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对话蔡秀军院长 微创医学战略成就「邵医模式」

2025
07/22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官方微信
A-
A+

浙大邵逸夫医院如何以 16 字方针引领学科突围与医院发展?

Image
↑ 点击图片 观看回放 重温精髓 ↑

当外科手术从开膛破肚全面转向毫米级切口的精准操作,当 5G 远程手术让头部医院专家与偏远地区患者「零距离」对接,中国微创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医疗格局。

2025 年 6 月 28 日,在「第七届 CMIA 医学创新大会·2025」期间举办的「2025 医学创新瑯琊汇」典型案例报告会暨荣誉盛典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文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及其领衔的微创外科团队斩获「创新个人」与「创新团队」两项殊荣,其背后是一家年轻医院用 31 年时间书写的进阶传奇——从跟跑到领跑国际,从技术引进到输出「中国方案」。

7 月 21 日,蔡秀军院长做客健康界品牌栏目《对话医院领航者》,与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展开深度对话。这位将 29 年职业生涯扎根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微创领军人」,首次系统披露 16 字发展方针如何引领浙大邵逸夫医院连续五年跻身代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前 1%的「国考」最高等级 A++,深度解读浙大邵逸夫医院从探索腹腔镜技术到开拓 5G 远程手术、构建微创医学生态的进阶「密码」,分享中国微创医学如何在机器人手术、医工融合等领域突破欧美垄断、引领国际,在全球医疗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以下是健康界基于访谈实录的整理,带您读懂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创新基因与一个学科的崛起之路。

29 年邵医人

打造一家极具独特气质的创新医院

赵红:您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工作了多少年?

蔡秀军:我从 1996 年 3 月加入浙大邵逸夫医院,至今已整整 29 年。这里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主战场,更承载了我的青春与理想。可以说,我的成长轨迹与医院的发展脉络完全重合——从青年医生到学科带头人,再到院长,我亲历了医院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微创技术从探索阶段走向国际引领的全过程。

赵红:在您眼中,浙大邵逸夫医院是一家怎样的医院?

蔡秀军:浙大邵逸夫医院是一家极具独特气质的公立医院。 1994 年由宁波籍著名企业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时,很多人误以为这是一家私立医院。邵先生的初心非常纯粹——作为浙江宁波人,他希望家乡百姓能够享受到国际先进的医疗服务。

建院之初,邵先生做出了一个关键决策:邀请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参与医院管理,这一举措使浙大邵逸夫医院有机会学习借鉴全球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奠定了深厚的国际化基因。   

建院 31 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2013年我担任院长后,启动了多院区协同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布局既源于浙大邵逸夫医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积极响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使命担当。

以新疆阿拉尔院区为例,我们通过人才下沉、带教帮扶、技术输出和远程外科等形式,让边疆地区的患者能够同步享受杭州的优质医疗资源,这正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社会责任的生动体现。

核心战略

16 字方针引领学科突围与医院发展

赵红:您提出的「错位发展、精准微创、问题导向、交叉融合」16 字方针,是基于怎样的思考而形成?

蔡秀军:这 16 字方针是我们经过 20 余年实践探索凝练出的核心发展战略,每一个词都蕴含着对医院定位、技术路径、创新方法的深度思考。 

错位发展是浙大邵逸夫医院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的生存智慧。作为一家年轻医院,要在强手如林的医疗格局中立足,必须避开传统赛道,寻找差异化的发展方向。1994 年浙大邵逸夫医院建院时,腹腔镜技术刚刚引入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浙大邵逸夫医院敏锐地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微创医学确立为重点发展方向,在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领域率先开展微创技术探索,走出了一条独树一帜的学科发展道路。   

精准微创是我们坚守的专业追求。从最初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到后来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等复杂手术,我们用 20 年时间完成了微创技术从「能做」到「做好」再到「做精」的三个阶段的跨越。

目前,全院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占比已达到 80%,微创技术几乎覆盖所有外科领域,并带动了内镜中心、介入中心等内科领域微创技术的提升。

