致设备闲置。可参考其他医院的设备使用情况和采购经验,结合本院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根据医院各科室的工作量、业务发展需求以及患者流量,进行精准的岗位设置和人员调配。通过对各科室工作负荷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人员数量和结构,确保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加强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是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包括药品、耗材、人力、设备折旧等成本。通过成本核算,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在药品和耗材采购方面,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谈判,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成本。预算管理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流程,明确各部门的预算责任,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改进服务流程是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医院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就医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建立线上预约挂号系统,患者可以提前预约就诊时间,避免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等候;实现电子病历共享,医生可以快速查阅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提高诊疗效率。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机制,对于疑难病症,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进行会诊,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在不同科室之间来回奔波。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医院应加大对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选派优秀的医务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竞赛、评选优秀医务人员等活动,激励医务人员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三)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深入理解 DRG/DIP 等医保政策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基础。医院应组织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医保政策培训,邀请医保部门的专家进行解读,使大家充分了解 DRG/DIP 的分组规则、付费标准以及医保结算流程。建立医保政策研究小组,密切关注医保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医院的运营策略。

优化诊疗流程,合理控制成本是提高医保结算效益的关键。医院应根据 DRG/DIP 的分组要求,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检查检验。加强对病种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对于一些成本较高的病种,要通过优化治疗方案、合理使用药品和耗材等方式,降低医疗成本。同时,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以获得更好的医保结算效益。

(四)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关键。医院应综合考虑医务人员的工作价值和贡献,制定全面、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除了关注医疗工作量和经济效益外,还要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科研成果、教学工作等纳入考核范围,体现医务人员的综合价值。在医疗质量方面,考核指标可以包括手术成功率、治愈率、误诊率、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患者满意度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医务人员的需求层次。除了物质奖励外,还要注重精神奖励和职业发展激励。设立优秀医务人员奖、科研成果奖、教学优秀奖等,对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如晋升、培训、进修、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等,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

(五)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与创新

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保障。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物资、采购、人事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确保医院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规范物资管理流程,加强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加强采购管理,严格执行采购招标制度,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降低采购成本。

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项目,增加收入来源。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市场需求,开展特色专科服务、高端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等。某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针对中风、骨折等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也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有些医院开展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患者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咨询、复诊、开具处方等,方便了患者就医,也拓展了医院的服务范围。加强与企业、社区、保险公司等的合作,开展健康管理、体检、商业保险合作等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医院的发展。

总结

医院正处于一个艰难的发展阶段,亏损问题日益严重,绩效窘境也随之而来,这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也对医务人员和患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绩效窘境则进一步加剧了医院的困境,导致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受挫,医院服务质量和效率下降。医务人员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当绩效发放受阻,医务人员的收入减少,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运营。

当前医院困局本质是旧增长模式(以量换价)与新支付环境(价值医疗)的冲突。破局需同步推进三方面转型:

分配正义→切断行政对临床的"抽血机制",让创造价值者获得回报;

运营再造→通过流程优化(日间手术、分级诊疗)降低盈亏平衡点;

服务升维→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开辟支付新渠道。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绩效停发导致的"全员躺平",在寒冬中重建医疗机构的可持续生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患者,导致,医务人员,医疗,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