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可通过营造安静环境、拆解任务、游戏训练、设定休息暗号和减少干扰,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实现从“坐不住”到“学得进”的转变。
"孩子写作业像打游击,铅笔能玩出十八般武艺!20 分钟能跑 5 趟厕所"…… 面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家长们试过吼、催、盯,却发现越管越糟。
今天分享 5 个家庭就能用的妙招,帮孩子注意力归位,从 "坐不住" 变 "学得进"。
5 个家庭训练法,让注意力 "稳下来"。
一、给注意力"搭个安静小窝"
孩子的大脑像灵敏的雷达,杂乱环境会让它 "乱接信号"。试试这样做:
学习区只放当前任务需要的东西(比如写作业时只留课本、铅笔、橡皮),玩具、零食、手机一律清走。家人说话、看电视的声音调小,避免在孩子学习时频繁进出房间。
二、把"大任务" 切成 "小台阶"
孩子面对 "写一篇作文""做 20 道算术题" 这样的 "大目标",很容易因畏难而走神。家长可以把任务拆解:
写作文 → 拆成 "画思维导图(10 分钟)→ 写开头(15 分钟)→ 休息 5 分钟 → 写两段内容(20 分钟)"
就像爬楼梯,一步一个台阶,孩子会更有成就感,也更容易专注到底。
三、用游戏练出专注力
孩子天生喜欢玩,把注意力训练藏在游戏里,效果事半功倍:
听觉寻宝:读一串数字(如 "3-7-2-9"),让孩子重复出来,锻炼听觉专注
舒尔特方格:在纸上画 5×5 方格,随机填 1-25 数字,让孩子按顺序指读,提升视觉专注力。
四、给走神定一个休息暗号
强行制止孩子走神会适得其反,不如教他自我觉察:
走神小旗子:告诉孩子:如果发现自己走神了,就把小旗子放在书桌角,提醒自己该专注了。
设定专注时段:用沙漏计时(比如 20 分钟),告诉孩子 "沙子漏完前,我们先专心做事,漏完后可以休息 5 分钟"。看得见的时间能帮孩子建立专注节奏感。
五、别让过度关心,干扰注意力
很多时候,家长的 "好心" 反而成了干扰:
孩子写作业时,别隔 5 分钟就问 "渴不渴""饿不饿",可以在书桌放好温水,提前说好 "有需要举手,妈妈会过来"。
避免频繁指责 "你又走神了",换成正向提醒:"我们现在做到第 5 题了,继续加油呀"。
注意力提升需要时间,别期待 "立竿见影"。如果孩子能从 "专注 5 分钟" 进步到 "10 分钟",就是巨大的成功。每天花 15 分钟陪孩子做专注力训练游戏,坚持 1 个月,你会发现孩子的变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