以腹腔镜肝切除术为例,我们发明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将手术流程大幅简化、时间大幅缩短。国际腹腔镜肝脏协会主席DanielCherqui(丹尼尔·谢尔奇,法国)在观看了我主刀的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之后,盛赞这是「外科界F1赛车的速度」,充分体现了「精准微创、快速有效」的技术魅力。

问题导向是驱动创新的源头。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创新的起点。例如,在机器人手术操作中,我们发现力感知缺失是导致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世界性难题,我们联合浙江大学力学系,经过半年时间的协同攻关,研发出压力控制与反馈系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让手术更加安全,也让外科操作真正迈向「精准时代」。这种从临床问题到技术创新的转化能力,正是浙大邵逸夫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交叉融合是突破学科壁垒的关键路径。当单一学科发展接近天花板时,学科交叉领域往往孕育着新的突破点。我们成立了全国微创领域的首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了医学、材料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专家团队。

以可降解肠道支架的研发为例,就经历了临床医学提出需求、高分子材料学解决降解难题、外科学验证临床疗效的长达 18 年的跨学科联合攻关,彰显了交叉融合的创新力量。   

16字方针的贯彻实施,推动浙大邵逸夫医院在多个维度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行业评价方面,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国考」中连续五年获得最高等级 A++;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两年摘得「进步最快医院」称号。我们还提出了新的战略愿景——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

从技术探索到生态构建

邵医微创医学的30年进阶之路

赵红:您将微创技术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蔡秀军:回顾微创技术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逐步升级过程。

探索期(1994-2005 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拓荒」阶段。建院初期,微创技术在国内尚属新兴事物,可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我们就大胆尝试各种可能的微创术式。1998年,我们创建腹腔镜刮吸解剖法切肝技术,完成了国内首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2005年,我们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推广期(2005-2015 年):这一阶段的重点转向标准化建设与技术推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我们积极走向国际舞台,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得到广泛普及。

创新期(2015 年至今):这一阶段聚焦于「质」的突破与生态构建。基于 20 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我们发现传统肠道吻合方式存在吻合时间长、创伤大的问题,这促使我们先后研发出支架法肠吻合术、支架法肠转流术,避免预防性腹壁回肠造口—人工肛门和二次回纳手术,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显著减轻了患者创伤。

在机器人远程外科领域,我们也实现了重大突破:2023 年,成功完成全球首例 5G 超远程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主刀医生在杭州通过操控机械臂,为远在新疆阿拉尔的患者实施手术,这一成果标志着中国微创技术已进入全新阶段,不仅实现了技术革新,更构建了全新的医疗协同服务模式。   

我们还  制定了「六个化」战略方向——国际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创化和产业化,形成浙大邵逸夫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支撑体系。   

从解决临床需求到突破产业瓶颈

技术创新的中国智慧 

赵红: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中,浙大邵逸夫医院如何体现「中国智慧」?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蔡秀军:在手术机器人领域,我们走了一条「需求驱动、自主创新」  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进口的达芬奇机器人不仅采购成本高昂,而且缺乏力反馈功能,难以满足基层医院的实际需求。2018 年,我们联合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启动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术机器人研发项目。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重点突破了三大关键环节:一是通过采用国产核心部件和优化设计方案,降低成本,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可及性;二是技术突破,成功植入力反馈系统,使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感知组织张力变化;三是功能创新,集成 5G 远程模块,实现了远程手术的实时操控与数据传输。

截至目前,这款机器人已完成多例远程手术验证,展示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2025 年 9 月,我们将会带着这款机器人亮相俄罗斯国际腹腔镜会议,这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首次在国际顶级外科会议上展示「中国方案」。   

赵红: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推动创新转化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有哪些独特的运行机制?   

蔡秀军: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我们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在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建立了一套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医工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首先,在需求研判方面,我们建立了严格的临床需求筛选机制,每年都会评估遴选出高价值临床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开展精准研发,确保始终瞄准医疗实践中的真实痛点。

其次,在协同创新方面,中心实行「医工协同」模式,常驻工程师与临床医生紧密协作,实现了「问题提出—方案设计—样机制作」的快速响应和闭环流程。

第三,我们始终坚持多学科融合创新,积极整合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资源,通过学科交叉提升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最终转化为更具临床获益的创新产品。

人才培养

构建微创医学教育的全新生态体系

赵红:您为何要在浙江大学设立国内首个微创医学学科?

蔡秀军:微创不仅是一项技术,更已发展为独立学科。2012 年,我们在浙江大学设立全国首个微创医学学科,建立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既为临床输送专业人才,也为微创领域储备科研力量,从学科建设层面推动微创外科的系统性发展。   

与传统外科学相比,微创外科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更为精准,但临床实践中年轻医生的实操机会有限。为此,我们构建了模拟培训体系:依托微创技能培训中心,通过「干性实验—湿性实验—临床实战」三级训练模式,让医生在安全场景中积累操作经验。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在患者身上实践学习」的培养方式,既提升了培训效率,也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

在人才培育中,我们尤为注重临床思维的塑造。当下高端辅助检查设备的普及,可能导致医生过度依赖器械而弱化临床判断能力。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强化基本功训练,要求医生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综合分析病情,形成完整的临床思维链条。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考核体系,通过 AI 辅助技能测评与数据分析,实现对学员能力的客观、公正评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与科学化。

赵红:对于当代青年医生的成长,您有哪些关键建议?

蔡秀军:面对各种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常对青年医生提出三点建议:

拥抱新技术,但不盲目追随。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已成为外科医生的「必备技能」,青年医生必须熟练掌握。   

夯实临床思维,警惕设备依赖。我们始终要求年轻医生必须扎实掌握基本功,在微创外科查房过程中,除了仔细研读影像报告,还要亲自对患者进行腹部触诊等体格检查,培养全面的临床思维能力。   

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界思维。我们鼓励外科医生学习材料学、力学等基础知识,同时也建议内科医生了解介入技术等微创手段。这种跨界思维的培养,让我们的年轻团队在远程外科、医用材料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也为青年医生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未来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微创路径探索

赵红:您提出要把浙大邵逸夫医院打造成「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如何理解微创医学在这一目标中的定位与作用?

蔡秀军:微创医学与「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的建设目标之间,是「特色支撑」与「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关系。我理解的中国式现代化医院主要具备以下三个核心特征,而微创医学在其中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首先是技术普惠性。通过远程外科、分级诊疗等创新模式,我们致力于让更多微创技术能够下沉到县级医院。

其次是成本可控性。通过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临床流程的优化,我们成功降低同类微创手术的费用。   

最后是服务人性化。微创技术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医院的人文服务内涵。   

赵红:回顾在浙大邵逸夫医院的 29 年,您如何评价医院的创新生态?

蔡秀军:如果满分 100 分,我打 90 分,还有 10 分的提升空间。我希望我们将来能在临床中发现更多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办法,能有更多产品用于临床,造福病人。

赵红:对未来中国微创医学的发展,您有哪些期待?

蔡秀军:中国微创医学要构建国际引领力与影响力,要聚焦创新突破。微创临床应用历史短,但发展空间大,诸多复杂高难度手术尚无法以微创解决,器械设备也存在瓶颈。

我们要加强临床与技术研究,攻坚高难度术式,突破器械设备难关,拓展微创技术应用边界。通过创新研究,让微创技术造福更多患者,使更多疾病可以用微创的方式治疗,让病人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减少创伤,提升我国微创医学的国际地位。 

作者 |  李子君

监制 | 郑宇钧

活动

【参访报名】揭秘“邵医模式”!标杆医院卓越管理升维专场

⏰2025年8月2日8:30-15:00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 三大硬核亮点抢先锁定

1️⃣【顶配专家阵容】

✔邵医院长蔡秀军亲授《创新驱动打造医学新高地》

✔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等10+省内外院长级嘉宾深度分享

2️⃣直击【邵医模式】核心创新点

✔多学科融合创新发展体系

✔临床需求与科研协同共进

✔AI重塑医院全流程生态(智慧门诊现场学习)

3️⃣【稀缺参访资源】

⏱ 限时开放院史馆 | 转化桥 | 时光长廊等非公开区域

💡 获取国际化“邵医模式”一手管理方法论

🚨 限定名额实地参访

👉 立即报名抢占最后席位 → https://wj.cn-healthcare.com/s/2765

添加客服,获取日程详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临床,邵逸夫,我们,医院,创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